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你的酒瓶盛满了我的乡愁 ——刘刚先生酒文化收藏参观有感
你的酒瓶盛满了我的乡愁
——刘刚先生酒文化收藏参观有感
酒文化是一个十分广博的概念,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刘刚先生收藏的重点是酒瓶,尤其是带有铭字的陶瓷瓶(以黑瓷为主,据他介绍这类酒瓶大多集中在关中地区)。20年前,刘刚最初专注于连环画的收藏,后来因为受到乾县人民医院医生、收藏家张乃智先生(1941年—2020年)的影响(读音相同,乾县北大街桥梓口人,以收藏奇石和酒瓶而闻名)转而收藏酒瓶。
在和刘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提起这里的每一件藏品,他都爱不释手,他的眼睛都中饱含深情,充满了灼热。他告诉我,每每看到那些摄人魂魄的精美酒瓶,他的魂魄都会被勾走。为了寻找自己的魂魄,他会多方努力将这些宝贝淘到手,不然的话,他会失魂落魄,干什么都没有精神。
他引导我仔细查看这些精美的陶瓷。比如说,精美的兔毫釉,若不借助手电筒的光亮,你很难发现漆黑发亮的黑色釉面上,这些呈现黄棕色或铁锈色,状如兔毫的丝条纹,这些条文分布自然,如同细雨流丝,它与色地两相对照,极富特色,让人惊喜不已。
他告诉我,酒瓶刻上铭文有时候大多为了表达自己一种美好的意愿或者是自己的经营理念,甚或是为了广而告之。比如说“吉羊(祥)”“一片公心”“闻香下马”“下马问市”“上八仙”“三元级(及)第”“尧资古韵”“千里遊(游)”。因为酒瓶的加工制作一般都是由下层劳动人民来完成的,所以瓶身刻字一般都不十分注意章法,不十分工整,也但正是这种古朴、笨拙,却记录了社会的真实。
但也不排除一些制作精美的酒器,其造型精美,或古朴典雅,或粗中有细,有的则是绘上山水画或者刻上唐诗宋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举杯邀明月”“春前有雨花早开”“酒香不怕深山远”“一色杏花红十里”“李白斗酒诗百偏(篇)”等,所有的这些都让人爱不释手。
在他看来,这些陶瓷酒瓶不仅仅是精美的陶瓷器皿,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比如说:民国时期的“大中华”“不吃烟”“民族复兴”“提倡国货,注意卫生”,陕甘宁边区生产的“一元酒”“支援前方”“抗美援朝”、“互助”等。
其实,这其中的还有很多酒瓶更应该进入各大酒厂博物馆。比如说“状元红”“太白酒”“西凤佳酿”“汾酒”“杏花村”等。因为这是这些酒厂酒文化的最重要见证之一。
当然,除了陶瓷制品,这里还有锡制的酒壶,造型大方古朴,尤其是精美的线刻让人惊叹不已。还有中西结合的酒器,这酒瓶是玻璃瓶和锡器的结合物。按照形制分析,这应该是清代中后期的酒瓶,在7788收藏网上看到了这一类的瓶子,但是不幸的是那个酒瓶子没有了原本包裹在外边的锡器。还有一个西方军人常用的扁平的小酒壶,下边有一圈文字,看不十分清楚,所以无法辨别这是哪个国家何时生产的。
对于刘刚先生的藏品,我只是展示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我们也知道,酒瓶收藏作为酒文化的一个分支,它集酒史、陶艺、瓷艺、考古、文物、绘画、书法、雕刻、民俗、诗词、礼仪、医学和风景名胜等为一体,充满了无穷的趣味,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认知。我们竭诚欢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