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庙介绍(一)
巍山文庙(任佩/摄)
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保存完好。2010年5月,巍山文庙开始全面修缮及恢复。工程按文庙建制实施,分为文庙古建筑群维修和恢复重建两个部分,对尊经阁、明伦堂、崇圣祠、棂星门等进行恢复重建,新建了文庙大门。2012年,巍山文庙被列为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完成整体保护修葺。2015年1月26日,恢复重建后的巍山文庙正式向社会开放。
玉溪文庙(任佩/摄)
通海文庙(任佩/摄)
通海文庙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山北麓。始建于明代,明弘治十六年(1503)通海知县余人俊重建。明朝末年因年久失修,多已倒塌。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民国时期又多次重修。
文庙坐南朝北,分四进三大院落。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泮池、文明坊、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图,依地势高低顺序排列。东西廊庑及钟鼓二楼以对称格局配属于正殿两旁。
文明坊通高11.6 米,面阔15.9 米,为四柱三间牌楼式样石木砖结构。中间门为须弥式基座,基座上立精美石狮,狮背拱卫柱架,柱架上重檐歇山顶,八角飞檐,下施如意斗拱承架屋面,彩绘绚美,精巧别致,为滇南之冠。
文明坊前有华表一对。坊下十余级台阶为广场,广场东侧塑《孔子抚琴图》雕塑。场边围以红色宫墙,墙上镶嵌“鸢飞鱼跃”四个石刻大字。墙前为半月形泮池,有石雕栏杆围护。宫墙东西两面各有一牌坊式大门,称东华门、西华门,2007年恢复重建时修复为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
文明坊之南,是大成门。穿过大成门和庭院,即是文届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殿面阔五间22.5米,通进深13.3 米,单檐歇山顶抬粱式木构架;大殿用柱28 棵,柱体高大,柱础有灯笼式、古镜式,古朴端庄;檐下四叠斗拱分布密集,斗小拱大,极言装饰意味;殿面檩坊装饰镂空彩绘照面枋,绘有各种花卉图案,绚丽多姿;殿前月台宽敞,青砖镶面,青石镶道心。殿东西两面分别建有钟楼、鼓楼,翘角飞檐,琉璃瓦顶。沿钟楼、鼓楼下为东西两庑。大成殿后有崇圣祠、尊经阁等建筑。
通海文庙占地12000 平方米,因依山就势,层层都因山势拔高,整个庙貌显得巍峨壮丽。1998年通海文庙被列为第五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林文庙(任佩/摄)
位于昆明市石林县(1998年路南县更名为石林县)鹿阜镇石林一中校内。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后历次扩建、修建。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仅文昌宫尚存。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大学附中疏散到路南,曾借文庙办学。1967年,文庙文明坊、棂星石坊、泮池、大成殿宝鼎、匾额、石狮子、魁星阁被毁无存,现仅存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文昌官。1986年6月,路南县政府将文庙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昆明市文管会和路南县政府集资修复大成殿。1994-1995年,昆明市文管会和路南县政府共拨款50余万元全面维修古建筑群,近年再次重修。
凤庆文庙(任佩/摄)
位于临沧市凤庆县城西文庙街,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清康熙八年(1669)、同治十二年(1873)两次迁建并多次增建,形成如今的文庙建筑群,占地8800 余平方米,含大门、泮池、龙门、棂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南北厢房、大成殿、崇圣殿、鸣凤阁(又称魁星阁)等主要建筑。1995- 2005年,先后修复了大成殿、南厢房、大成门、北厢房、魁星阁;在大成殿前增置了孔子圣像、石杆、香炉,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坐像,添置大成门及大成殿匾额;2005年6月完成文庙大门重建,凤庆文庙基本恢复原貌。
文庙坐东向西,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18.3 米,进深四间13.7 米,高14 米,重檐歇山顶,檐下施斗拱,透雕格子门,工艺精巧。泮池与大成门间有石牌坊一座,四柱三门,中间刻有“龙门”二字,故称“龙门”。龙门石坊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迁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造型大方,古朴典雅。
凤庆文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依地势层层增高递进,气势雄伟。1993年被列为第四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楚雄文庙(任佩/摄)
楚雄文庙位于楚雄州楚雄市城东鹿城小学内。始建于元代,明代迁至今址。现仅存苍额殿、大成殿、大成门、三元桥、泮池等。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较完好,系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五开间,正面3间装18扇格子门,雕刻各种民间艺术图案,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1995年,楚雄市人民政府拨专款10余万元对文庙进行维修。1999年再次启动文庙修复工程,先后修复尊经阁、大成殿、大成门,恢复重建东厢房、重铸孔子铜像等,直至2004年方竣工。修复后的楚雄文庙庄严典雅,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茅文庙(任佩/摄)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思茅一中内,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建于今址。1915年,普洱道尹刘宏庵以文庙大殿为校址创立思茅一中,时称普洱道立中学,是滇南最早的学校之一。一百多年来,思茅文庙几经风雨侵蚀、多次地震和人为破坏,原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状元桥。该桥为单孔圆形拱桥。桥身以条石砌筑,长9.6 米、宽1.8 米,两侧扶栏各有7 条望柱,柱头为莲花造型,桥身刻“状元桥”三个大字,桥两端各立两个石鼓。
1996年,在原址重修文庙大成殿、棂星门。新建大成殿高三层,金色琉璃瓦盖顶,建筑面积800 平方米,正面置雕刻精湛的木门,大殿前塑4米高的青铜孔子塑像,厅门石级嵌镂空精雕2.4米长、1.2 米宽“二龙抢宝”青石板,四周饰有汉白玉精雕回廊,大殿前的百年古柏,郁郁葱葱。似可想见当年文庙风采。
洱源邓川文庙(任佩/摄)
位于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洱源县第二中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原文庙群包括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杏坛、崇圣祠等建筑,今仅存泮池、状元桥和大成殿。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开间204 米,进深13 米,占地面积2652平方米,两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飞檐流丹,建筑雄伟,形式独特,斗拱、檐梁、檩枋等全采用椿木,两前檐柱悬黑底黄字楹联:“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诗书是敦。”殿堂山墙侧面彩绘山水、竹石图,背面立清宣统元年(1909)《重修邓川黉学碑记》1 方。
2004年邓川文庙被列为洱源县文物保护单位。
宾川州城文庙大成门(任佩/摄)
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城南州城镇,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后世各代不断添建和修复,文庙坐东向西,有四进院落,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怪祠)及南北两院、各宦乡贤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
文庙紧邻的武庙坐北朝南,与文庙构成丁字形之势,系清康熙初年建成,为一进三院建筑,雄浑威仪,气势不凡。州城文庙与武庙总占地面积30余亩,两庙联袂建造,文武二圣同尊共荣于一地,较为特别,在全国亦极为罕见。
2006年5月,宾川州城文庙和武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大理凤仪文庙(任佩/摄)
位于大理市凤仪镇镇西街凤山东麓,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宣德十年(1435)、成化十一年(1475)和清康熙十年(1671)及清末多次重建。
凤仪文庙坐西向东,原建筑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厢、崇圣祠等建筑。现存大成殿及两厢、照壁、大成门、崇圣祠,是当时赵州(凤仪旧名)祭孔扬儒的重要场所。2003年凤仪文庙被列为第六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