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值得你我尊崇的(很高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很糟糕了。那确实把弊端看作弊端的人,他们是无缺陷可言的。有道的人没有缺陷,就在于他们正确、客观的认识到缺陷就是缺陷(而不管缺陷存在谁的身上、存在何处)。

旁注: 

一个人在主观上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已经很不简单了!但这样还不够。真正高明的人实施行动时会在自己主观认为极其正确的前提下再把其他的“偏差因素”也考虑进去。因为,他们始终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主观偏差,从而不会出现自以为是、惟我独尊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即使在孤注一掷时也会留有“生存后路”。

任何人都有缺点,得道的人也不例外!但他们大的缺点(缺陷)没有。对于一个对自身缺点非常清楚的得道之人来说,他们知道如何来“护短”。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你我想成为内外洞晓的人很难,其必经之途是先从知己开始。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字意双解:

当人民不畏惧(社会管理者)的权威时,更大的权威(灾难)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得人民无法安居,不要阻塞人民的生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社会管理者。得道的人知晓自身的能量却不过度自我表现,懂得自我珍惜却不显示高贵。所以,好的社会管理者要懂得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旁注: 

“度”的把控对有所成就非常重要,只有“修短合度”才会产生平衡。世间万物的承受也是有“度”的!一旦当A对B的作用力过大,B势必会对A进行更大的反作用力。对于非生命体来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对等的。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当过了“度”以后往往是反作用力会大于作用力。当你我忍无可忍时,他人(社会管理者)100斤的重量压到我们身上,你我不回击150斤才怪!得道的人对自身的能量大小很清楚,但他们绝不会在不合适宜的时候展现出来。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章的逻辑

    第一章里讲天地万物都有它们所遵循的规律集合,那么人类社会有没有自己所遵循的规律呢?当然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人们会用"美"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3,64)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