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莉 | 正月十五,永不磨灭的童年记忆 | 主播:周德清
赏花弄月,吟诗品文。戳上面蓝字免费关注!
正月十五,永不磨灭的
童年记忆
(轻点以上音频同步收听,朗诵:周德清)
作者▌贺莉
正月十五,是过大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把中国年再一次推向高潮。记得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中午吃完团圆饭,母亲便会带着我,带着我的两个哥哥,带着年幼的弟弟们一起看社火,看耍龙。耍龙的队伍中,有我最敬爱的父亲,父亲在耍龙队伍中担任很重要的角色——敲大鼓。如今,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正月十五看耍龙,那欢快、热闹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
父亲在世时,曾给我讲过陕西三原西关龙的概念。西关龙分为两个乐章,第一乐章为“鱼龙变化”。在舒缓有序的锣鼓声中,由两人抬着龙门置于场中,四人各擎两盏鱼籽灯在场中上下翻舞滚动,忽明忽暗,忽聚忽散,游来游去,最后聚在场中,鱼籽也叫“云朵”,既可代表老龙被请上岸后聚云降雨时的动态,又可代表鱼籽在水中畅游的情景。等到鱼籽散开,这时龙门又钻出四尾金色鲤鱼,表示鱼籽变成了鲤鱼,四盏鱼灯跑出“二龙出水”的图案,冲出龙门之后,好似在大海中遨游,一会儿腾浪跳跃,一会儿穿梭追逐,最后聚在场子中央,在一把烟火中,鱼又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鳌了,鳌游出龙门之后,便在鱼群中穿梭游玩,破浪腾跃,忽而同鱼儿嬉戏玩耍,忽而围鱼追逐。游回龙门后,直到一道烟火腾空而起,引出蛟龙为止。 第二乐章为“龙游天下”:在紧锣密鼓声中,蛟龙随着直冲云天的烟火,在龙门内向外探头三次,是为“龙门三显”,跃出龙门后,引龙者举龙珠起伏转折,灵活地逗引龙头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飞腾跳跃,称之为“龙拜四方”。只见蛟龙能钻、能绕、能滚,时而高耸,似飞冲云霄;时而低回,象入海破浪,先后表演出“朝天一柱香”、“翻江倒海”、“珍珠倒卷帘”等造型,动作复杂,气势连贯,最后蛟龙踌躇满志地带领龙子龙孙游回龙宫。如果说“鱼龙变化”只是舞龙的前奏曲,那么“龙游天下”则是舞龙的精华所在——蛟龙或夭矫高飞,或昂首长吟,或腾云驾雾,其变幻莫测、多姿多彩,充分体现了龙的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特征,彰显出龙的至尊至贵,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巨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弘扬了纵横天宇、凛然浩然的民族正气,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民间艺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