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能被质疑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是一班从纽约起飞,中途停留夏洛特,再前往西雅图的美国国内每日航班。2009年1月15日下午3点26分,负责该航线的一架空中巴士A320-214(编号N106US)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

该机在起飞后一分钟左右,机长萨利向机场控制塔报告,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要求立即折返机场,随后机长发现无法到达任何附近的机场,于是决定在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在起飞六分钟后,该机在纽约哈德逊河紧急迫降成功,机上155人全数生还,该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N106US已成博物馆展品

事后机长萨利被生还者及美国民众推崇为英雄,因为他临危不乱,技术高超,在比地面更困难也更危险的水面上降落,不但令机上所有人员生还,而且在疏散乘客时,他还两度检查机舱,确保没有乘客被困才最后一人离开机舱。

《萨利机长》是根据该事件改编的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与汤姆·汉克斯

电影的重点没有放在萨利机长是如何用高超的技术进行迫降上面,而是放在了他在迫降成功后遭到了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过程上面。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事件中飞机从遇到鸟击到迫降成功,时间只有208秒,飞机从起飞到降落,时间只有6分钟,无论怎么拍,都很难凑足一部正常电影的长度,于是导演把眼光从英雄的身上转到对英雄的质疑上,把重点放在NTSB和萨利机长之间的博弈上,既解决了时间问题,又解决戏剧冲突问题。

如此,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都会被好奇心驱使着,想知道萨利机长到底是英雄,还是骗子?

也许是导演故意为之,影片一开始,NTSB调查人员咄咄逼人的态度就让人极为不喜,他们不停地质问机长和副机长:你头天晚上睡了多长时间?你的血糖是否偏低?你最近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你为什么不尝试返回机场?

面对调查,萨利机长多少是有点郁闷和无奈的,他对副机长说:我飞了四十多年,安全搭载了上百万乘客,最终却用208秒就给我盖棺定论了。

一个真正的英雄是经得起质疑的,在影片最后的听证会上,调查委员会公开播放成功返回机场的模拟飞行画面,萨利机长十分冷静地问:你们经过多少次模拟?当听到答案是17次后,全场哗然。

接着萨利机长说,我是人,不是机器,发生灾难后我需要时间去考虑,去反应,而不是机器一样可以马上进行计算,委员会觉得有理,于是让进行模拟飞机的飞行员减去35秒后再进行飞行,此时剧情再次进行反转,两句模拟飞行员都机毁人亡。

最后,委会员公开播放当时驾驶舱机长副机长及控制塔的通话录音,观众不但目睹了紧急迫降这208秒的整个过程,而且还看到事发后机组人员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并发现机长和副机长的表现是多么优秀。

听完录音的萨利机长和副机长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萨利机长对副机长说:听完录音你有什么感觉?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一起扛了过来,缺一不可,我们恪尽职守了。

回到听证会,调查委员会其中之一的女负责人对着萨利机长说:“我想分享点个人感受,在同其它机组人员,鸟类专家,还有航空工程师谈过后,在分析每个场景,访谈了每一个责任方后,我绝对有把握这么说,整个程序仍然忽略了一个未知数,那就是你-萨利机长,把你从程序中移除,结果就只有失败。”

英雄萨利回答:“我不同意,不是我,是我们所有人,所有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遇,轮渡般员和警察潜水人员,我们都尽了一份力,我们才得以幸存。”

我非常认同萨利机长的说法,如果没有第一时间自发赶到现场的渡轮,没有从直升机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没有立即到位的消防人员和医务人员,那就没有在短短二十四分钟内155名机上人员全部获救的奇迹,当然,这些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对调查委员会多少有些反感,但在最后,却没有了这种感觉,其实他们和萨利机长一样,只不过在做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责任,调查和质疑就是他们的责任和工作,相比某些数百人伤亡却搞不清事发原因的地方,更凸现了他们的重要!

影片虽是严肃题材,但也安插了一些幽默的小插曲, 比如机组人员被邀参加电视节目,主持人问一个空组:“你从驾驶舱听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空姐回答:“准备紧急撞击姿式”。

主持人:“以前在驾驶舱听过吗?

空姐:“从来没有“。

主持人:“那在平常生活中呢?”一阵大笑。

平常生活中什么场景会有撞击姿式?啪啪啪啊!

影片最后,委员会问副机长:“如果你不得不再经历一次,你会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同吗?”副机长回答:“是的,我会选择在七月份做(七月的天气要暖和多了)”。

毫无疑问,《萨利机长》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好电影,它也许不够热血,但仍然令人振奋,目前正在各大影院公映,想看的朋友可以上影院观赏。

另外补充一句,该事件在更早时还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该纪录片在多个视频网站均可观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