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米饭情结

文/ 彭薇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用毕生心血,帮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米饭情结。作为最早的野生植物,谷物是如何被“驯化”的?而“百味之本”的米饭,又是如何被端上饭桌成为主食的?

野生植物带来的惊喜

“饭者,百味之本。”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对米饭作出的评价。在中国,有65%以上的人都是以稻米为主食,我们的餐桌少不了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稻在古时又名“稌”,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诗经》曾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已种植水稻。而追溯大米的食用记载,神农氏可能是“第一位被人记下的敢吃大米的人”。他运用了“石上燔谷”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石块烧热,把稻米直接放在石块上加热烤熟。这种古老的烹饪方法如今在一些村寨依然保留下来。

张海峰 摄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最早是从哪里来的?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崔凯介绍,水稻是从野生的稻谷转化而来的。谷物的祖先是路边的狗尾巴草等植物。对以采猎为生的远古先民来说,随着果实和能捕猎的动物减少,他们将目光转移到野生谷物上。不难想象这样的第一次,一位先民将野草种子收集回到定居点,零星洒落地面的种子却在来年给了一个大惊喜——它们长出新的植株,结出果实。慢慢地,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将野生植物“驯化”成可栽培的农作物。而后,土地上陆续出现大面积的谷田。有了种植的谷物,一日三餐有了着落,人类逐渐进入到一种定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驯化畜禽等动物,这个时代被称为农耕时代。从此,在肉食之外,人类的食谱出现了大量的谷物。

今天一餐简单的饭食,可能聚集了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驯化谷物,从西亚出产的麦类,到美洲的玉米,再到中国的稻米、粟、黍、大豆等。专家认为,这不仅仅是食物的汇聚, 更是世界文明的嘉年华。

古人是如何吃饭的

在古代,大米的烹制经历了诸多变化,人们逐渐发现大米的妙用,也发明了许多种吃法。

先秦时期,“蒸饭”是一件上档次的事情,已经出现了蒸饭用的青铜甑。蒸的烹饪技法在《诗经》中就有反复吟诵。如“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秦汉时期,流行“饭而曝干之也”,“干饭”成了大众食品。那个时候,大米被叫作“干饭”,这一称呼在现在许多地方传承下来。秦汉人出行,都会随身携带干饭,放入汤水,随吃随饱。

先秦时期蒸饭用的青铜甑

现代人所吃的各种米饭,在魏晋时期都出现了。比如白米饭、菜饭等。魏晋人会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中,然后烹饪成饭。不过,菜饭的出现倒不是为了换口味,而是因为这个时期稻米产量不足,以菜充饭,填饱肚子。另外,魏晋时期对大米还有一种加工方法,就是将它用温热水浸泡,再用手搓,直到大米发白。那时,古人就发现了淘米水的美容养生作用。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高峰期,米饭也和其他食材放在一起“混搭”,种类繁多。根据配料的不同,出现了青精石饭、蟠桃饭、玉井饭、大骨饭等。宋代之后,蒸饭的方法有所改变,先将米在开水里捞一下,大约七八成熟,然后蒸制。这样做出来的每粒米含水比例接近,饭面以及锅底口感基本一致,当然也没有锅巴。清代的大米开始进口,康熙决定进口泰国暹罗大米,出发点仍然是为了补充当时国产大米产量的不足。

稻米即使有黏性,也不像小麦那样容易形成面筋,做成丰富的面食。所以,米饭的烹饪方式稍显单调,仅蒸、焖、熬粥,或者另和食材搭配,以饱腹为主。

“米饭家族”特色不一

从品种看,稻米可分成籼、粳两类,包括籼米、粳米、籼糯米、粳糯米等。“米饭家族”又有哪些区别?

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介绍,粳米是米粒圆乎乎的大米,在北方种得比较多,特别有代表性的是东北大米。而籼米则是长粒的米,南方的大米大多如此,其中的代表是泰国香米。籼米饭的口感颗粒分明,粳米饭口感比较黏合。一些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米饭,认为颗粒分明伤胃,而南方人初试东北米,也不喜欢“米饭抱团”的黏性感觉。

清香软糯的崇明大米上市。张海峰 摄

糯米是有软糯特征的粳米或籼米。所以,糯米真正对应的是普通的非糯性的大米,不管是粳米还是籼米,其中都有糯米。吃糯米制品时,有一种说法是,不宜吃太多,否则不消化。“人们认为糯米里的油脂含量更多,所以更难消化,那些油光发亮的糯米形态好像真的印证了这种说法,可事实恰恰相反。”史军说,糯米中的脂类物质含量仅为0.21%,普通粳米中含量可以达到0.55%~0.66%,籼米中的含量更是可以达到0.65%~0.80%,都远远高于糯米。

为什么糯米吃多了感觉饱的时间会更长?“饱是一种真实的感觉,通常与我们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关。”史军说,当这种糖的含量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我们的大脑感觉到“饱”了。而我们在吃糯米和普通大米时,血糖的变化是不同的。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容易被分解,血液中的糖上升得快,所以更容易有饱腹感。

随着对米饭家族的深入了解,人们形成了自己的“养生观”。比如,最滋补的是粳米,助消化的是糙米,最养胃的是小米,最养颜的是薏米,最补肾的是黑米等。

米食创新花样百出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米饭,而由一粒米衍生的中国米食创新也是花样百出。

粽子是大米的一种衍生品。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之前,粽子就被当作祭祀用品。直至晋代,粽子才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糍粑是用糯米粉做的甜食,特点是软糯。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做糍粑的习俗,风味各不同。

沈大成的师傅在包粽子。赖鑫琳 摄

米糕在苏浙一带颇受欢迎,它和米饼一样都以大米为原料。但米饼还有一道烘干的工序,因此口感不同。年糕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春节餐桌上的常客。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有比较好的口彩。

粿是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它包括红桃粿、鲎粿、鼠壳粿、粿肉、油粿和捆粿等,五颜六色、造型各异,一日三餐皆可食用。与粿不同,粿条是一种类似河粉的食物,把粿条放入水中煮上几分钟,再与肉或者蔬菜一起食用,十分美味。

如今的餐桌上,白米饭也在不断“变身”,根据烹饪方式不同,可分为蒸饭、炒饭、盖浇饭、泡饭和拌饭等。盖浇饭在东北地方又叫烩饭,广东叫碟头饭。汤汁与稻米相融,食用方便。手抓饭是新疆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将新鲜的羊肉、洋葱、胡萝卜等放入锅中翻炒,加水炖煮至汤汁浓厚,再全部倒入电饭锅中,和米饭进行焖煮。竹筒饭是云南等地区的一大特色,将稻米与香肠、猪肉等搭配,再吸收竹子的清新之气,香味十足。

经过数千年演变,大米不断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然走过千山万水,尝遍各地美食,有时都比不上一碗香甜的米饭更能慰藉我们的心灵。


(0)

相关推荐

  • 大米,作为餐桌上的主食,我们到底对它知道多少?

    从驯化开始讲起 目前,人类消费量最大的主食作物为水稻,其产量仅次于甘蔗和玉米,位居世界第三位.追溯水稻的地位,得从农作物的驯化说起,驯化农作物是农业起源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初 ...

  • 哪里的大米最好吃?

    据说,「怎么选大米?」 是独居青年人的日常困惑之一. 五常大米.泰国香米.日本越光米......这天天吃随处见的大米,买起来也要万分纠结,甚至有些朋友#红烧肉同学#不辞辛劳从日本背米回来. 这大米究竟 ...

  • 买大米时,选“长粒米”还是“圆粒米”?差别很大,别再买错了

    如果您不知道每天吃什么?推荐大家一个视频公众号[至味草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做法都非常简单,欢迎关注一下哦-- 对于大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无非就是一碗充饥的饭!其实,自己细细想一下,为什么千 ...

  • 中国为什么不大规模种植印度、泰国的长粒稻米?

    据统计,2019年印度出口大米超过1200万吨,继续超过泰国与越南,成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同年,泰国的稻米出口量为1100万吨排名第二,越南出口约610万吨位列第三.印度的大米,主要出口到中东与非 ...

  • 关于大米品种的一些知识,你知道多少?

    大米被誉为五谷之首,是我们国家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南方,大多以吃大米为主.我国虽然米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大米大致只有三种,分别是:粳米.籼米和糯米. 粳米 粳米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从古到今,已有几千年的历 ...

  • 稻米(糯米、粳米和籼米)

    稻米 五谷最养人 <黄帝内经>谈到饮食养生时,把五谷推到了第一位. "五谷为养", "稻黍稷麦菽",水稻被排在了第一位. 我们常都说北方人吃面,南方 ...

  • “稻”可道,非常“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溘然长逝,令国人唏嘘不已.中国历来推崇食为民天的思想,不辞羸病能让众生得饱,这是何等伟大而朴素的人生.中国追根溯源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大多数先民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而这其中稻米的地 ...

  • 中国人有木头情结,情结深处是紫檀

    中国人有木头情结,情结深处是紫檀.作为木中之王的紫檀,凝聚了千年日月的精华,是中国人潜意识中最美的东西.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千百年来,无数的木头在学步紫檀的路上"高歌猛进". ...

  • 英国人:中国人吃米饭为啥不用勺子?筷子也太难学了吧

    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习惯,因此会延伸出很多不同的工具.对其他国家的工具,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习惯的,因此当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就需要去学习和适应这个国家的工具,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餐具就是其中非 ...

  • 中国人的莲花情结

    中国人的莲花情结 2017-08-19 14:18 ● 「 荷物语 」 ___________________ / 一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 懂行 | 中国人的手镯情结

    什么首饰代表爱? 如果询问一个消费者,什么首饰代表爱,也许他会说是钻石,因为在电影中,每每到了新郎新娘交换爱的信物环节,小伙子单膝跪地,从口袋中掏出钻戒,戴到新娘的手指上.电影的这一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 ...

  • 刘湘如:中秋,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中秋,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文 | 刘湘如 中      秋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时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所以通常叫仲秋.若是按照地球公 ...

  • 中式传统古建民居|中国人的庭院情结

    原创  2021-09-27  历史延续了对广阔天空的渴望,对厚重大地的依赖,使中国人对庭院的感情特别厚重,一个庭院承载了人们在自然意识下对生活的最本性憧憬.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石库门的天花板还是 ...

  • 中国人的“状元情结”

    国人似乎有"状元情结".像粤菜里有名的"及第粥",大约就是"状元及第粥"的简称.旧小说和戏曲中最受大众偏爱的才子佳人故事,男一号更是动辄头插 ...

  •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似乎正在找到或已经形成...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似乎正在找到或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承载] 脱胎于农业经济社会的中国,精神系统借助了祖坟为载体的祖先崇拜,宗祠为代表的血缘关系,乡绅治理为代表的乡间社会管理和秩序,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关系.所 ...

  • 中国人千年不断的风水情结

    中国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厘理清地利,择良辰吉日,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以致积淀为"中国风水文化". 风水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