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论当代文人风骨的集体沦陷
论当代文人风骨的集体沦陷
刘晓林
文人不仅在于所拥有的斐然才华,不仅在于拥有的超常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守了人之为人的人生底线。
文人也是人,他们也是环境的产物。想过得好一些,想获名利,这原本没错。错在为了自己的攀升而无度地出卖自己灵魂——“识时务者为俊杰”影响了许多人,也包括中国时下的文人。他们已然比江湖中人还要江湖,见风使舵是他们引以为荣的生存技能,文人风骨已经集体沦陷!
事物的优劣最怕比较,远的魏晋不述,我们先来看一下近代史上的文人风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历史研究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拟由郭沫若、陈寅恪、范文澜分别出任一所(上古史研究所)、二所(中古史研究所)及三所(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陈寅恪先生提出了:1、“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2、“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换言,学术与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最高当局绝不能干预学界,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先生一以贯之地坚持了一生。
如若遇到上述情况,谁能、谁敢像陈寅恪先生那样对国家的最高执政者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要求呢?!或许这样的标准太高了!然而,任何人都能做到还叫风骨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某高官邀请钱钟书先生赴会,钱公回:“谢谢!谢谢!我忙着呢!”时下的文人呢?诺!诺!早已飞奔而至。以穿梭于王侯间为荣,经常耳闻:“某某收藏我的作品了,某某称赞我了,为某某献唱了……”曲艺界、书画界、学术界、文学界等无不如此,满脸奴相。逢位高者则90度弯腰,见位卑者则不屑一顾。
文人风骨并非是对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一概否定和拒绝,而是指交往的适度和认识的客观化。卑躬屈膝,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这又何必呢?
当代文人风骨的集体沦陷于国家而言、于文化而言,绝非幸事!百年后,人们回望这个时代不免会极其失望,叹息连连:“什么文人?不曾存在过!什么文人风骨?一地鸡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附图九天居士在梁漱溟先生墓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