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点是什么?”恕我直言,面试中这个“又烂又难”的问题,大部分攻略都不靠谱

在面试过程中,最常见却又最难被回答得很好的问题,恐怕除了自我介绍外,就数“你有什么缺点”了:

老老实实回答,这个面试可能就止步于这个“送命题”上了;

顾左右而言他,又有糊弄面试官、把面试官当傻瓜的嫌疑;

而早年面试攻略上给到的“太追求完美”,估计面试官还没听完就想下“逐客令”。

那正确的回答思路是什么呢?

就像我在分析面试问题时一贯的观点一样: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面试官、在不同的情境下、针对不同的面试者,提问的目的都是不同的。

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或答题思路。

真正能在一个问题上拿到高印象分,是因为我们的回答恰巧达到了面试官的目的,符合我们的身份和所应聘的岗位。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01

面试中问缺点的3种常见情境和目的

1、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

我们都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要真诚、少点套路,可如果谁要真相信必须绝对真诚、不顾技巧,那就太天真了。

为什么很多说话不考虑技巧的人,会被周围人吐槽情商低、进而也少有人能够跟这样的人亲近?

就是因为,人际交往中,是有一种微妙平衡的,把握好这个分寸感,才会让双方都觉得舒服。

“你有什么缺点”,这是一个有些锋芒的问题。公司真正期望的,既不是一个朴实无华、毫无技巧可言的“真诚”回答,也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离题万里的“聪明”回答。

因为,公司可不想他们招来的员工,当客户问“你们的产品有什么缺点”时,给出的回答,能让客户头也不回地走掉。

在一个及短的时间里,如何得体地应对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这是在工作中也会遇到的。面试只是一个情景演练,面试官需要看到应聘者的应变能力。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2、考察应聘者的自我认知

每一个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要求和期待的人,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自我认知问题,就是自己的优势、缺点各是什么?

在不断扬长避短、或者试图让自己的短板变得更长一点的努力中,才一步步蜕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一个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缺点或者不敢正视自己缺点的人,是无法想象他能够走得很远的。

因此,如果是一个成熟的面试官,对一个综合要求较高的岗位的应聘者提出这个问题,他真正关心的,绝对不是我们的缺点究竟是什么。

因为事实上,对一个已经在职场上打磨多年、还勤于总结思考的面试官来说,经过一番几十分钟的面试谈话,对方的缺点有哪些,他自己就能够总结出来,甚至比应聘者本人还具有深刻洞察,毕竟,旁观者清。

那为什么还要这么问?无非就是看看应聘者对自我认知是否清晰。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3、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

有时候面试会陷入僵局。我想很多面试官应该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坐在对面的这个应聘者,你始终觉得他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对外展示的“样板间”,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玻璃柜子。

乍一看,漂亮又完美,还是透明的,给你一种能够一览无余的错觉。但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这一切都是表象。

这个时候,面试官希望通过某个问题能够撕开一个口子,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人,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对应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问一些更加尖锐的问题,以求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02

3种不同情境和目的的面试应对技巧

1、考察应聘者应变能力,常用于工作年限较短的职场新人

用“你有什么缺点”这个问题来看应聘者的应变能力,一般用于对职场新人的面试中。

而对职场新人来说,这个问题又是最容易回答的,因为职场新人在工作中的缺点是非常明显又具有共性的。

而这些缺点也正是公司选择年轻人的原因,因为职场老人不可能再拥有这些“缺点”,而年轻人还有无限可能。

职场新人的共性缺点,比如急于行动而缺少通盘考虑和规划、不愿按部就班想要尝试打破常规、更关注怎么把一件事做成而比较少考虑各方面的关系。

而这一切所有的“缺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锐气”。

因此,在这种情境下,比较聪明的应对办法就是说一个大家默认的职场新人通常都有的缺点、也恰巧是自己身上有的,并点明这一点:

我以前的领导说,他带过的刚毕业1到3年的职场新人中,总是“冲劲有余、规划不足”,我后来反思了一下,发现身上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XXX(举一个简短的无伤大雅的具体案例)。

我就跟我领导请教克服这个缺点的办法,我领导说:人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是在工作实践和经验中锻炼出来的,职场新人像一张白纸,能拿什么做规划?能够积极行动、不怕失败,才会慢慢变得有勇有谋。

因此,我现在可能仍然还无法克服这个缺点,但我要求自己不能因为有这个缺点就不敢行动,而是在行动之前,更多去请教领导和职场前辈的意见。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2、考察应聘者的自我认知,常用于资深职场人且对未来潜力要求较高的岗位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自我认知是除了知识、技能这些冰上之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以外,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一个核心岗位,考察候选人的自我认知水平,是评估其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候选人对自我认知是否清晰如何判断?

我们前面分析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对于一个成熟的面试官来说,应聘者有什么样的缺点,他在几十分钟的面谈中,就能进行判断。

只需将他的判断和我们自己所说的缺点进行对比,就知道我们的自我认知是否准确。

关于这一点,《十三邀》节目中,许知远采访张亚东的一段会给大家一些启发:

张亚东是山西人,当他们从拍摄的实景聊起来说像贾樟柯(的电影)时,许知远就说:“你们山西人真的还是有某种共通性的,就是普遍的平衡感挺好的。”

张亚东说自己算是差的,接着又说:“其实我有机会扛大旗的,就比如说我树个自己的(大旗),签一堆艺人什么的,可是,主要会逃避嘛,就天性地逃避,你不想担那个责任。”

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段给到我们关于面试时剖析自我时的思路和启示:

清晰的自我认知

首先,能非常准确清晰地剖析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不能够很好地平衡现实与理想、商业与艺术,不想承担太大责任)

用事实说明

其次,用具体的案例和事项来加以说明

缺点只是限制了更大可能性

再次,说明这个缺点的存在只是阻止了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不影响现在。其实还有一个潜台词:即便有这样的缺点,也还能到今天,那就说明一定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

对于资深职场人来说,面对“你有什么缺点”这个问题,可以参照这个思路回答。

图片来自《十三邀夏日特别版》

3、寻找新的突破点,常用于面试陷入僵局时

正如我们前面的剖析,当面试官觉得对面的候选人显得特别不真实时,会试图找到一个突破口,来看到应聘者更加真实的部分。

这个时候真诚地自我剖析,是解决这个僵局的唯一办法,也是唯一机会。

因为面试官如果发现:即便是这个问题,应聘者也在用“套路”回答,他就会彻底放弃。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如果我们在面试中连这点也不敢正视,那其实也说明,我们看似滴水不漏的回答,其实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如果面试前充分准备,前面过程中,自认为都回答得流利又得体,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个时候,就需要非常坦诚地说出自己一项看起来可能会“减分”的缺点,这样做,反而会打破“完美”给人造成的不真实感。

让面试官感受到自己的诚挚,前面的内容反而会显得更加可信。

图片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03

总结

面试中被问到缺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回答算是优秀,得结合具体情境: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面试官想要重点考察的,可能是应变能力,既不能太老实,又不能太浮夸,说一个职场新人常见的缺点,让面试官感受到我们的沟通技巧为佳;

如果是资深职场人士,要考察的,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需要有比较到位的剖析,并表示这个缺点只是阻止了自己更大的发展,比如自主创业,不影响现在。同时暗示自己即便有这样的缺点,还能有现在的成就,是因为长板够长;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之前的面试表现太过完美,让面试官起疑,他需要一个新的突破点,则需要大方剖析自己一个比较“减分”的缺点,打破自己过于“完美”的印象。

面试中具体如何回答,就看判断下来属于哪一种情形。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