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为何能被称为“七绝圣手”,这个尊称是怎么来的?

盛唐时期流行的七言绝句,相信每个人都能背出来几首,押韵、朗朗上口,通过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在这其中,有不少当朝有名的大诗人都是七绝的高手。然而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却并非造诣极高的诗仙李白,而是王昌龄。那么,王昌龄为什么会被这样称呼?他写过什么诗,使他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尊称?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唐朝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因此涌现出了许多千古留名的大诗人,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诗篇,唯有之后的“宋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一提到唐代的诗人,世人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李白,殊不知,有一人比李白成名还早,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一首诗无人不知。

王昌龄,出生于公元698年,比李白大三岁,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自幼家境贫困,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不是书香门第,仅靠家中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过得相当艰辛。尽管如此,王昌龄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学习十分刻苦,二十多岁时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来,他结识了王之涣、岑参等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探讨诗歌方面的知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王昌龄一生仅存180多首诗,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多,但他的诗的质量却很高,尤其以边塞诗而闻名天下。毫不夸张地说,若仅凭在边塞诗上的造诣,王昌龄自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李白也得甘拜下风。

按照绝句律诗格律分析,王昌龄在“七绝”上独占鳌头,盛唐时期的470多首七绝律诗中,王昌龄一人就有近80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因此被后人成为“七绝圣手”。清代文学家潘德舆曾这样称赞他:“七绝第一,其王龙标(王昌龄)乎?”

王昌龄早年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败绩,但他却慨叹边战不断,希望战事能够停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在考中进士之前,王昌龄曾独自西出玉门关,看到边关将士的生活后,有感而发写下不少边塞诗,其中的《出塞》无人不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另外,他的这首《闺怨》也很有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极为细腻的文笔,写出了闺中女子的心理变化。公元757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年,王昌龄辞官回乡,途径亳州之地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后来,宰相张镐将闾丘晓处死,算是给王昌龄报了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