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苑坑的茶叶回来要连续焙六年才上市,请教一下,有这样的工艺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慧苑坑的茶,名气很高。
论岩茶圈内的地位,慧苑坑绝对不比牛栏坑差。
当不少茶客闻风而来,目光盯在“牛肉”上,兴奋地讨论起它的高价与稀罕时。
不少老茶客心里非常淡定,在他们眼里,广袤的慧苑才是岩茶山场内卷的尽头!
慧苑坑地盘大,包罗众多小山场。
并且,作为老茶区,在慧苑深处分布着不少古老名丛。
其中又以“老丛水仙”最为出名,木质丛香浓郁,汤感极醇,内质充沛,极为耐泡……
原本围绕慧苑坑的茶,就算展开细述三天三夜,未必能一次性讲清。
但近期,麻花听到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说法。有茶友留言:
听说慧苑坑的茶叶回来要连续焙六年才上市,请教一下,有这样的工艺吗?
答案很肯定,没有。
就算有,那也早已脱离岩茶正常加工制作的轨迹!
《2》
焙茶六年再上市,不符合岩茶销售实情。
脑补了下,武夷山茶农,集体焙茶6年才上市的场面。
嗯,那谁家的换车买楼计划泡汤了!
那谁家的脸上愁眉苦脸,茶叶一直压在自家仓库,就怕存坏。
还有那谁家的资金链,听说已经断了。
每年做茶季时,雇采茶工、挑青工、焙茶师,请人色选……每一笔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
要焙茶六年才卖茶,茶农们肯定会摇旗呐喊一句“伤不起”。
正常来说,不管哪个山场的茶,如果是轻焙火的茶,那么在六月中下旬后,就能陆续上市。
而焙火略足一些的,要等到中秋前后,才能迎来当年度岩茶销售的小高峰。
一路等到冬季,大批焙火足的,适合老茶客口味的足火茶,也该上新了。
等到过年前,再又迎来一个新的岩茶销售旺季后,当年度的好茶基本能清个七七八八。
至于剩下的可以放着来年慢慢销售,不急不缓。又或者特意库存一部分下来,存少量老岩茶。
不管怎么说,对于茶农来说,他们做茶的出发点很简单。
那就是,早点顺利将自家茶叶销售出去,才能早点心安。
如果可以在当年清空库存,那是美事一件。
毕竟茶叶作为食品,保存要求严格。(具体可查看相关茶叶贮存标准)
多年库存成本累计下来,资金压力可不小。
尤其是,一旦存坏变质,那会意味着前期的所有投入,彻底打水漂。
将岩茶囤在手里,寄希望于未来,肯定不是理智做法!
《3》
抛开岩茶销售规律不说,光从岩茶焙火实情看,焙茶六年做法也太夸张。
岩茶的焙火,是要成本的!
之前在参观一位慧苑朋友的焙茶间时,听他家的焙茶师傅特意做过介绍。
当时师傅正在打焙,刚开始加炭。
他从一旁的库房里,拖出一大蛇皮袋装的木炭(据说是上好的荔枝炭),割开袋子,用铁锹将长条形的木炭,击打弄碎。
然后,逐一往炭坑里加炭。
据说每个坑位要放超过六斤的炭,先用明火焙,将木炭烧红去除里面的杂质后,才正式打焙,等到量过具体温度后,再放茶上去焙。
看向贴墙排成一溜的炭坑,面积不大,即便放茶上去,估计焙不了多少斤。
何况,根据实际做茶情况,许多焙茶师在焙茶时,不会选择一焙到底。
而是选择焙两道火、三道火,少数会焙更多次。
这时候,来算一笔经济账。
暂且不算焙茶师傅的人工费,就算木炭的消耗,也是一大笔支出!
如果一款茶,真的连续焙六年才上市。
那么多年累计下来,光是砸在焙茶上面的成本,早已水涨船高。
最终呈现在终端的售价,肯定要比普通市场价,再翻好几倍。
何况,焙茶六年带来的后果,除了巨额做茶成本外,还有做茶失败的风险。
茶叶作为草木之躯,连续焙足六年,估计早已经焙成炭。
既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4》
岩茶焙火讲究恰当好处,而不是一味死焙。
慧苑坑的茶青,就算品质再好,它的本质仍旧是草木之躯,没有金刚不坏神功。
盲目焙足六年,早已脱离现实。
从岩茶的加工看,大方向都是一致的,要求做青做透,焙火焙透。
慧苑坑的岩茶,在做茶大方向上,和其它岩茶没有不同。
不存在说,绝大部分岩茶在当年之内就能完成加工。而慧苑坑的茶,则另辟蹊径,要焙足六年。
到底,慧苑坑的岩茶,加工起来有什么特色?
去年听到的一个新说法,老丛水仙的焙火加温,要略低于正岩肉桂。
从水仙肉桂的叶片上,清晰可见,水仙叶片更大更厚实,焙火温度应该要比肉桂更高些。
当时,听部分有经验的焙茶师说,老丛水仙是个例外。
当茶树长到几十上百年后,就跟人上了年纪那样,枝干脆弱,叶片薄且柔软。
因此,老丛水仙恰恰不如肉桂耐火。
何况从市场口味看,老丛水仙在加工时,要保住丛味,不能一下子加温过快,否则会焙出炭味。
当时听到这番说法后,第一时间虽然觉得很新奇,但也能想得通。
反正大原则都是,在岩茶里越好的茶,制茶过程越是精致!
《5》
慧苑坑的茶要焙火六年才上市,这在业内非常无厘头。
麻花忍不住就在想,这种离奇的做茶方式,现实真的存在吗?
思来想去,只想到一种可能——复焙!
从岩茶销售看,山场正、品相佳、品质好的岩茶,早在茶青还没开始采摘前,估计就被老客户预定了大半。
绝大部分的岩茶,会赶在新茶时销售出去。
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在岩茶圈内,老茶始终都是小众市场,圈子极窄。
极少部分喜欢藏老岩茶的,并且有资金实力的岩茶玩家,会淘一部分好货私藏下来。
(当然,这种收藏老岩茶的做法,水很深,不推荐普通茶客尝试。)
不管怎么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货不愁卖,这样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高品质的岩茶不会成为库存累赘品,积压在仓库里,压了足足六年都没能顺利出售。
除非是,品质有缺损的岩茶,才会面临销售难题。
在新茶时,因为市场竞争力不足,被遗留下来。
等到后来,在库存过程中,为避免它们返青,茶农肯定要将它们复焙。
一路以来,经过数次复焙后,时间一晃就过了六、七年。
若非如此,岩茶焙茶六年才上市的神话,不论如何也不会出现!
《6》
“平庸岩茶”为了保证销售,需要给它们加点戏,增加卖点。
比如说,编出焙茶六年,匠心制造等……
但需要认清一点,岩茶只讲究焙透,不讲究焙到N多年。
好比是孕育新生儿,怀胎足月,已经足够。
非要怀胎6年才出产,那估计怀的是哪吒!
不过,很多弄不清状况的岩茶新手,就容易被这类看起来,噱头满满的岩茶所吸引。
殊不知,在“华丽的旗袍下”,内质其实丑陋不堪!
还是那句老话,假大师“头衔大”,问题茶叶“噱头大”!
茶圈里,卖点宣传越是古怪离奇的茶叶,越是猫腻多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