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宠物死去,这样做,才是最温暖的“死亡教育”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朋友来电,异常捉急,说是一大早费劲把哭哭啼啼的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可不知道放学时如何向她交代?

一问才知道,原来朋友周末带孩子逛了个公园,钓了个鱼,在小贩殷勤的建议下,孩子抱着把“小鱼养成大鱼”的美好梦想,买了鱼缸和鱼食开开心心回了家。

纯洁如孩子,可朋友知道:这鱼铁定养不长大,权当给孩子玩玩作罢。

谁知,孩子仿佛着了魔,整个下午都趴在鱼缸前念念叨叨,盼着她的小鱼第二天就能变大鱼!

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二天,第三天,也就是今天早上,她家女儿起床就去看望小鱼,谁知鱼肚白朝天——死了。

“妈妈,我的小鱼怎么不动了,妈妈,我的小鱼怎么啦?妈妈你给它治一治好不好……”

孩子担心又伤心,梨花带泪。为了尽快送孩子去幼儿园,也为了不让自己上班迟到,我的这位朋友,只能给孩子打马虎眼:小鱼在冬眠,等你放学回来他就醒了,放心放心,我们先上幼儿园。”

就这样,朋友把女儿哄出了家门。进幼儿园大门的时候,孩子不忘叮嘱妈妈:你要保证,放学回家,小鱼一定会游来游去!

“你说,我怎么对小祖宗交代?算啦算啦,还得趁午休去买几条新鲜的回家,可这种鱼,压根活不长久,我得换多少次?”

对着电话那头的朋友,我有些哭笑不得:孩子不懂事,能够骗几时?

我给了朋友一个建议:告诉孩子真相,并和孩子一起对死去的小鱼进行一个告别仪式。

这个想法,源于我给小诺曾经买过的一个绘本,叫做 《小鸟的葬礼》,它能够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死亡”这个事实——对生命保持尊重态度,回应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和恐惧。

简单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如果你给孩子看过《晚安,月亮》、《逃家小兔》,那么没错,《小鸟的葬礼》出于同一个作者之手,优秀的绘本创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以及她的搭档,著名插画师克里斯蒂安,一位屡获大奖的优秀插画师。作品温婉,娓娓道来,却能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房,就像一束阳光逐渐温暖孩子的全身。

《小鸟的葬礼》,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发现了一只死去的小鸟。他们很难过,于是决定好好与小鸟道别。孩子们在公园的林子里给小鸟挖了一个专属的洞,用暖暖的甜蕨草、叶子、花朵和泥土将小鸟安葬。然后,孩子们对着小鸟唱歌,每天给它献花,终于,他们慢慢地学会了遗忘。

面对死去的生命,更多的是温暖的回忆。

从内容来讲,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但是从影响的深意来说,却对孩子意义重大。整个绘本用代表生命的绿色为基调,在让孩子面对黑色死亡现实时,明白“生”和“死”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教会孩子如何善待生命,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之所以对《小鸟的葬礼》这个绘本印象深刻,是因为,在关于生命的教育上,它给了我四点启发。

01

再卑微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不久是一条小鱼、小虫、小狗、小猫吗?

当孩子的宠物去世时,很多父母不以为意,企图换一只宠物弥补孩子的缺失。但父母这样的表现,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孩子之所以会为失去的宠物感到伤心,是因为在相处过程中,孩子与宠物之间产生了感情。父母的漠视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情不被理解和尊重,他们会感到更加的悲伤和愤怒。他们甚至会觉得父母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是淡漠的,慢慢的,孩子对生命最初的那份真诚也会消失殆尽。

所以生活中,你不乏看到,有些孩子对一条小青虫都小心翼翼呵护,但有些孩子却嘻嘻哈哈笑着一脚踩下去。

久而久之,当孩子的内心对生命不再柔软,他的感情田地就是一片荒漠,在他成长之际,你很难让这样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去关心呵护身边的亲人。

《小鸟的葬礼》让我们看到孩子对于生命的真诚,引导孩子对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保持尊重。

所以,给孩子的死亡教育首先应当是敬畏生命,尊重死亡。

02

为什么对“死亡”需要一个告别仪式?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养了一条大黑狗,它成为我童年里最好的玩伴。

有一天,大黑狗突然不见了,我着急地问爸妈,他们安慰我:小狗贪玩,找朋友去了,过两天就回家。

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一直都没有等来贪玩的大黑股,于是天天追着爸妈问,追着他们去找大黑狗。

也许是被我问烦了,终于有一天,正在忙家务的妈妈发火了:“死啦死啦!吃错药早死啦,早被你爸扔垃圾桶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哇”一声哭开了,爸妈哄了很久都没哄好。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种被心被抽空的感受,异常难受。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拒绝家里再养狗。而即便后来家里养了很多狗,我都再也找不回当年和大黑狗的亲密感情。

如今我再回想这件事,依然觉得还有遗憾,我想我是缺少了一场和大黑狗的 “告别仪式”。即便大黑狗如今早已化为灰烬,但从我的内心上来讲,我还没有做到情感上的割舍和放下。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放下。

物理空间只能割舍物质关系,但拥有一个“告别仪式”,却更能帮助我们放下心理情绪。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研究,将实验志愿者分成两拨,分别完成一项会引发他们悲伤情绪的任务。任务完成之后,第一拨志愿者直接离开了实验室,第二拨则安排做一些无意义的撕纸活动。

实验结果发现,第二拨志愿者,他们所感受到的悲伤程度要低于什么都没做就离开实验室的志愿者。

这个实验也就是说,简单的撕纸行为,让第二拨的志愿者有了发泄悲伤情绪的途径,从而缓解了负面情绪。

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提出了“哀伤”的五个心理阶段,它们分别是:

否认:这个阶段的我们难以接受现实,心理防御就会被瞬间激活,由此诱发保护性反应,一次次去反复确认事实。

愤怒:因为难以接受“离世”的现实,于是我们会去找各种归因,是别人做错了,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迁怒自己,迁怒家人,甚至迁怒医护人员。为了发泄强烈的愤怒情绪,我们甚至还有采取一些不妥当的行为。

讨价还价:负面情绪逐渐缓和,开始内省反思,给自己提出诸多“假设”,依然处在发泄情绪的状态。

沮丧:认识到无论如何去努力,都是徒劳,于是情绪陷入低谷,陷入抑郁状态。

接受:终于接受现实,把过去放在回忆了,面对现实。

“告别仪式”是给“悲伤情绪”的一个出口,也许在仪式上会让悲伤徒增,但却会因为拥有“仪式”,而帮助 “悲伤”落地,从而做到真正的“告别”。

回看生活,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人在死亡之后,通常会举办一个葬礼,你会发现在葬礼期间,大家抚棺痛哭,痛不欲生,但在祭礼结束后,逐渐地,每一个的心绪都会平静下来,开始接受现实。

03

读懂了“死”,才更明白“生”的意义

我不太赞成朋友“唬一唬”孩子、“骗一骗”孩子的做法,纵然我也相信,时间和阅历会让孩子自己了解“死亡不可逆”的现实。

但是,对“死亡”太过粉饰,对孩子来说,却有两个隐患。

一是当孩子发现真相,他会感觉更悲伤

二是缺少正确的“死亡”教育引导,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曾有媒体接连报出,幼龄儿童模仿动画片撑伞跳楼,就是因为孩子对“死亡”这件事缺乏客观认识。

4岁左右,孩子就会产生“死亡”概念,但他们对“死亡”是充满幻想以及魔幻性思考的。孩子能够逐渐意识到什么是死亡,却无法辨认“生”与“死”是不能共存。让孩子明白“死”是一个消失后再不能回来的现实,读懂了死亡,他们才能更明白生的意义,更珍视自己的生命。

任何生命都有尽头,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接受死亡。抽空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讲一讲《小鸟的葬礼》,让这个略带伤感却又温暖感人的故事,给孩子多增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多添一份对生命的敬意。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扫码加我,一起聊育儿干货、拉生活家常……)

(0)

相关推荐

  • 面对生命不幸的正确态度——《小鸟的葬礼》精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95号面对生命不幸的正确态度--<小鸟的葬礼>精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四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 ...

  • 狗爸不忍心看狗妈孩子挨冻,主动向人类寻求帮助,最有灵性的父亲

    在大家的印象里,在动物当中,对孩子好的一般都是母亲,而父亲却是不管不顾的.不像是人类,父亲也要有照顾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就比如是我们身边的宠物狗,当孩子出生后,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们的父亲是谁在哪里呢?不 ...

  • 上学路上 | 朱伟平

    戴上耳机听更嗨! 前天, 我在乡村寂寞的水泥路上, 看见电单车的后座上载着小学生. 昨天, 我在城市繁华喧嚣的街上, 看见一些小轿车里装着初中生. 今儿, 在某某实验学校的大门口, 一群孩子猫着腰身纷 ...

  • 直还是弯?_周汝芸

    直还是弯? 鄂州市实验小学三(6)班 周汝芸 一天小鸟下班了,正悠闲地飞在天空中,可不知是谁将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插在一条小河上,小鸟就在上面打转转. 小鸟扑打着翅膀:"咦?这根竹竿怎么这么笔 ...

  • 家里环境过于整齐或过于邋遢,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做才正确

    经常听很多人说,看一个孩子的整体表现如何就能看出这个家庭环境如何.其实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是特别的认同.很显然干净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有条理,这是一个成正比的结论,可这样的观点太绝对. 家庭 ...

  • 孩子发烧到底该怎么做才对?很多家长一发烧...

    孩子发烧到底该怎么做才对?很多家长一发烧就马上退烧,反复烧就反复退.各种焦虑,反而给孩子折腾出了很多的慢性病,家长们也该学点基础知识了.   常见的一个感冒,体温一高,一群人都害怕,非要赶紧退烧. - ...

  • 汤泡饭原来不适合孩子吃?懂得这么做才会既好吃又健康哦!

    许多人都有吃汤泡饭的习惯,把汤汁或者开水泡在米饭里吃,甚至遇上孩子不爱吃米饭时,也会用这种办法诱使孩子吃下米饭. 不过,对于咀嚼吞咽能力尚弱的孩子来说,汤泡饭的米粒在汤水的带动下,如果没有充分咀嚼就吞 ...

  • 妈妈,你越催促,孩子越慢!这么做才管用

    有一天早晨,妈妈眼睁睁看着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懒腰,吃饭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发呆,弄撒了水就慢条斯理地擦桌子,扔个纸巾恨不得用十分钟.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已经很晚,注定要迟到了. 以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 ...

  • 胡萝卜这样做才好吃,不用一滴油,香甜可口,挑食的孩子也抢着吃

    胡萝卜在咱们平常的时候有很多做法,比如说胡萝卜丸子,清炒胡萝卜丝等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道胡萝卜非常不一样的吃法,保证很多朋友绝对没有吃过.这个胡萝卜非常不一样的吃法就是胡萝卜窝窝,做法是很简单的,吃起 ...

  • 不要总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这样做才对!

    "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孩子一放学回家,你就急着问他:"作业写完没""没写完赶紧去写"..... 殊不知这句话背 ...

  • 孩子最近易上火、睡不好、总磨牙,适度地清热、助眠该怎么做才好?

    图片来源:图蜗创意 孩子磨牙,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家长不容忽视. 不少家长在群里反映孩子有睡觉磨牙的情况,不知儿时的驱虫"宝塔糖"是否还能给孩子吃. 今天我们就 ...

  • 孩子爱喝冰牛奶,会有什么问题吗?其实这样做才正确

    别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似乎对冰牛奶的热情永远大于喝热奶的热情.可这样做,对大人来说也无所谓了,对于小孩子来说真的好吗?比如那些直接就从冰箱里取奶喝的孩子来说,她们的身体是否能够适应? 事实上,食物从食道 ...

  • 家长怎么做才有利于孩子考好?

    家长怎么做才有利于孩子考好? 高考.中考即将要来临,很多家有考生的父母,五味杂陈,有人淡定从容,有人心怀期盼,有人焦虑万分,有人则寝食难安.家有考生的家长,在考前这一短暂的时间里,应该做点什么?你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