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而当时没握住,便再也来不及了
“你住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人埋葬,那个地方就不能叫做故乡”
—————《百年孤独》
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他在我出生之前就过世了。
第一次跟家长问起爷爷的时候,我就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那个时候学校只教了我们什么是“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但是什么是“死亡”?我并没有概念。
我对奶奶的印象停留在七岁。
她没有读过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小时候家里空调坏了请人来修,修完要在反馈书上签字。她把我叫过去,让我签自己的名字。
我问奶奶为什么不自己写?她说,“奶奶没有上过学”。
在我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正值一个动荡的年代。
家里人多,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见过撑不下去而跳河的,见过睡在牛棚里冻死的,见过饿晕在街上再也没起来过的。但是奶奶一直就坚持下来了,让六个孩子都接受了教育,安稳长大,至今相互信任,手足情深。
我的父亲是老来子。每次我挑食的时候,父亲就把当年的故事翻来覆去地讲给我,故事内容无非就是老一辈怎么怎么过来的,年轻一辈应该如何珍惜,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可惜每当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的哥哥姐姐便会笑话他 “老幺根本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他出生的时候日子过得太舒服了,那些故事还是我们讲给他的” ……
在经历过动荡、又没有读过书的奶奶眼里,最好的东西就是糖。当年重庆开了第一家百货公司,7块4一斤的糖,我一次能得两斤。而父亲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是36元。
“糖多好啊,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吃过” ——每次家里人不让奶奶如此溺爱我的时候,她便会这样辩驳。
可惜这些故事我都没有印象了,只能从大人口中零零散散的知道一些片段。
奶奶过世之后,这样的片段大人们也提的少了。只记得父亲常挂在嘴边说,“妈妈没过过好日子,还没等到好日子,就走了。” 而我只记得奶奶弥留之际,我去看过她一次,只是奶奶觉得她的病会传染给我,便始终不让我靠近。即使大人不断地跟她说,癌症不传染。奶奶还是不相信,连手都没让我牵。
很多年之后,我读塞林格的短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 I think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建立了对死亡的概念。死亡就是你当时没握住的那双手,再也来不及了。任你感叹天地不仁,时间带走了的,便不会再回来。
在我长大的地方,清明节有扫墓烧纸钱的习惯,边烧还要边念叨逝者的名字。说是如果喊错或者没喊逝者的名字,这个“钱”对方就拿不到。
这是不善表达思念情绪的中国人,记住亲人的方式。时间带走你的身体,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的名字。
今天是清明节。
我现在住的地方没有亲人埋葬,所以,这个地方就不能叫做故乡。
我的故乡是奶奶安睡的地方……
商务合作、供稿,请联系:
nzmessenger@xtra.co.nz
0064 3 3380168
有范儿的新媒体 · 用文字表达生活
新西兰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