浮光掠影看日本之西阵织会馆

在台阶下面稍作停顿后,导游一鼓作气把我们带到“清水舞台”,让我们就地解散,自由活动。观景不如听景,信然。当我听到对清水寺的介绍时,非常激动,但当真正站在“清水舞台”上时,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有恐高症,只靠近栏杆拍了一张俯瞰图,看到下面的游客在排队等候喝清水寺的泉水,并没有凭栏远眺。有的团友看见下面的情景后,也迫不及待地下去喝水了,我深知自己体力不行,没敢下去凑热闹,万一从那里出去需要绕路,耽误集合怎么办,就在“清水舞台”上面随便看了看。

舞台前半部分可以随意行走,远眺、拍照都可以,但如果要进入后面的大殿,日本人叫本堂,就必须先脱鞋,然后赤脚进入。后面的大殿高于舞台,入口处用的木料,至少是30多公分的方木,可见当时用的是多么大的树木啊。殿前各式各样的鞋子,横七竖八随意摆放在台阶下面,而台阶上面就是一个面部朝外打坐的观音菩萨,不知道成天面对这些鞋子会不会心烦,再仔细一看,观音菩萨是闭着眼的,真是应了那句话,眼不见心不烦。还看到一尊塑像,黑脸黑手穿红衣戴红帽,因没有导游讲解,所以不知道是何方神仙。在大殿门口放置了两个木盒子,大一点的上面写着“东日本大震灾义援金”,小一点的上面写着“净财”。

离开清水舞台往回走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其中一个在试图举起一根铁杵,他成功了,举起一点点。第二个人试举了几次都不行,可见分量很重。他们走后我过去一看,除了铁杵,还有一双铁屐,我还以为是古代的刑具,后来才知道是清水寺的镇寺之宝。(30)

团友们都排队喝泉水去了,我自己顺原路返回,把刚才急行军时没看仔细的东西又看了一遍。  “平成二十一年(2009年)面对清水寺本尊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进行了舞蹈'千手观音’的特别奉献演出。演员们以婀娜的舞姿,超越了听觉和视觉等残疾障碍,将舞蹈展现在清水寺本尊面前,深深感动了日本人民,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又一桥梁。”来时在路边就看到一块石碑,匆匆而过,没看仔细,现在看完以后才知道,在春节文艺晚会上轰动一时的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也曾来日本演出过,并且还是在清水寺,看来这次演出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为石碑上还写道:“国际友邻协会为纪念这次公演,在此植梅花树,以使自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传至日本以来的这一跨越时空的壮举流传于世,祈愿其成为中日更加友好的基石,特立此碑,合掌,平成二十二年三月吉日”。  进入清水寺后,看到这里有好几处正在进行维修,在建筑物周围搭建了脚手架。因为是千年古寺,后建的房子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进行维修是必须的。但看到修葺一新的殿堂,总觉得和古寺的环境不大协调、不大相符,觉得他们应该到中国学学,怎样才能修旧如旧,看看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如何把假的做的和真的一样。  在这里还是看到了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如遍布寺院的“常夜灯”,有的刻有“常夜灯”三个字,有的则刻有“清水永代常夜灯”。再一个就是供游客洗手用的泉水口,流水下方是圆形或长方形的接水槽,槽上放置着长柄水舀,我也洗了洗手,感觉还不错。

(31)

在这里的另一个小收获,就是看到了许多穿和服的人。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很少能看到有人穿和服,因这里是寺院也是风景区,所以人们盛装出行,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和服。和服与中国的旗袍、印度的纱丽、韩国的韩服一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此前都是在图片上看到和服,今天穿着和服的真人,在你眼前晃来晃去,觉得挺有意思。关于和服,导游也提前为我们做了介绍,她说,穿长袖和服的人是没结婚的,穿短袖的是已经结婚的。我见到两个在水槽边洗手的夫妇,两人都穿着长袖和服,这怎么和我们导游讲的对不上号?就在这时,两人开始说话,我一听,怎么都说中国话?而且还带有明显的地方方言。我觉得应该是我理解错了,或者导游没详细介绍,什么样算长袖,什么样算短袖,反正这对中国夫妻入乡随俗,对穿和服应该是已经进行了充分了解,不可能闹笑话给周围人看。  在清水寺里面和通往清水寺的道路上,几次看到一帮帮穿校服的中、小学生,没穿统一服装的学生就戴着统一的帽子,总之,便于带队老师辨认。据说,日本政府十分注重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日本孩子从1年级到3年级基本是不上课的,学校一般都带他们去公园、农村、和所有可以玩的地方,让他们从大自然中自己去了解世界的奥妙。  在通往清水寺的道路两侧,除了密集的商铺外,间或也有民居,每家门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院落不大,也栽种上几株绿色植物,让住处显得生机盎然。有一家餐馆在院落深处,如果不是门口“汤豆腐御膳”的招牌,会让人误认为这里就是一处公园。

(32)

京都于794年定为日本的首都,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京都就是模仿中国唐朝的长安和洛阳建成的,市内道路类似棋盘,极为规整。为保持古都的风貌,日本制定了古都保存法。将全市设为高度限制地区。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和服虽然是日本的民族服装,但是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三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几乎和和服一模一样,就是没有腰后的背包。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

  离开清水寺后,前去“西阵织和服馆”观看和服表演。在我们人手一份的行程表上写道:“[西阵织和服馆(约40分钟)当中除了西阵织的制织表演,史料的介绍之外,还展示和出售用西阵织制成的领带、披肩以及皮包等产品,还准备了日本传统舞妓、艺妓的华丽装扮,亲身感受日本文化。”日本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歌舞伎就是发祥于京都,京都有最早的歌舞伎剧场,现在仍是日本最重要的歌舞伎表演场地之一。大家对这个景点还是很感兴趣的,我也同样如此。  清水寺离这里不远,抵达时还不到3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和服表演一天7场,我们要看的是3点一刻这一场。大家可以先到二楼自行参观选购一些纪念品,到点后再到一楼看表演。二楼的面积也不是很大,转了一圈看看也没有合适的东西,西阵织的产品虽然好,但价格昂贵,不是我们能买起的。

(33)

就在这时,旅游纪念品货架上一个玩偶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个穿和服的歌舞伎,大约有15公分高,罩在玻璃罩里,头一直不停地左右摇晃。旁边的中文产品介绍写道,日本专利,不用太阳能,不用电池。看看价格是1620日元,心算了一下,大约折合人民币100元。当时犹豫了一会儿,并不是因为价格的贵贱,而是临行前女儿已经告诫过,日本的东西太贵,什么也别买。当时我答应的好好的,但买不买的决定权还是在我手中,别的可以不买,外孙女的礼物是一定要买的,不管礼物好歹,毕竟是“从日本带回来的”,有着不可小觑的纪念意义。  到收银台交上钱,拿过包装好的玩偶,这时听到楼下演出开始。许多人就俯在二楼的栏杆往下看,楼梯上也站满了人,楼下舞台四周更满是举着手机、相机拍照的游客。台上模特穿着不同颜色的和服,脚踏呱嗒板,款款向我们走来,时而摊开双手,时而转过身去,向观众展示和服的魅力。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这些对和服一窍不通的,只能稀里糊涂看热闹了。因为是免费为游客表演,出来进去只进行了一刻钟即告结束,观众随即作鸟兽散。  此时站在一旁聊天的导游们,过来招呼自己的客人赶快上车,准备去下一个景点。我就奇怪了,这就结束了?不是还有制织表演,还有史料介绍吗?这些都没进行怎么就要去下一个景点?最起码你也要介绍一下,什么叫做“西阵织”吧?这时在出口处看见有中文版的“西阵织会馆介绍”,就顺手拿了一本,这才知道日本历史上,一些织工在西军大本营遗址建立起行会,也就是后来的西阵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