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上帝与天道

上帝与天道
刘晓林
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等人对上帝展开了思索,东方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人对天道展开探究。直到今天,最终上帝与天道的内容与确指依然众说纷纭。上帝与天道本为人类自身在认识客观世界和自身的同时对某些“混沌”所做出的主观命名。在认识上,西方人心中的上帝与东方人心中的上帝各有侧重,互为联系。
作为宗教信仰的对象,上帝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人对上帝的认识而言,上帝的所指则是变化着。大致分四个阶段:1、希腊哲学时期 2、希伯莱思想与希腊哲学思想交汇的中古时期。3、理性思辩的上帝与宗教信仰的上帝发生离异时期。4、近代西方哲学对上帝与人之间关系的新探求时期。
希腊哲学时期的先贤们对上帝以持怀疑态度为主,此时的上帝是思辩范畴;到了希伯莱时期的犹太人由于经受了特定的灾难,于是“人穷则呼天”——深信不疑的上帝(自然意)出现。犹太人在旧约时代信奉的上帝是庶物神,新约时代的基督教则信奉耶和华为全人类的至高神。(基督教是希伯莱文化的延伸)在上帝(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认识的上帝与宗教信仰的上帝这两者之间时常交锋。或者上帝无所不能,或者上帝暂时消失。比如,尼采提出了“上帝死亡”、霍林德提出“上帝退隐”。笛卡儿、康德等人则极力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不能。
东方文化中的“天道”并非完全指的是自然造化。其内涵和界定也经历了无数错综复杂的“循环往复”——中国人最早的“天道”是天帝。周朝时,人们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帝,是天帝(等同于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所指的上帝)之子,天帝为至高神;直至秦汉,天帝依旧是万有的主宰者。自周至秦汉,天道与天帝可以通用。它们指的是自然意义上的、神性意义上的宇宙主宰。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地天道与天帝的所指发生了分离,出现了道德涵义的天帝—— 既独立存在又不离万有,既超越存在又有内在意义。如是的天帝与人的关系密切起来,天道则承担了实质意义上的天帝内容。也就是说,神圣的天帝人格化了,神秘的天道自然化了。
东方文化中的天道与西方文化的上帝,这两者都经历了“概念”变化。它们都曾经历过纯粹的“自然存在”时期——宗教与哲学的各自独立(如柏拉图之意:世界上一切存在皆有与其存在相应的理型);也都曾经历过人与天交融的“混沌存在”时期。东方文化中的天道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其同中有异,同大于异。
本文节选自刘晓林《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0)

相关推荐

  • 关于宗教信仰

    关于宗教信仰 读书品文 文化领域创作者17小时前 一直是一个情绪很容易受影响的人. 所以, 昨天跟好友一通电话粥之后, 在之后的二十几个小时里, 脑子里这个问题就总也挥之不去. 恰好, 刚刚在菜市场,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王室衰微,旧制度迅速崩溃.伴随着这种政治社会的大变动,在思想上人们对天(上帝)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对人自身的作 ...

  • 山海经中意外发现上古天帝山的离奇记载,那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孙李关注 2020-11-23 10:13 天帝是统治诸天万界的帝王,是天下至尊.历史上随着朝代的不同,天下最高神就会发生变化,例如秦襄公祭白帝,秦宣公祀青帝,灵公祭祀炎黄二帝,秦统一后祭祀以上四帝, ...

  • 刘晓林:天道之仁与人道之仁

    天道之仁与人道之仁 刘晓林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系辞>讲"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 ...

  • 刘晓林: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刘晓林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 <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

  • 刘晓林:自造清凉

    自造清凉 刘晓林   人生唯有自造清凉,才会达到绚烂至极的平淡.原因如下:"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平静,即使隐在深山也会燥动不安:一个人如果不会自我化解,即使赏遍了天下妙景也会心生愁绪:一个人如果 ...

  • 刘晓林:青春赋

    青春赋 刘晓林 韶华易逝,龙媒难追.嗟盛时其恍恍,惜娱年其昧昧.犹涉水跋山,待回眸而妙景遁隐,唯怅然而忆.烟波破残,空留心城. 百载一瞬,况青春乎?抽刀断水,知其在焉!如露如电,莫能捕获.或居其中,未 ...

  • 刘晓林:致青春

    致青春 刘晓林 青涩的年华, 盎然的春意, 弥漫的生机, 仿佛时时在紧握着奇迹, 或许这就是青春. 一切的一切都倏忽而去, 管什么爱恨别离? 从日出到日落, 深夜仍在吟诵着来日方长. 无数大好的时光, ...

  • 刘晓林:我们就是他们

    我们就是他们 刘晓林 我们就是他们,若此的表达实在有些荒唐.喝了一天的酒,我有些许的疲惫.庆幸的是自己的大脑仍然清醒,痛苦的是浪费了那么多的"忘忧物"--仿佛酒家的酒非假即假,真也 ...

  • 刘晓林:相期可曾负平生

    相期可曾负平生 刘晓林   人的一生大抵会遇到若干心仪.钦佩甚至相见恨晚的你我他,而最终留下的则寥若辰星.诸因杂沓,难以言清.   相期可曾负平生?我们在光阴中漂流,或东或西,无奈弥漫了四隅.也许在人 ...

  • 刘晓林:劳动赋

    劳动赋 刘晓林 劳心以益智,动身以舒骨.智通,遂无惧于四海.骨强,遂有为于半生.徒众藉劳动以谋生,朋党因劳动以拓域.六合升平,百代隆昌.辉耀天地,劳动不朽也! 余幼时知少识浅,立田畴,游巷陌.嘻戏不知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4)

    中国儒学剖析(4) 刘晓林 儒学是"清醒之学",它在经验合理性里面进一步提取了客观合理性,它始终明确人定胜天是痴妄的.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存在而已. 存在即合理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