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在“特异功能”状态下的第二个“意识”(八)
今年3月份第一次去读书台道观,我在道观酒店的三层,就看到与平时不同的“晶体”。
在三层平台向远望去,在视觉差不多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晶体”看上去非常的稀疏,而差不多五平方公里以外的左右两侧,又逐渐“晶体”多起来。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是因为那个位置的下面有着面积很大的水面,也就是说下面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隐形湖,因为湖水的场性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把在地面上层的“晶体”吸到了下面,所以上面的“晶体”看上去就少了,这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风水”。这个“晶体”稀少的地方,就是堪舆中讲的“水头”。这个地方虽然“晶体”很少,但却是“风水好”的起源,在这个地方的周边,一定会有一个地方风水特别好,这个位置就是现在读书台道观的位置,唐朝在建“读书台道观”的时候能将位置选择在这里,就是因为水的源头好,道观的风水好。
关于风水的学说,是古人从“超常意识”中得到了,通过总结和传承,一代代延续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以制造工具,逐步就出现了堪舆用的罗盘等观测风水的仪器。在文字出现以后,就将堪舆方面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总结记载下来。目前我们能够学的堪舆方面的书籍,基本上来自于古代,改革开放以后有人写的风水方面的书籍,是近年来与现代社会结合的产物。
大家都去过寺庙、道观,在那里烧香磕头求得平安、健康、家庭美满。很多人在寺庙或者道观里,觉得很舒服,心静神安,不愿离去,其原因是因为那里的场性好,好的原因一是因为去烧香拜神的人多,人气旺,场性便越来越好,二是因为过去选址的时候是按照风水学的方法去选择。如果你个人的“超常意识”强,你会发现,当时选址的人非常了不起,因为那个地方本来场性就好,是一种大自然的“磁场”,而且在寺院或者道观不同的位置,场性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如果自己的“超常意识”弱,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有人会问,我怎么对“场性”没有感觉,其实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留意。比如你去朋友或者闺蜜家里聊天,平时去了非常开心,有一天你去他们家,就觉得不舒服,心神不宁,有些坐立不安,或者停留一小会儿就想走,那是因为他们有烦心的事情刚刚发生,或者是两口子刚刚吵完架,即使对你在怎么热情,感觉总是与过去不一样,这些就是“感觉”,是“超常意识”感觉到的,因为自己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不知道怎么解释。
人对“场性”的敏感,一是来自于自身的体质,二是来自于“超常意识”。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朋友,有的开朗,有的内向,有的热情,有的冷漠,有的爱说,有的话少,有的年长,有的年轻——总之各种性格的人都有,为什么性格、年龄差异很大的人还能成为你的朋友,是因为“生物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场性”相同、相近的人都会成为朋友,与性格、年龄基本没有关系,甚至与每个人的三观都没有关系,是“生物场”凝聚了朋友圈里的人,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因为利益需要而成为的朋友。
这里讲的“生物场”,就是“超常意识”感觉到的,不是“常态意识”的产物。(待续)
注:部分照片来自于百度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