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萝卜“高脚青”
友情提示:本文约一千三百字,阅读5分钟左右
老潍县萝卜,你知道最早产地是哪?当然是在老潍县咯。在潍县哪儿的产地最有名呢,是当时北郊的玉清宫附近啦。玉清宫又称北宫,所以北宫萝卜,公认的最有名老潍县萝卜,后来随着城建规划,北宫附近的地没了,萝卜产地北移,到刘家园附近,再后来刘家园盖楼,产地继续北移,到今天的东夏庄附近。现在的东夏庄也在改造规划之中。在玄武街向阳路口立着一块碑。
此碑立于玄武街向阳路口东南角
老潍县萝卜因其品质优良,甜脆多汁,落地即碎,素有“水果萝卜”之美称。说起潍县萝卜的栽培,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有史料记载:萝卜为蔬菜药材作物,有红白青圆长等数种,潍县所产青者最良,遐迩知名。每到八月中秋或新春佳节,当亲朋好友远至而来时,当地人们常以潍县萝卜招待远方的客人。因为萝卜内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食用后有理气、清肺、生津、开胃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潍县萝卜经过长期栽培和不断选育,形成了大缨、小缨、二大缨三个类型。大缨,叶大而多,个头大,产量高,宜熟食;小缨,叶小而少,个头小,产量较低,宜生食;二大缨,由大缨和小缨自然杂交,由菜农选育而成,气形状特征介于大缨和小缨之间,生食熟食皆可。潍坊人喜欢萝卜,更是亲昵地称呼它为“萝贝”。
通常所说的潍县萝卜,也是以二大缨这个品种为主,它的肉质根呈圆柱形,细而长,皮色较深,如图部分为白色,仅占萝卜全场的四分之一左右,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高脚青”。关于“高脚青”,清代潍县著名学者、金石学家、诗人郭麐写过一首《高脚青》:
茅屋绳床户不扃,桔槔汲罢坐畦町。
几人饱食腥膻厌,来问园中高脚青。
(注:桔槔gao,汲水工具,潍县叫拔杆子,用架子支撑,下吊以拔棍,棍底下接一尖底木筲,叫倒筲。在用铁链水车以前,本地菜园中汲水浇灌都是用桔槔,即拔杆子加倒筲。感谢松筠斋提供并加注解)
民国潍县医生、平民诗人裴星川也写过潍县萝卜:
潍县萝卜久驰名,消食化痰善养生。
叫卖声声甜又脆,清心悦耳富诗情。
其实关于萝卜,宋代的苏东坡写过一首《撷菜》:
秋来霜露满东园,莱箙生儿芥有孙。
我与可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莱箙指萝卜)。潍县当地与萝卜有关的谚语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也有: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地爬。至于大夫为何气得满地爬,其意不言而喻:边吃萝卜边喝茶,不容易生病,医生也没什么事可干了。
当然了,关于潍坊萝卜的美名,潍坊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脍炙人口的话: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说起这个潍坊萝卜皮,它竟然能与潍县知县郑板桥扯到了一起,在一本《郑板桥轶事》的书中,说郑板桥曾经写过: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话说这郑大人也够忙的,前脚刚“发明”了潍县朝天锅,后脚紧接着给潍县萝卜“赋诗”。至于历史上的郑板桥是否写过这首诗,有人已经提出质疑,并提供强有力的考证,这诗或许就是该书作者杜撰的。这里不再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