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论王雪涛先生及其花鸟画艺术

论王雪涛先生及其花鸟画艺术

刘晓林

20世纪的中国画坛风起云涌,名手辈出;风骚纷呈,各具胜场。若就“雅俗共赏”这一玄之又玄而又客观存在的极高标准来评判诸家艺术时,我认为能得到纭纭公认的少之又少。其中齐白石、王雪涛两位先生堪享“雅俗共赏”这一盛誉,或许疑者不多。

王雪涛先生积60余年不倦的艺术探索,开20世纪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一代新风。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生机、情趣、自然、真诚,他以自己独有的学养与博厚的功力融高超的技巧而构筑了典雅与生活双具的意境;先生的作品无声的引领着观者同他一起“随物宛解,与心徘徊。”如果称王雪涛先生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尤其是花鸟画史上无法绕过的典范,绝非虚托夸饰之说。

王雪涛先生16岁离开河北成安老家赴保定直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手工图画专修科学习,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当时在艺专授课的有陈师曾、黄宾虹、萧谦中、汤定之、凌文渊、王梦白、陈半丁等人。后来林风眠校长又特聘了齐白石、法籍的柯罗多。那时他求教于诸大家,广学所长。其中尤为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等先生赏识。

“王雪涛”并非原名,原名王庭钧,字晓封。1923年与“九友画会”(有李苦禅、王梦白等人)同好徐兰贞相恋并于是年拜齐白石为师。白石翁为他更名为雪涛,为徐兰贞取名佩蕸。白石老人为雪涛先生作画、题画、治印,他们相互间的诗信往来就更多。由此可以看出齐白石先生对王雪涛先生人艺的喜爱与器重。齐璜曾给王雪涛写过一首题画诗“难得风流不薄余,垂青欲与古人俱。他年画苑编名姓,但愿删除到老夫。”不难让人感受到白石老人对先生寄予的厚望:唯愿学生能超过自己,即使在画苑中除去自己的名姓(只要能换上学生)又有什么不可呢?“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蓝已青矣”“天壤王郎”都表达了白石老人对王雪涛的期许。

提及王雪涛先生的艺术人生离不开他的老师王梦白。王梦白先生在书画上的天分高,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名声很大。他幼年在灯笼店、钱庄当学徒,年轻时在上海钱庄当学徒时向任颐学习,并受到吴昌硕的指导。民国初年到北京任司法部录事,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在北京有了机会博览和临摹宋元明清绘画真迹,其中以沈周、陈淳、徐渭、林良等明代诸家作品最为他所喜爱。他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独创一格。他画花卉翎毛,亦长于山水、人物,尤长于动物;画猴当属一绝,书法、诗词也好。“二王”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可谓亦师亦友亦父子。王梦白先生40岁后体弱多病,王雪涛先生全力侍奉。后来因患痔疮被庸医误诊了,死在天津。王雪涛先生从北京赶到天津收尸,主持操办处理老师的一切后事。在其结婚时,梦白师画了双猴相送,张大千先生在此画上的题字作贺。

人们说文人相轻,在王雪涛先生身上却见不到。在他的学生萧朗先生的回忆中提到:雪涛先生热情好客,对画友吴镜汀、徐燕蒸、吴光宇、汪慎生、颜伯龙、周元亮、贺孔才、陈小溪等人,都是恭而敬之。经常对我们讲他们的长处,从不说别人有什么不好。如说吴镜汀是全能画家,山水、人物、花卉都画得很好,但对外只画山水,实存让人之意。雪涛先生对汪慎生也是极为尊重的,不但说他的画好、学识多,而且说他的人好,谦虚厚道。……雪涛先生对学生也是如此,记得有位雪涛先生在定县教书时的学生进京找他,便长期吃住在雪涛先生家里,雪涛先生热情款待,毫无嫌怨之意。为了解决这位学生的生活出路,雪涛先生特意托人在天津给他找了一份合适工作,使其从此有了着落。当时我和郭西河也没有工作,雪涛先生就不再直接教学生画画了。凡来学画的学生都交给我俩教,以使我俩养家糊口。王雪涛先生对朋友、老乡、学生也是非常够情分。荣宝斋的经理、著名的鉴定家王大山告诉他儿子王衍:雪涛先生同爷爷是非常好的朋友,爷爷经常去雪涛先生家玩。你爷爷病逝的時候,先生送了十张画让我去卖了,给你爷爷办理后事。这种大恩大德,永生难忘啊!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卓有影响的一位花鸟画家,王雪涛先生他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他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既描绘了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表现了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最终在先生的作品中呈现了造型生动、细致入微、情趣盎然、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王氏花鸟”。

他在艺术上既向诸位老师学习,同时也向同辈的优秀画家学习。王雪涛先生一直以来坚持师造化、师古人、师师长的信念。继承与造化对所有大艺术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不少学习者仅知道向前贤大师们学习而不做进一步的探究;仅知道吸收而不能化解。之所以向齐白石学,因为他是大画家吗?根本原因在于前贤大师的笔下对客观与主观做了较深层面的演绎与归纳。如果没有了造化,在艺术上仅是毫无情感、按部就班的“程式与规矩”,这样不可能产生优秀、杰出甚至伟大的艺术品。王雪涛先生对钱舜举(钱选)、林以善(林良、华新罗、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山人、王梦白、齐白石等作品多有临写,且反复琢磨体会。但他并不囿于成法,而是主张的师造化,重在融会贯通而得其心源。比如对大画家林良的《双鹰》,他认为整个画面用笔洗练,章法巧妙完整,增减一分都不适宜,因此在临写时便努力忠于原作以体会原作者的用心。又如对于王一亭的《双鹰》,他在临写时把原作中向两侧分立的鹰头给调整了,这样使得本来分散的画面更集中。

默写是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它可以锻炼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的感受力、删繁就简的概括力、形象的记忆力。它摄取所描绘物象的总体特征,且强化感受、有所取舍、发挥想象;默写比速写、素描的难度要大得多。默写是酝酿、提炼、删减、组合意象的过程,它为写意画家“振迅飞凫、兔起鹘落”般的变胸中所思化为纸上所传准备了条件。现在的许多画家对默写早已忽视甚至抛弃了,大多在对着静物写生。花鸟画家笔下的灵禽大多僵滞、呆板。王雪涛先生经常在夏天的大清早起来,趴在在院子里观察蟋蟀;或者长时间盯着自己饲养的小鸟,将举动记于脑海。然后,自己静坐于画案前默写所见的事物。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眼、手、心的练习,要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观察与想象要通过手自如的表现出来,做到得心应手。他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花鸟画艺术家一定要有把握瞬间动势、情态的造形能力,掌握为描写对象服务的丰富的笔墨技巧。他说过这样的话:“飞鸟掠目而过,纵然是摄影师也会为之嗟叹,何况人的手眼呢?画家如果不能很好地锻炼观察、记忆和默写的能力,就不会捕捉生动的形象。”正是因为上述,他对描述物象的瞬间动态的把握上非常鲜活,远超常人。无论迅疾飞掠的喜鹊、步步机敏的白鹇,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在他笔下均可夺物精魄,独具灵动生机。在他的笔下使我们找到了使情感随景物生发而溢化为想象的机枢。

艺术技巧是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这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分不开。但把客观物象变为艺术技巧只是实现艺术的手段,它不应该喧宾夺主地从作品中游离出来单独供人玩赏。看不出运用技巧才是高明的技巧,王雪涛先生和其他优秀的艺术家一样已经臻于极尽技巧而人莫窥其巧的境界。他是以自己的学养和功力透过技巧的表现将作品展现给观者,让创作者与欣赏者产生互动“随物宛解,与心徘徊。”

中国花鸟画有其独到之处,即它不仅是再现了自然而且深刻表现了人们在观赏自然美时将其幻化为艺术美的情操、志趣、理想和愿望。真正的艺术品既非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也非是创作者一任自己主观情感的无穷发泄;它理应是主观与客观的融洽结合才是,否则要么画面冰冷僵硬,要么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了物象。齐白石先生曾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王雪涛先生则说“画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在本质上来看,二者对绘画的认识是一致的。优秀、杰出的作品必须要做到使观者可以画外寻画,怎样做到?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通过作品自身的情感渗透,从而弥漫传染欣赏的人,从而使得欣赏的人能够得到愉悦、震撼、生机、悲戚……王雪涛先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特别强调以以真情感动观者,只有艺术家的至诚至爱流诸笔端才能幻化出艺术之美和盎然的生气。在情与景的结合中把握机趣是雪涛先生作品中的突出特色。他多次讲过:“要使观者生情,首先要画画的人先自己动情。”“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善于体现自然界中不为人注意或者可能发生的一种机趣,从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王雪涛先生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画结构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主线、辅线、破线”相辅相生的关系并加以引申。这样既突出了主体、分清了主次,又体现了多样统一,特别强调了构图的气势和运动趋向。他结合主题表现加以阐发为“引、伸、堵、泻、回”五字决。这样既使得画中有画,又使得画外有画。随之,使得作品意境凸显。对于艺术而言,其最终的落脚点始终与意境分不开。技巧、情感、功力、学养是为画面中形成“特定的”意境服务的,作品中没有了意境仅存在点线面构成的形体躯壳是不能称其为艺术品的。历代的大画家都是善于构筑、自然构筑意境的高手,八大山人、四王四僧、齐璜、吴缶……无不如是。王雪涛先生在花鸟画的意境创造上与前贤息脉相通,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已然形成了“王氏意境”。赏王雪涛先生的作品实在是一种享受,高度平衡统一下的享受:艳时不觉俗、巧时不觉滑、灵动寓平和、传统寓现代……综合而言,“王家花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面貌与内涵都是独特隽永的。

恰到好处的设色也是王雪涛先生花鸟画作品的高妙所在。他在探索用色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怎样才能在保持中国画注重物象固有色运用这一特点的同时,又能做到追求更丰富、更有层次的色彩效果?王雪涛先生为此对西画色彩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色彩的冷暖、对比、层次、过度等在他的作品中都处理的非常好。同样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很耐看,再让另外的人使用则大相径庭了。

就20世纪的花鸟画而言,尤其是所谓的小写意花鸟画领域里,王雪涛先生的艺术成就更是巍然屹立。正可谓:“迟园不迟,谁人妙笔一管情系灵禽,引灵禽意随天壤王郎去?瓦壶通宇,先生清风两袖名垂艺苑,看艺苑心承乾坤雪涛来。”

注:部分文字详见刘晓林《王雪涛后人访谈录》

(0)

相关推荐

  • 王雪涛作品专场精品赏析

    北京荣宝拍卖 2020-12-15 11:59:09 北京荣宝202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时 间 2020.12.18-12.19 拍 卖 时 间 2020.12.20 展 拍 地 点 北京富力 ...

  • 【北京荣宝2021春拍】春风浓艳 ——王雪涛作品专场

    预 展 时 间 06.17-06.18 拍 卖 时 间 06.19 展 拍 地 点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王雪涛 (1903--1982)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 ...

  • 刘晓林:哲论八大山人的艺术

    哲论八大山人的艺术 --法法不宗古今同 刘晓林 八大山人在中国美术历史的位置自不待言,与其独特的艺术历程有关:最为重要的则是他那简约不简单.内敛而蓬勃.平常却奇崛的作品打动了无数的人--共振式的共鸣, ...

  • 名家|花木有境——林兵写意花鸟画艺术

    林兵 山东聊城人,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花鸟画创作院副院长,芥英社成员. 推荐理由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8)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8)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各方面能接受的都要接受,然后消化了变成自己的东西.要注意选择好的,不好的不要.先要消化,不然吃多了坏肚皮也不行,不消化就会变成抄袭,中国有些画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7)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7)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一个画家总觉得有话要讲,总觉得画不完,那就变成一种需要,这是画家最重要的动力.你若觉得没张画(每张画)没有问题,就糟糕了,那就是退步.因此,画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6)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6)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以前抽象画画家很多,现在淘汰了很多,每一派真正留下的没有几个.米罗那时代的画家也没有几个了.每一个派都是讲起来是一个派(事实上每一个派都是指此派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5)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5)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我从来不反对人们怎么画,但至少要把关系连起来.这条线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要有个交待,不要没有根据,没有个联系.你可以变,但要边(变)的有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4)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4)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无论人体还是静物,对象提供的只是抒发胸臆的启示,只是表现感情的依据,重要的是培养独到的观察,组成自己的画面.模特儿只是一个借题,不是画它--模特儿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3)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3)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画画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要呼吸.你要把自己的感情摆进去.让画画同你一道呼吸,画画要有紧有松.到处紧--透不过气来.到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2)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2)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你有了真正的功夫以后,随便搞什么都可以.所以我一直注重功夫的.假如我没好好下功夫,我想现在改不了你们的东西.--你们基本功夫打好以后,发挥就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