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6惟德是传听天由命
《孟子》卷9万章章句上诗解6惟德是传听天由命
题文诗:
万章问曰:人之有言:至禹德衰,不传于贤,
而传于子.其有诸乎?孟子曰否,天之与贤,
则与贤者;天之与子,则与子也.昔者舜也,
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而后,三年丧毕,
禹避舜子,之于阳城,天下民从.荐益于天,
七年禹崩,三年丧毕,益避禹子,于箕山阴.
朝觐讼狱,不之益也,之子启曰,吾君之子.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启贤能敬,承继禹道.益之相禹,历年少施,
泽民未久.舜禹至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
不肖皆天,人非能为.无为而为,天之意也;
不致而至,其命也者.匹夫而能,有天下者,
德若舜禹,又有天子,荐之者也,故仲尼者,
不有天下.继世也者,以有天下,天之所废,
必若桀纣,故益伊尹,周公者也,不有天下.
伊尹相汤,以王天下,汤崩而后,太丁未立,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
放伊于桐,于桐处仁,迁义三年,太甲悔过,
自怨自艾,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
周公者之,不有天下,犹益于夏,伊尹于殷.
孔子乃曰:唐虞禅让,夏殷周继,其义一也.
惟德是传,非亲非疏,真情利民,唯民是听.
【原文】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1,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2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3,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4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译文】
万章问道:“有人说:'到禹的时候道德就衰微了,天下不传给贤良,却传给儿子。’有这样的事吗?”孟子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天让授予贤良,便授予贤良,天让授予儿子,便授予儿子。从前,舜把禹推荐给天,十七年之后,舜逝世了,三年之丧完毕,禹〔为着要让位给舜的儿子,〕便躲避到阳城去。天下百姓跟随禹,就好像尧死了以后他们不跟随尧的儿子却跟随舜一样。禹把益推荐给天,七年之后,禹死了,三年之丧完毕,益〔又为着让位给禹的儿子,〕便回避到箕山之北去。当时朝见天子的人和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去启那里,说:'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啊。’民歌手也不歌颂益,而歌颂启,说:'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啊。’尧的儿子丹朱不好,舜的儿子也不好。而且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年历久,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时间长。〔启和益的事就不同。〕启很贤明,能够认真地继承禹的传统。益辅佐禹,未能历久经年,为百姓谋幸福的时间短。从舜到禹,再从禹到益,相隔已经好长时间了,他们儿子是好是坏,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注释】
(1)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告成镇。(2)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
(3)启:禹之子。(4)丹朱:本名朱,后封于丹,故称丹朱。
【原文】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1,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3,于桐处仁迁义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4。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译文】
“没有人很想做而竟做到了的,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竟来了的,是命运。凭老百姓的身份而得到天下的,他的德行必然要像舜和禹那样,而且还要有天子推荐他,所以孔子便没有得到天下。世袭而拥有天下,却被天所废弃的,一定要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无道,所以益、伊尹、周公便没有得到天下。伊尹辅佐汤推行王道于天下,汤死了,太丁未立即死,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丁的儿子太甲又继承王位〕。太甲推翻了汤的法度,伊尹便流放他到桐邑。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我怨恨,自我惩戒,在桐邑那地方,能够以仁居心,向义努力;三年之后,便能够听从伊尹对自己的教训了,然后又回到亳都做天子。周公未能得到天下,正好像益在夏朝、伊尹在殷朝一样。孔子说过:'唐尧虞舜以天下让贤,夏商周三代却传于子孙,道理是一样的。’”
【注释】
(1)外丙、仲壬:甲骨文分别作“卜丙”“中壬”。
(2)桐:在今河南偃师西南。
(3)自艾:自我惩罚;艾,音yì,惩戒,惩治。
(4)亳:音bó,当在今河南偃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