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宣传“好嫁风”,演员宋轶被逼道歉:想结婚的女人,不配谈独立?
本期主播丨雪冬
最近,新剧《爱的理想生活》开播,宋轶在微博晒出一组 “好嫁风穿搭”为此宣传,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强烈不满。
“都2021年了,女性还拿嫁人当终极目的?” “搞钱搞事业不香吗?非要上赶着嫁人?”
宋轶发文道歉称:
“本意其实是围绕角色本身对结婚“痴狂”的特点配合宣传,无意冒犯自己也所处的群体。
戴希希是对结婚充满热情和幻想的人,这不代表她的人生是为取悦别人而活。”
随之,还对文案进行了重新编辑。
估计宋轶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配合新剧宣传,贴合“结婚狂”这个角色制作的海报,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何以至此呢?
其实,宋轶被骂的背后,恰恰映射出当下舆论环境的艰难——
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世界就是“非黑即白”,且不少人对“女性独立”这个议题有点矫枉过正。
本来,推崇女性独立没有问题,但想结婚的女性就一定是“不独立”吗,就该被千夫所指吗?
正如一位网友吐槽:“你不想结婚还不让我嫁人了?”
你既可以选择年龄到了找个男人结婚,也可以选择不婚不育专心搞事业,这一切的准则,只在于你自己是否感到舒适、自在。
早在《奇葩说》第五季中,辩手臧鸿飞就说过: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有些人,判断对错的时候变成了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
他们用单一的标准对一件事定论,如果你做的不符合大众的认知标准,就有人会批评你,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开始指责你。”
当你不甘心困在平庸的舒适区,试图放飞自我去外面的世界追逐梦想,身边的人就可能议论纷纷,说你没有自知之明,好高骛远; 当你在公开场合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马上就可能引起一群人的疯狂炮轰和讽刺,骂你是另类奇葩,不懂装懂;
当你对爱情有自己的主见和期待,宁愿大龄单身也不想随便将就结婚,不理解你的人就在背后闲言碎语,嘲笑你老姑娘没人要……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在一部分人的心里,有一种两极化思维模式在运作。
就像孩子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认知框架总有明确的好与坏,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所有事都是二元对立的吗?
显然不是。
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多面性的,根本无法用好与坏、正确或是错误这类单一的标尺去衡量。
当然不行,因为他同时也是胸怀韬略、智勇双全、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
生活中的我们也如此:
职场中前一分钟跟同事因为小事起了摩擦,互相看不顺眼,后一分钟却可以在工作中团结一致,甚至能在过程中正视到对方的闪光点;
每每因为家庭琐事和伴侣起了冲突、口不择言,愤怒到想要结束这段关系,但遇到家庭重大事件,那些芥蒂就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两人一心,共同面对困难,也更珍惜这段感情;
……
我们都是复杂多变的动物,是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综合体。
这个世界根本不是非黑即白,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更没有说哪一种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因此,评判一个人根本无法用单一的法则,因为人的认知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以两极化的思维评判他人,无非是拿自己狭隘的眼光和标准,去束缚别人的自由。
听说西港古镇的牲口棚很温暖,但是它就是不喜欢那里,因为它早已习惯了克雷镇的环境和习俗。
它深知,如果换个不同的环境肯定不习惯,而且重新适应和改变自己也很困难,所以它固执地认为克雷镇的所有习俗和习惯都是正确的,而对西港镇的宜人风景和新鲜习俗嗤之以鼻。
老马都德就像一位穷守在田里种地,也不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创富机会的愚农。
宁愿安于贫穷,也不想去改变或尝试新的生活,反而还对他人的选择和自由指手画脚横加贬踩。
他们为何会这样呢?
这其实是因为,这些人在心理上往往对自己有一个理想化的期待。
潜意识总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人一等,自己就是值得别人效仿的理想模板。
当看到别人的选择和自己格格不入,就会怀疑别人在挑战自己的价值观,内心产生剧烈的冲突,担心自己在和别人的差别中不被认同,无法实现内心对自我的理想化期待。
比如,一部分事业型女强人认为全心全意搞事业就是所谓的女性独立,看不惯别的女人一心想嫁人,就对别的女人的选择横加指责,以突出自己足够独立的优越感。
其实,她们的内心也很脆弱,怕看多了别人不一样的选择,自己不婚不育,一心想做女强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受到攻击和撼动。
无端攻击、评判别人的选择,或者偏执地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致,本质上都是一种抓取,是对自我的不坚定。
因为自身内在的某一部分存在缺口,对自己的价值观没有真正的接纳,才会执着于他人是否与自己一样,从中获得认同。
自我坚定的人,是能够冷静而正面地去坚持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他们既不具有攻击性,不威胁其他人的利益;也不被动服从他人,放弃自己的立场。
它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勇气、耐心、努力和坚持,还要放下自我的固执、狭隘和偏见才能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坎贝尔把这个过程称为“英雄之旅”。
这意味着,在我们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论做出何种选择,都要敢于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宽容别人的选择。
1)挖掘内在的诉求,塑造多元化价值观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诉求,有的渴望干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有的只想过好平平淡淡的小生活。
不论我们的诉求是什么,都可以从内在去深入探索,挖掘的信息越清晰,就越能认识自己。
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诉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生活变迁而动态变化。
当我们对变化有更多的包容,也会发展出更复杂、多元价值观的自我。
这样就不容易被别人的价值观和选择所影响而动摇自我,看待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也不会过于苛刻。
2)照镜子的过程,宽容对待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以他人为镜,照出自己的角色、位置和形象。
如果照镜子的过程,发现自己和他人不一样,那不是镜子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天然与他人有着不同的外貌、性格、能力和价值观。
当我们看得见自己的独特性,又看得到别人的不一样,我们才能真正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因为承认自己和他人的差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纳自己,宽容他人。
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愿我们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允许别人成为自己。
3)对自己负责,真正接纳和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
做自己可能是一条非常孤独的路。
但是,敢于做自己,敢于替自己做出选择,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负责。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选择和自己多么不一样,那是别人的人生,不是你的追求。
尼采说,成为你自己,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
只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既然选择了成为自己的路,就勇敢接纳它,并坚持走下去。
别人也都有自己要演绎的人生,而你只要负责演好自己的生命剧本。
忠于自己的选择,也尊重别人的人生,你就是真正的英雄!
策划 | 胡咧咧
编辑 | 胡咧咧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送你一份小惊喜
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有声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