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六六:我为什么学中医

六六写过《双面胶》《心术》等充满世俗生活气息的作品,她也是个隐藏的中医爱好者。先后师从刘力红博士攻读中医临床基础硕士学位,拜高圣洁为师,学习圣洁脊柱全息手法,拜师杨真海先生,学习“黄帝内针”针法。她为了写《心术》曾在医院体验生活六个月。

六六认为,在学习中医和研读中医学经典后,她的作品视野变得更为宽阔和成熟,有更多对生命真相、善恶之道的精辟阐释,有历经繁复世情后的见地。现转载作家六六的专访,看看她对中医的认识。

■ 来源 |《新民周刊》

这两年,作家六六逢人便聊中医,一些人以为她仅仅是把中医作为业余爱好,但其实,作家六六是真的进大学学中医去了。现在,六六师从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正在攻读刘教授的研究生。

早前,六六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分享了拜师刘力红的历程。六六说,现代人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日常生活多半被工作家庭琐事占据,而学习中医正是个内修的过程。从接触到学习中医的几年时间里,除了医学书籍,她还广泛阅读了中国传统典籍如《论语》《道德经》等。

近几年,像六六这样完全因为兴趣而学习中医的人士不在少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爱上中医?

从好奇到钻研

很有可能三年后我就改行去做中医了,然后再拿个博士文凭。

《新民周刊》: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学习中医的?

六六:我一开始觉得中医是养生的,生病主要还是找西医。但西医一直不能根治我的咳嗽,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看了中医,结果中医的五行针灸治好了我十年的咳嗽。

所以,我从2014年9月份开始对中医很感兴趣,也想写关于中医的作品,于是开始拜访各位导师。2015年4月,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这些神奇的医生共同推荐一个大医给我——刘力红老师。他们都说,你要见见刘老师,见过他,你才知道什么是泰斗级大师,集大成者。

我初见刘老师,很紧张。这大约是所有人共同感受。他不多言,却有力量。他指出你观点的错处的时候,你很难反驳,因为你阅读少知识浅且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新民周刊》:后来是怎样成为刘老师的学生的?在大学里,都学些什么?

六六:很多学生会问老师:这种病要怎么治?但是,病情是千变万化的,一万种病有一万种解,这个思维方式就不对。

我问刘老师:“这个人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刘老师发现我的思考方式是宏观的。

我系统地到广西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上的课程叫做“临床基础医学:伤寒”,从刘老师那里主要学的是理论课程。刘老师有宏大的理论架构,他能把“为什么会得某种病”说得非常通透。

这是一个三年制的研究生课程,接下来的三年,我会全脱产上课。

我不是因为要写作才过来学习,写作是因为我好奇,跟我学中医一样,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在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写出了一个作品,但这个不是必须的,很有可能三年后我就改行去做中医了,然后再拿个博士文凭。

《新民周刊》:您写文章提到过“导引”能帮助睡眠,它究竟有多神奇?

六六:“导引”就是你把手搭在胸口的膻中穴上,躺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它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是在这个动作的背后有极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在支撑。

“导引”要求早上5点到7点之间起床,晚上9点钟睡,但是我没能坚持做到。刘老师曾经为此批评我,他说,学中医的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怎么去给别人治病。

我刚到广西的时候,他就对我说:“六六你记住,未来的三年对你是很关键,学习是次要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么多的三年给你放这样的大假,让你专心地、心无旁骛地去把身体的漏洞都补回来,三年之后像个大休一样再整装出发那就不一样了,就是蛟龙出海了。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是三年的事情。治病之前要把自己治好,自己都治不好怎么去医治别人。”

中医大家应该如明星

如果有一天,中医的老师,也能够一言九鼎,一呼百应,青年人模仿,整个行业兴盛。

《新民周刊》:看来您真的非常认同和钦佩刘老师。

六六:我和刘老师短暂的聊天中,唯一不赞同他的是:中医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我承认这是修炼成大医的必经之路。不仅是医生,各行各业,最终顶尖的高手,一定是因守得贫寒,品格高贵。但这种苦,一定是自讨苦吃,而非外界强压。

但我一直不赞同中国求学的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怎么是苦作舟呢?苦是不明就里的人看到的表象,而实情应该是乐作舟。

我已经是中国一线编剧,收入不菲。但我直到今天,经常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服,跟剧组住在廉价的小旅社里,下农村,走基层,一顿饱一顿饥,一部书写完必定吐血。可你問我苦不苦?我根本乐在其中。你给不给钱,我都会去做。因为我喜欢。

现在很多学中医的孩子,都非本心,因各种机缘与妥协才进院校。出来以后活得几乎没有尊严,达不到正常人的生活水平,于是很多有潜力有才华的孩子半道都流失了。

而另一个相对的行业——金融,你看金融大佬们个个光鲜,天天语录加身,成为孩子们膜拜的榜样,几乎优秀的人才都进入那个领域。他们拥有世间表象的一切,才有传承力和号召力。

像刘老师这样的大家,一人成就,却没有效仿的动力,那他就不算是成功的典范。如果有一天,中医的老师,也能够一言九鼎,一呼百应,青年人模仿,整个行业兴盛,那这样的导师,才是真正的引领者。

学中医不等于排斥西医

我认为,无论是中医和西医都不能把自己定义为治病的,医生最主要的职责也不是治病,而是帮助病人建立和恢复其自愈系统。

《新民周刊》:千年前的医书还适合今天的人类吗?古法是否有新的发展?

六六:从我目前的认知看,应该是适合的。我们都知道,恐龙虽然灭绝了,但这一种群存在于地球的时间,远远长于我们已知人类存在的时间。而物种的进化,从有生命起,从未停止过,但与科技比,是非常缓慢的。

今天,我们也许用上智能手机了,今天我们也许飞机飞行了,今天,我们也许用上互联网了,但不代表今天我们的肌体就和我们的科技一样飞速地迭代了。从直立行走到今天,我们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从荒原生存到现在城市生存的变化。生活节奏快,不代表我们比过去的人更智慧。恰恰相反,即使在西方,直到今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依旧是原典。与上万年的智慧结晶相比,我们今天的一点进步,绝对不足以自傲到否定一切。

此外,我认为,无论是中医和西医都不能把自己定义为治病的,医生最主要的职责也不是治病,而是帮助病人建立和恢复其自愈系统。

人、动植物都是有自愈能力的。西医的手术像割除肿瘤,就像在疾病的高速公路上踩了一脚刹车,速度慢下来后再提上去是需要时间的。

《新民周刊》:您以后看病会首选中医么?

六六:我不排斥西医,看病就是先迈哪条腿的问题,这就根据你的需要了。刘老师让我咳嗽的时候要扎什么穴位,我就说要先吃抗生素,因为治病的人是你,难过的是我,病在我自己身上,我不会学了中医就排斥西医。

(0)

相关推荐

  • 刘力红:如何解决产后抑郁症?

    本文整理和摘录了刘力红老师在黄帝内针课堂上的一次答疑,希望对诸位热爱黄帝内针的学子们有所助益. 同学问:刘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内针大部分解决问题都是有躯体症状的.如果说是没有明确的躯体指征就像是现在产后 ...

  • 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太阳病时,不...

    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太阳病时,不但讲太阳病在表在外,并且强调太阳病位在高在上. 这是个很重要但常常被人忽略的一个方面. 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 吐法就是这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

  •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