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纪年造像图典(上)
礼失而求诸野,
追仰先贤海外访求遗书、文献,
此区区小帙,
若能有益于并世学人,
即编者之衷心也。
金申:回族,北京人,文革中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 。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五年。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作有 《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 、《佛教雕刻名品图录》 、 《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 )、《历代佛像真伪鉴定》、《西藏的寺庙与佛像》、《海外及港台藏古代佛像》、《金申趣谈古代佛像》、 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第一、第二辑)等二十余部,二百万余字。多年致力于佛教美术史和佛教图像学研究,成绩显著,在佛教文物鉴定方面,尤有独特功力。受邀为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和海内外高等院校讲授佛教文物考古,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鉴定佛像。近年来重整旧业,喜画禅僧及草原题材,画风独树一帜。
中国历代纪年造像图典
▼
中国的佛造像起源颇早,即以东汉初年算起,至今已有一千数百年历史了。其间虽有所谓“三武一宗”灭佛之法难,然时间均极短暂。且历史上数朝并立,北朝灭佛而南朝佛教依盛;北周灭佛时而北齐正大造天龙山石窟寺,故造像史上应该说是没有空白期的。若将有纪年可考的佛像依时代顺序排列起来,是可大致看清历代佛像演化之规律的。
我国的单尊佛像分散于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之手者为数甚多。国内各文博单位所藏就更多得无法统计。据目前发表的资料看,在佛像断代上有着重要标尺作用的许多绝品,早年多流失海外。例如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金铜佛坐像、赫连夏胜光二年(429年)金铜佛坐像、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铜佛立像等都是研究佛造像者几乎每论必提的标准器,现无一不流落异域,实可痛心。
笔者旅日研究佛教文物期间,曾专程到各博物馆考察我国佛像,有缘亲睹许多佛像名品,宿愿得遂。为研究之用,对有纪年之佛像尤加注意,数年来已搜求数百幅图片。内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佛像尽可能地收入了。本图典所收多为隔海搜集世界各地藏品,资料有所遗漏,自属难免。尤其国内藏品,图片明显不足,承蒙各文博单位协力,使内容增色不少,特致谢意。
《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一书1994年出版,如今市面上价格高昂,而且一书难求,为了能让造像爱好者对古代造像分期有更深刻的了解,特整理分享之。
| 十六国 |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前后共一百三十五年。活动的疆域也多在今甘肃、陕西、内蒙、河北一带、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此时也正是佛教初传入中国二三百年左右。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虽有陆路与海路之分,但相当大的比重上,佛教是循着丝绸之路而进入内陆的。十六国的疆域也多分布在丝路附近和黄河流域。十六国的首领又往往多崇信佛教,西域的高僧佛图澄(232-348年)、鸠摩罗什(344-413年)等高僧都曾被后赵(319-351年)的石勒、石虎叔侄和后秦(384-417年)的首领姚兴所迎请,礼遇甚高。
十六国铜佛坐像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
铜鎏金
高39.7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此像是目前发现有纪年可考的最古佛像,束发形肉髻、禅定印,方台座正面有孔,当年应有水瓶、花束之类附属物,光背等亦脱落。其U字状的平板重叠式衣褶,也可在犍陀罗同期造像上发现。但此像面容为蒙古人种特征。从佛像的四方台座、衣纹手法和整体构图分析可视为含有犍陀罗佛像因素的中国早期北方佛像。
程段儿造石塔
十六国前凉太缘二年(337年)
石灰岩
高43厘米、底径12厘米
1960年甘肃酒泉出土,酒泉博物馆藏
发愿文:惟太缘二年岁在丙子六月中旬,程段儿自惟薄福,生值末世,不观佛典自竭为父母,合家立此石塔形象。愿以此福,成无上道并及命过秋官,女妻,陵男,亦同上愿。
史无太缘,当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之年号,缘与元互用故。据《晋书》十六国之前凉用东晋年号,然太元二年干支为丁丑,元年为丙子,干支虽误,亦属常事。从塔内佛像看,其交脚弥勒与敦煌二七五窟十六国交脚勒风格亦相近。
中书舍人施文造铜佛坐像
大夏胜光二年(429年)
铜鎏金
高1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胜光二年己已春正月朔日,中书舍人施文为合家平安造像一区。
此为匈奴赫连夏所造,风格与建武四年造像多类似之处,束发形肉髻和U字形板状重叠式衣纹,可看出有犍陀罗佛像的影响,方座旁卧二狮子,也是犍陀罗佛像常见的构图。
铜佛坐像
十六国(公元400年后)
铜鎏金
高11.4厘米、宽8.9厘米
美国纳尔逊艺术陈列馆藏
十六国佛像至今遗存尚多,多无纪年,一般为磨光肉髻。此像为水波状发髻、有犍陀罗佛像因素在内。
鎏金铜释迦坐像一铺
十六国(公元400年后)
金铜
高27.9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十六国佛像尚有遗留,因附属光背和台座脱落,故多释迦一身,似此带四足方座和火焰形光背及菩萨、弟子数尊一铺者甚罕见。此造像与1955年河北石家庄北宋村出土十六国造像相似,均为U形衣纹,束发式肉髻、佛下方有二狮子,其原型仍是受犍陀罗佛像影响,与建武四年(338年)佛像亦属同一类型,然技法较之成熟,火焰光背造型及台座阴刻花纹亦流畅生动,故时代较建武四年佛像为晚,应是400年略稍后年代所制。此像虽无纪年,然作为十六国或北魏早期造像精品,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忍割弃,一并附之。
| 北魏 |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一百四十八年。
鲜卑族从大兴安岭南下中原之初,生产力低下, 且鲜卑人初入中原时是不信佛教的,这在《魏书·释老志》里说得很清楚。 拓跋氏统一中国北方,建立魏国。道武帝拓跋硅(公元386-408年在位)在攻略黄河北岸时,所过僧寺,见沙门道土均致以礼敬。
北魏佛教的发展与凉州佛教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凉州地处西北,是汉地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平定凉州,将凉州居民数万户迁往京师,其沙门佛事也随之东迁,于是“象教弥增”,佛教迅速发展 。与北魏佛教兴盛有密切关系之沙门玄高、昙曜、师贤等人,都是由凉州迁来。
太武灭佛之前的平城地区佛像样式,目前尚未发现大型不可移动石窟,惟有赖数尊有明确纪年的单尊石,铜造像以窥当时造像风格之一斑。
现存的多尊北魏铜、石佛像,据发现地点和发愿文以及造像风格判断,这些佛像多产自河北省中部、北部,有的可能就是当年平城地方制作的。
石造思惟菩萨像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
砂岩
高40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平真君三年五月三日为亡母王造像一躯。
菀申造鎏金铜佛立像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
高53.5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太平真君四年高阳蠡吾任丘村人菀申,发愿为东宫太子造□玉菩萨,下为父母,一切知识,弥勒下生,龙华三会,听受法言,一时得道。申弟菀霸、菀景、菀恩、菀亮侍佛时。所求如意,常见诸佛。清信士女刘文美、菀景妻侍佛时。
此像着通肩大衣。U形出水式衣纹,身躯壮伟,其制作时代恰当印度笈多王朝。此时马土腊地区制作的出水式佛像也正当盛期,此像则显然深受马土腊佛像巨大影响,但其为波浪状发髻,与马土腊佛的螺发不同,衣纹亦较马土腊佛像厚重并具写实感,故仍能看到键陀罗式佛像的痕迹。又发愿文中“□玉菩萨”而造像实为佛,发愿文与造像不符之情况亦较多见。
鎏金铜佛立像
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
高29厘米
现藏意大利罗马
张永造石佛坐像
北魏太安元年(455年)
砂岩
高35.5厘米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
发愿文:太安元年乙酉二月佛弟子张永敬造,弟子张秉、弟子张保、弟子张兴、弟子张酋、弟子张、弟子张昌。
此像衣纹扁平状突起,上刻阴线与敦煌石窟中十六国佛像和中亚地区此期佛像手法相同。光背后浮雕为“舍身饲虎”和“睒子本生”的故事内容。佛的螺发在单尊造像上为最早所见。
宋德兴造石佛坐像
北魏太安三年(457年)
砂岩
高41.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安三年九月廿三日岁次丁西,清信士宋德兴,伪命过亡女猔香造作释迦文佛像。愿先师、七世父母、外内眷属、口全知识,亡女猔香。一切众生、生生共其福所,往生□□,值遇诸佛,永离苦因,必获此愿,早成菩提大道。
□姜造铜佛坐像
北魏和平五年(464年)
金铜
高8.6厘米
发愿文:和平五年岁在甲辰,清信女口姜为父母、兄弟、姊姐、造无量寿佛,愿舍身受身,常与诸佛共会。
此像的大舟形光背、宣字形佛座已开启了太和期精美的佛造像之先河,厚重的U形衣纹,仍保留着十六国造像的特点。
曹天度造九层千佛石塔
天安元年(466年)
砂岩
塔高155厘米,塔刹残高49.5厘米
原存山西朔县崇福寺,塔身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塔刹现存山西朔县文物保管所。
发愿文:夫至宗凝寂,弘之由人,圣不自运,畅由来感。是以仰慕者悲叹不如,功务者因莫不果。乃感竭家珍,造兹石塔,饰仪丽晖,以释永或,愿圣主契齐乾坤,德隆运表,皇太后、皇太子延祚无穷,群辽百辟,存亡宗亲、延沈楚炭,有形未亥,菩提是获。天安元年、岁次鹑火、侣登蕤宾,五日辛卯内小曹天度为亡父颖宁,亡息玄明于兹平城造(采用史树青先生释文)。
石塔较造像为少,且有铭文,弥足珍贵。可作为石窟内中心塔柱和壁画上佛塔的纪年标尺。
冯受受造石佛坐像
北魏天安元年(466年)
砂岩
高28.7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山口氏收藏品
发愿文:天安元年四月八日冯受受敬造供养时。
此像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持大衣角,衣缘有折带纹,磨光肉髻,制作恰当云冈昙曜五窟开凿期间(和平年间,460-465年)
王钟造观音立像
北魏皇兴四年(470年)
金铜
高278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皇兴四年七月九王钟夫妻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愿令亡父母常与观世音萨共生一处。
十六国及北魏早期佛像多为一佛跌坐于方座,两旁有二狮子,题材和构图单调,至皇兴(467年)后,造像的题材趋多样化,站立之观音、弥勒亦多出现。
仇寄奴造铜佛立像
北魏皇兴五年(471年)
金铜
高25.8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皇兴五年三月廿七日,新成县民仇寄奴为父母造像一区,愿父母上生天上,直遇诸佛,下生人间侯王长者。清信士仇成侍佛时,清信士女韩□□,□供主寄奴、佛主伯生、萨主阿寄侍佛时、□□僧任侍佛时、韩双侍佛时、清信士女韩□□□。
仇寄奴造观音立像
北魏皇兴五年(471年)
铜鎏金
高25.5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发愿文:皇兴五年三月廿七日新城县民仇寄奴为父母造观音像为亡父母上生天上……。
观音菩萨手持莲蕾,耳后的宝缯飞扬,其宝缯可远溯自古代西亚帝王冠后的束带。中亚佛像上亦多可见到,光背后阴刻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供养人。
石交脚弥勒像
北魏皇兴五年(471年)
石灰岩
高87厘米
陕西兴平县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口露羲掩曜而渐广……惟象而感悟纤弱胜……笼玄泉口口陵……趣是以清信士京…芳根殖□远着英……故能信悟遗日光鲜颓式…日潜晖华林未朗悲恋……慕口极遂于大代皇……次辛亥为亡父母并诸姊现存眷属……像一伛惟忧真仪难……匠制莫凭斯庆钟……女大小内外亲族诸……诸知识神期妙境共……口华初曜愿在先会口……累消口获无生忍运……乘六神通,随心任适…菩萨供养口口口……一切众生口三界原…类咸同斯庆共阶。
此像涢卷式发髻,隆起的衣纹上加刻阴刻,为太和前佛像衣纹共通手法。光背后用汉画像石手法刻画佛传故事,最下层为四位神王。
张伯□造释迦坐像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
砂岩
高33.5厘米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
发愿文:延兴二年八月十日清信弟子张伯□为父母造像一区,□父存亡口值遇诸佛。
黄□相造坐佛碑像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
砂岩
高39.5厘米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代延兴二年岁在壬子四月癸未朔六日戊子,纪书学生东郡黄□相,为亡父故使侍节侍中、安南将军、南部尚书、定州刺史、东郡简公黄卢头造释迦牟尼百七十佛像。愿亡父楷是诚口,永离若难,值遇诸佛、深解实相、普及众生,既悟道果。
佛像置于火焰状龛楣的龛中,上又覆以汉式屋顶,殊为别致。
释迦多宝并坐像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
金铜
高16.2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式佛像,典故见于《法华经·见宝塔品》,二佛并坐像是中国的创造,在印度见不到这种题材的造像。
石交脚弥勒像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
砂岩
高41.5厘米
美国陈哲敬藏
韩令姜造弥勒立像
北魏延兴五年(475年)
金铜
高24.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延兴五年岁在乙卯,北平无终县民阳晏、妻韩令姜为父母造弥勒一区,为一切众生。
张口戴造释迦立像
北魏延兴五年(475年)
金铜
高35.2厘米
河北省满城县景阳驿乡孟林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延兴五年四月五日张口戴为佛造释迦门佛一躯。
延兴(472-476)时制作的佛像普遍者极为精美,此像尚有浓厚的犍陀罗痕迹,衣纹厚重有力,光背亦极为精美。
释迦佛坐像
北魏延兴六年(476年)
石造
高73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佛像旋涡状发髻,衣纹隆起,中刻阴线,此种衣纹刻法,仍是承袭了犍陀罗衣纹的特点,多流行于中亚和十六国地区,或谓之凉州式样的特征之一。
阳氏造鎏金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
高40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个人收藏,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著录。
发愿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县堤场阳□□愿已身为亡父母造释迦文佛,又为居家眷属,大小现世安稳,亡者生天,宣语诸佛,所愿如是,故记之耳。
此佛像大舟形炎焰纹饰,宣字形台座,束腰部分有二狮子,是典型的太和初期的佛像,制作十分精美。
比丘法恩造佛坐像
北魏太和初年(477年左右)
金铜
高47.1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比立法恩为亡父母造释迦文佛,愿使亡父母世世所生,值遇诸佛,□□生口。
此与太和元年佛坐像总体构图极类似,均为大舟形光背,宣字形台座,惟细部花纹略有出入。应为太和年间的一种流行样式。
张贾造弥勒坐像
北魏太和二年(478年)
金铜
高13.1厘米
现藏日本
发愿文:太和二年十月七日河间乐成人张贾,为亡父母造弥勒尊像一躯及眷属将来。
河北省河间,北魏佛造像有相当多数为河北省发现,可想见当年佛教之盛。
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二年(478年)
尺寸及发愿文待查
藏意大利罗马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北魏太和四年(480年)
金铜
高19.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四年四月廿日下博人赵明,为亡儿越宝造多宝佛。愿亡儿上生天上,常与佛会。
刘道隆造佛坐像
北魏太和六年(482年)
金铜
高20.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六年五月十七日任县人刘道隆为父母造释迦牟尼像一躯,愿居家大小见世安稳,常与佛会。
成僧造佛立像
北魏太和六年(482年)
金铜
高27.1厘米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发愿文:太和六口口□十七日齐州魏县□口口佛弟子成僧……七世现居大小造释迦像。右愿使常见佛说法,众恶不作,干愿□□敬□心供养。
鎏金铜佛立像
北魏太和七年(483年)
高33.2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此火焰光背顶端有交脚弥勒,两侧有飞天及供养人,开后来正光期(521-525)华丽纤巧光背之先声。
李日光造弥勒立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金铜
高24.4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发愿文:太和八年十月十六日发干县人李日光、口李山之,上为父母、下为二房眷属、造弥勒像一区。若愿合房大小,常奉千圣,愿愿从心,所求如意。
杨僧昌造佛坐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金铜
36×15.8厘米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藏
发愿文:太和八年岁在甲子七月一日弟子杨僧昌进造尊像一区,口凭世日,延及亡息,迁神净土,超证无生,终成正果。太和八年左右制作的此种形式相类的佛像至今遗存尚多,均形体高大、制作精美,其制作背景及产地颇可深考。
比丘僧安造释迦佛坐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金铜
高28.5厘米
1956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托县古城出土,现藏内蒙古博物馆
发愿文:大代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十一日十二日,比丘僧安,造释迦文佛像一区。上为七世父母,皇帝陛下、陈□僧同学,愿宿乾镫,俉无生忍,位登什地。前上□□,一切尘生,普同□□,所愿从心,故记之。
隆起的衣纹上刻阴线,大衣领口饰折带纹,渴卷式发髻,内着僧衹支的衣纹平行而绵密,宽大的宣字形佛座,加以大舟形光背(此像光背脱落)是太和时期典型的佛造像,在北魏历朝造像中以其刚健有力、纹饰精美而达高峰。
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初年(480年左右)
金铜
高26.6公分
美国纳尔逊艺术馆藏
造像无刻文,然其造型风格和衣纹雕刻样式为典型太和期造像,故一并附此参考。
铜佛坐像
北魏大代某年铭(480年左右)
金铜
高27厘米
1977年北京延庆宗家营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发愿文:大代……日弟子口德……
此铭文磨蚀不可读,然造像风格为典型太和式样,故附于此,以备参考此种形式的佛坐像据有发愿文者考察,多为河北中部及周边所出,可推知河北中部一带应有制作的大型作坊。
铜佛立像
北魏太和期(477-499年)
金铜
高141.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此佛无纪年,然制作极有特色,其涡卷式发髻,应源于键陀罗。然其出水式的架裟,衣纹成U形平行状,显然受马土腊出水式佛像的强烈影响,其制作之精美,体形高大,堪称绝品,推断应为太和时期所制。
丁柱造观音立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金铜
高15.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八年太岁在甲子辛未朔九月十九日乐陵县人丁柱为亡父造观音像一躯。丁利、丁符兄弟六人居家大小十六口,愿乞从心常与佛会。
赵□造观音立像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金铜
高24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八年七月六日清信士赵□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区。
观音耳旁宝向上飞舞,可远溯到波斯的神像。璎珞于腹部穿叉于一环,这是北魏初中期观音的特征,光背后的纹样是坐在印度式藤座上的思惟菩萨。
李伯息造无量寿佛立像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
高24.5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九年岁在乙丑三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佛弟子李伯息,为余身□生父母、兄弟、合众大小造无量寿佛一区
通肩式架裟,边缘的折带纹与云冈二十窟大佛衣纹仍有共通之处。
阿行造观音立像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22厘米
1961年河北平泉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维大代太和十三年,岁在己已七月壬寅朔,东平郡□□□如罗太平息女阿行,仰惟能仁,慈怜穷子,俯…口口请师造观世音像,阿行舍此女形,生思□□。
此像正面为观音,背面为树下的思惟太子,支颐坐在印度式的藤座上,样式来源于键陀罗佛像。
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28.3厘米
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
佛像座束腰下为方台式较为少见。佛像U形衣纹的通肩大衣,束发形肉髻,正面发作右旋涡卷状,是典型的太和期佛像样式。
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中(480年左右)
青铜
高29厘米
捷克斯洛伐克藏
此造像与太和十三年造像极类似,故应大致同时代所造。
贾法生兄弟造二佛并坐像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23.5厘米
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
发愿文:太和十三年三月四日九门县南乡村,贾法生兄弟四人为亡父母造释迦多宝。愿使亡者生天,常以佛会,故记之。
释迦佛袒右肩,多宝佛着通肩大衣,背面为弥勒在天宫说法。二佛并坐像北朝不乏见,然此制作之精美颇有代表性。
胡□□造佛立像
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11.4厘米
现藏日本
发愿文:太和十三年十一月八日岁在已时,清信士胡□□为七世父母又所生父母造金像一区。所愿如意,常□□□□乐□处,普同斯愿。
铜佛坐像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25.3厘米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著录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金铜
高15.2厘米
日本个人藏
发愿文:太和十三年八月十日佛弟子□□加夫妻、刘□夫妻、□女姬、……造多宝像一区。愿……常遇诸佛……从心普成佛道,清信女惠□、姬保生女□男。
王虎造弥勒立像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
金铜
高30厘米
现藏日本,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著录
发愿文:太和十六年四月十日,瀛州高阳蠡吾圻上村王虎兄弟三人,上为祖父母、下为所生父母,造弥勒像一躯。愿居家着属、见世安隐,常与佛会,故记也。像主张口口父母。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一带。
郭元庆造石思惟太子像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
砂岩
高33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唯大代太和十六年岁次壬申正月戊午朔四日辛酉,阴密县清信弟子郭元庆、彭□□发愿……比丘僧□,太子思惟象。
此为表现释迦离家出走后与爱马犍陟和仆人告别的情景。阴密县,故址在今甘肃灵台县附近。
赵僧安造佛坐像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
金铜
高16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十七年岁在己酉,佛弟子赵僧安兄弟六人,为居门大小,见在安隐,亡者生天,所愿从心,造释迦牟尼佛一区。
金铜佛立像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
高33.5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尹受国造石佛坐像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
砂岩
高54厘米
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
发愿文:夫至道虚寂,理不自兴。然众像不建,则真容无以明;群言不叙,则宗极无以朗。由是释迦能人,见生王宫,应权方便,广设津渡。清信士尹受国,为亡考造释迦文石像一区,作功以就,谨发微愿:上愿七世父母未来见世,常与三宝共会。又愿亡考,生生之处遇佛闻法。自识宿命,永不退转。次愿一切运途有生之类,离诸有结,地狱众若,咸皆休息。缘少微福,普同斯愿。维大代太和十八年岁次甲戍四月乙已朔八日壬子敬造讫。
此像袒右肩,大衣边缘处有折带纹,大舟形光背,宣字形四足佛座,是典型的太和期佛像。其风格可上溯到和平年间(460-465年)的云冈二十窟大坐佛之前。
扈氏一族造佛坐像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
石灰岩
高35厘米,宽34厘米
陕西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代太和廿年佛弟□□造释迦文佛……清信女朝晴文清、清信士扈口生……。
刘偏但造二佛并坐像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金铜
高12.9厘米
发愿文:太和廿年九月廿四日饶阳县人刘偏但,为男女造像一区,愿生口男二女,愿供口所求如意。
太和中晚期佛像制作趋简率,多板式佛,然亦间有精美者。
侯□造释迦坐像
北魏太和廿一年(497年)
砂岩
高36厘米
现藏日本,见日本东京古董店龙泉堂编《龙泉集芳》
发愿文:太和廿一年三月廿三日大像主侯□妻,为所生父母,家口□□,愿造释迦石佛。安息璜子如侯,□妻史和妃侍佛。(背)安息侯丑女、兰姜、……。
郑仪造二佛并坐像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
青铜
高15.8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廿一年十月三日佛弟子郑仪皂(造)多保像一区。
吴道兴造观言立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金铜
高34.8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廿二年十一月二日保德县人吴道兴为亡父母造光世音一区,愿居家大小託生西方妙法国土,所求如意,兄弟姊妹六人常与佛会。
太和年晚期佛像制作趋简略,多铜板佛,此佛在晚期已是上乘之作。
比丘尼法度造佛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金铜
高15.6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和廿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妙音寺比丘尼法度,敬造释迦灵像供养。缘此功德,当愿皇□日新,三宝方盛。含生之类,□修十生。忍志求菩提师僧父母,消遥自在。□□灭□佛道在世间得道见出家,梵侍流布,大乘天广,济物悟天。
普贵造弥勒立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金铜
高40.2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发愿文:大魏太和廿二年五日……肥如县比丘僧普贵为父母造弥勒尊像一躯,使父亡者生天,宣语诸佛,□生西方妙洛国土,龙华化生,树下三会说法。肥如县,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
比丘僧欣造弥勒三尊立像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美国克利夫兰特美术馆藏,见《陶斋藏石记》、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发愿文:大代太和廿三年岁次已卯十二月壬申朔九日庚辰,比丘僧欣为生缘父母并眷属师僧造弥勒石像一区,愿生西方无量寿佛国,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下生人间侯王子孙,与大菩萨同生一处,愿一切众生,普同斯福,所愿如是。
此像腿部极力募仿马土腊出水式衣纹,虽显枯瘦,然可见印度佛像对中国之影响。
桓氏一族供养石佛立像
北魏(494年后)
石灰岩
砂岩
高363.6厘米
传原为河北涿县永乐村东禅寺供养,日本大仓集古馆藏
碑身有桓姓供养人名,故名桓氏一族造像。此像涡卷式发髻,U形的宽扁状衣纹,出水式的架裟,造型极为古拙。桓姓为乌桓族附魏后改姓。可推断约作于494年迁洛后。
比丘保明造观音立像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
金铜
高18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景明元年八月廿□比丘保明造
景明初年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今云冈石窟)开凿龙门石窟,此时掀起的造像高潮,影响到单身佛像的制作水平均颇精美。
牛氏造石佛坐像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
石灰岩
164.8×7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山口氏收集品
发愿文:景明元年庚午朔一日庚午,封□牛伯阳共诸邑□为皇帝造□像一区。
杨某造观音立像
北魏景明二年(501年)
金铜
高29.1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景明二年四月十□□□县人杨副,为居门眷属大小口□观音像一区,愿使□□□□见世安隐记之。
四面石佛坐像
北魏景明二年(501年)
石灰岩
60×56厘米
1949年西安郊区查家寨出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濯臣造二佛并坐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
金铜
高12.4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景明四年十月十九日,房子县人濯臣为夫妻男女造像一区供养。
铜观音立像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
金铜
高29厘米
现流落国外
发愿文仅见:景明四年三月……。
韩氏造观音立像
北魏正始元年(504年)
金铜
高26.4厘米
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
发愿文:正始元年十一月三十日高平村韩,愿为上人敬□造观世音像一区,上者升天,见世安隐。
鎏金铜观音立像
北魏正始二年(505年)
金铜
高13.1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个人收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北魏正始三年(506年)
青铜
高12.4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正始三年九月十日。
高阿兴造铜佛坐像
北魏正始三年(506年)
金铜
高19厘米
1979年西藏拉萨市采集,西藏文管会藏
发愿文:正始三年四月八日弟子高阿兴,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建造真容。缘此敬因,愿前往生处,所离三途,不遭八难,龙华树会以为首,广及一切,共同斯愿。
石造三尊佛像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
砂岩
高55厘米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发愿文:正始五年□月廿一日上为皇帝,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家弱大小,造石像一区,佛弟子□□□侍佛时。
此佛像已大都呈中国化,惟正面架裟前襟部分之平行U形衣纹仍依稀见有犍陀罗佛像痕迹。
石造释迦坐像
北魏平二年(509年)
石灰岩
高65.5厘米
1974年西安市西关王家苍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
佛为旋涡状发髻,袒右肩式架裟,边缘饰折带纹,大舟形光背饰火焰、飞天、化佛和莲花,总体格局与技法仍未脱出云冈二十窟大佛影响。光背后面浮雕释迦佛传故事,雕刻精美。
乐某造佛坐像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
青铜
高16厘米
日本个人藏
发愿文:永平二年清信士佛弟子乐贵□。
比丘法□造交脚弥勒石像(存疑)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
石灰岩
高66厘米
法国巴黎居美博物馆藏
发愿文:永平二年岁次已丑四月廿五日,比丘□,法□、法隆等……敬造弥勒像一躯……。
石雕道像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
砂岩
高51.5厘米
现藏日本
刻文仅见:“永平二年”又“道民”。可知此像为道教雕刻,传为西安一带流出。
雷花头造石佛坐像
北魏永平三年(510年)
砂岩
高40.8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永平三年七月十五日□弟子雷花头造石像一区,供养佛时。清信妻姜□□、雷兴。息□爱、息观□□。
此种佛像衣纹绵密,平行排列,据日本佛教美术史家松原三郎氏研究,是陕西鄜县一带的独特样式,称为鄜县式佛像。
铜佛立像
北魏永平四年(511年)
金铜
高29厘米
现流落国外
铜观音菩萨立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
金铜
高18厘米
日本
发愿文:延昌二年方城人□妙□夫妻造观世音像一区,居家大小……。方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谓在北京密云县一带。
石佛坐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
石造
高152厘米
现藏日本
此像与魏孝明帝(516-528)时所造龙门莲花洞内释迦佛龛多共同之处。
侯氏造观音立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
青铜
高17.8厘米
现藏日本
发愿文:延昌二年正月□日□侯,上为父母,□为已身,男女大小,造像一区供养。
此像制作简率无甚可述。然可注意者像下之俯莲辨呈馒头状,为此时期之常见手法。
张某造观音立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
金铜
高19厘米
现藏日本
发愿文:延昌二年六月廿二日□阳县张□□,为父母眷属敬造观世音像一区。
铜观音立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
金铜
高17.5厘米
现流入国外
石交脚菩萨像
北魏延昌三年(514年)
砂岩
高32厘米
日本救世热海美术馆(MOA美术馆)
此像衣纹平行绵密,与前述西北地方佛像相同,当亦为同地所制作。注意其宝缯,已不似以前佛像向两侧飞扬,而是向两侧平行展开,然后下垂。
石造三尊生像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
砂岩
高24厘米
现藏日本
发愿文:延昌四年六月七日供□生为大小造像一区。
此与前永平三年(510年)雷花头造像风格相类,应为西北一带所制。
比丘尼□双造观音三尊像
北魏延昌四斗(515年)
黄花石
高34.5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延昌四年岁次乙末六月廿日,比丘尼□双造观世音一区,今德成讫。为国主、父母、师徒但越三□群生,弥勒三会,俱成正觉。
道教三尊石像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
砂岩
高43.5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延昌四年四月五日……。
王□奴造铜观音立像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金铜
高22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熙平元年三月廿日清信士佛弟子王□奴敬造观世音像一区。上为七世父母,因缘眷属,恒得□佛,闻其正法,所愿如是。
熙平(516-518年)时的佛像多比例适当,衣纹生动、帔帛飘逸,光背瘦削高挑,曲线优美。
石佛立像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石灰岩
高279.4厘米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张莲□造观音立像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高19.5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熙平元年七月十九日,常山蒲吾县小辟村张莲□愿造观世音一躯。张黑开、张侯□、张伏□、张□□,上为父母、□孝□。常山,《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当河北省正定县境。
昙任造观音立像
北魏熙平三年(518年)
金铜
高27.1厘米
日本香川县个人藏
发愿文:熙平三年正月廿一日,蒲吾县□辟寺道人昙任,道密,造观世音。为父母及一切众生所供养。蒲吾为河北正定一带,此处多出精美佛像,可知当年为佛像制作中心之一。
北魏晚期观音耳旁宝缯均向两侧伸展,然后呈折带状下垂。此像裙下部飘逸,光背优美,为典型的熙平年之作。
昙任造二佛并坐像
北魏熙平三年(518年)
金铜
高26厘米
法国巴黎居美博物馆藏
发愿文:熙平三年二月十六日蒲吾县□辟寺比丘昙任、道密兄弟二人,上为父母,已身□□,敬造多宝、释迦。□世尊礼拜供养,父王□侍佛时,母□□□□。
造像面相清瘦,身躯修长,悬裳衣纹繁复飘逸、生动优美,高耸的火焰光背,是北魏晚期的代表作。此与前像为同一发愿人所供养。
张匡造观音立像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发愿文:神龟元年七月甲申朔十五日戊戌,汤阴县民张匡为现存父母,小弟客生、内外眷属、寿命延康,无诸患难,所愿如是。又为使多饶财宝,用之无尽,所求如是,恒与佛善居。汤阴,今河南省境内。
夏□造交脚弥勒骑鸟像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
金铜
高44.6厘米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魏神龟元年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中山上曲阳民夏□,上为过去亡父母、兄弟、存亡居家眷属,造交脚弥勒坐像一躯并诸供养等事,愿使无边众生,皆同其福。託生西方妙乐国土,莲华三会,与佛相随,所愿如是,故记之耳。
弥勒骑一金翅鸟,当是象征弥勒身处兜率天宫,造型极罕见。
卢氏造观音立像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
金铜
高18.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发愿文:神龟元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卢边之,先为水厄,愿造观世音像一躯,愿从今后,居眷大小须遇诸佛。
石造佛碑像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
石质
高162厘米
山西潞安县发现,南京博物馆藏
释迦多宝并坐像
北魏神龟二年(519年)
金铜
高9厘米
现藏国外
魏裕造佛碑像
北魏神龟三年(520年)
砂岩
高42厘米
日本大原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代神龟三年六月十日,清信□佛弟子魏裕,一心供养。时父魏、母杜妃、裕妻□朱、息魏市德,妻严照男……。
吕氏一族造佛碑像
北魏神龟三年(520年)
砂岩
高12.5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神龟时佛碑多有制作,此碑未详碑文,从造像的平行绵密衣纹推断,应为西北一带所出,其碑各面雕刻精美。
铜佛坐像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
青铜
高18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正光元年十一月八日,佛弟子□六弟五人,为父母造□供养□□。
佛像削瘦,悬裳大衣而偏袒右肩,作例较为少见。
法藏等造佛碑像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
砂岩
70X34.2厘米
美国菲利阿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代正光二年岁在辛丑四月戊戌朔八日乙已,为比丘法藏,弟子比丘法遵,二僧为□造二区五十三佛,复为七世平生,□□□□,一切众生,所愿如善。弟子……造。
为略带红色砂岩造,与西北一带所产类似。
刘氏造石佛像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
石灰岩
发愿文:正光三年岁在壬寅六月□酉朔八日己已,大□刘光成造石像一区。上为皇帝陛下、后为□□、思敬并事,□为亡□□,因缘眷属,□□□□愿一时成佛。
李迴伯造佛坐像(存疑)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
砂岩
高35.5厘米
日本大原美术馆藏
魏氏造佛三尊立像
北魏正光三年(522年)
金铜
高26厘米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
发愿文:大魏正光三年岁次壬寅三月癸丑朔八日,弟子高阳县人魏□玉,造释迦佛□像一躯。上为皇帝、有为亡父母、□□□眷属、有为一切□生,普同斯福,怀□。愿未来世……三宝应愿……。高阳县,今河北中部。
正光时的佛像光背制作有新的形式出现,在顶端和周缘焊接宝塔和飞天,胁侍菩萨亦为分铸焊接,装饰构件制作精巧繁复。
陶申仪造佛碑像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砂岩
高62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正光四年十二月七日,弟子陶申仪,为眷属大小造石□□区,慈心供养。为亡父周帛,上天上□□弥勒,……速令解脱所愿从心。
郭定周造观音立像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
金铜
高18.8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正光五年像主郭定周,为父母造光世音像,居家大小。
此像虽仍存太和时常见姿式与衣纹手法,然裙部多直线,光背亦修长,全体呈轻巧,已无太和时之厚重感。
牛猷造弥勒立像一铺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
金铜
高77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魏正光五年九月戊申朔十八日,新市县□牛猷,为亡儿□秩造弥勒像一躯, 愿亡儿,居家眷属,常与佛会。
此铺造像,为构件组合而成,繁复华美,是典型的正光期精美之作。新市县,今河北中部。
铜佛立像一铺
北魏正光年(524年前后)
金铜
高60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像无纪年,然一见可知为正光年间标准造像。此像以一佛二弟子为骨干,再附加菩萨、天人数尊拼组一堂, 光背多镂空、顶端有单层佛塔、每面有一佛,似应象征着兜率天宫、光背边缘嵌接飞天。飞天裙带飘扬似火焰状。这种形式造像多见于正光(520-525年)年间, 此前后均少见,似昙花一现。此像虽无纪年,然足可参考,故亦附此。据正光三年和五年二造像看,河北中部地区应曾是这种佛像的制作地。
石佛立像
北魏正光六年(525年)
石灰岩
高205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曹望憘造石弥勒像(台座)
北魏正光六年(525年)
石灰岩
佛像已失,仅存像座。原出山东临淄县西桐林民宅墙间,现藏巴黎博物馆。见《山左金石志》、《神州国光集》、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发愿文:大魏正光六年岁次乙已三月乙巳朔廿日甲子夫法道初兴,则十方趣一,释迦创建,则含生归伏。然神潜涅架,人于空境,形坐玄宫,使迷后轨。襄威将军柏仁令齐州魏郡魏县曹望憘,是以仰思三宝之踪,恨未逢如来之际。减已家珍,玄心独拔,敬造弥勒下生石像一躯。愿以建立之功,使津通之益,仰为家国,已身、眷属,永断苦因,常与佛会,七世先亡,神升净境,亲表内外,齐沐法泽,一切等类,共沾惠液。堂堂福林,荡荡难名,知财非已,竭家精成。佛潜巳久,今方现形。匪宜普润,六合扬名。
此为金石学上之名碑,全称《襄威将军柏仁令齐州魏郡魏县曹望憘造像》,曾归山东潍坊陈介棋,一九二一年流入法国。图案为减地阳刻上加阴线,刀法纯熟,极为精美。可与龙门宾阳洞《帝后礼佛图》和古阳洞北壁《贵妇礼佛图》并美。
石佛碑像
北魏正光年(520-525年)
砂岩
70.5X 63.5厘米
美国纳尔逊艺术陈列馆藏
释迦佛居中,两侧为二菩萨,其小矮人应为婆薮仙人。尖拱上方为兰毗尼园释迦诞生故事,帝释,梵天为之洗浴,天人歌舞。最下方为供养人行列。
比丘昙兴造释迦三尊石像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
黄花石
高59.4厘米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魏孝昌二年岁次乙已(按:干支有误)九月癸已廿三日乙丑,比丘昙兴敬造释迦玉像二区……一切众生……功德等成正觉,所愿如是。
铜佛立像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
金铜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
砂岩
高33.8厘米
现存日本,见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发愿文:孝昌二年十一□□三方……石多保像……上为皇帝……母所生父……眷属……一切众生一时成佛。
高神婆一族造碑像
北魏永安元年(528年)
石灰岩
47X41 x 22厘米
现流人国外,见《海外贞珉录》。
发愿文:……佛弟子高法隆、高世珍、高世宝、高宝胜等兄弟四人,识趣冲津、树因冥□□造石□一区。上为后帝陛下,下及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因缘眷属、一切众生,普蒙福资,俱获极乐,弥勒下生,愿在初唱。大魏永安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十五日造讫。佛弟子宁远将军前好时令高神婆。
此碑像与龙门古阳洞北壁上之屋形拿大致同期,其为孝文帝至孝明帝时期(494-528年)年开凿, 其佛像大衣下部密集重迭,所谓悬裳式衣纹是此期的流行手法。
石佛坐像
北魏永安元年(528年)
砂岩
传为西安出土,法国巴黎居美博物馆藏
发愿文:永安元年十一月六日造佛一区。
五十人等造佛碑像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
石灰岩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发愿文:夫驰光□元因之仪蕈伺元倮因之□生缘□谢倮因难绝□.含生五十人等,信心超俣,直钟□提汶成就,上为皇帝陛下、为合邑诸人、□□七世、乃至所生朋友眷属、含霜苍犁普洽,一时成佛。永安二年在已西二月癸未朔五日丁亥。
郝元畅造菩萨立像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
金铜
高17.9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永安三年四月十四日,佛弟子郝元畅,上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因缘眷属,造像一区。
铜佛立像
北魏永安年(528-530年)
青铜
高19.4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永安……诺生造像一区, 为亡父母,右为□□□众生。
石佛碑像
北魏建明二年(531年)
砂岩
47.5X20X3.5厘米
1981年宁夏彭阳县收集,固原博物馆藏
碑像上部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部似为观音菩萨,造型及雕刻手法古朴,为西北民间作品。
郭旱造佛立像
北魏普泰元年(531年)
青铜
高15.7厘米
日本藏
发愿文:普泰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佛弟子郭旱,为亡父造像一躯,愿使亡父託生西方,□经三涂八难,现存得福。
石佛碑像
北魏普泰元年(531年)
砂岩
高132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代普□□□太岁次辛亥五月庚子朔□□……。碑上方又有:维摩诘□忠于、方丈室时□化、菩萨天女散花。佛碑上方表现为维摩诘与文殊对坐论道场面。
孔雀造弥勒三尊立像
北魏普泰二年(532年)
金铜
23X9.5厘米
1983年山东博兴县崇德村出土,博兴县图书馆藏
发愿文:普泰二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孔雀,为亡妻马□造弥勒像一躯。
李白虎造佛坐像
北魏普泰二年(532年)
青铜
高20.3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普泰二年三月甘三日,佛弟子李白虎,上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亡弟,造像一区, 愿丛心,弟文虎。
赵曹生造观音立像
北魏永熙二年(533年)
大理石
高34.5厘米
河北曲阳县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永熙二年十月十六日赵曹生、妻张法姜,为亡息眷属、含生之类,造观音玉像一躯故记之。
曲阳石雕自北魏以来其传统技法延续至今不绝。其当地所产白石,石质细密,可充分发挥石雕技艺。佛像风格受印度4至6世纪笈多王朝马土腊式佛像特别是萨尔那特佛像影响,均是大衣极薄,刻纹浅显而简略,至北齐而此特征最为明显。且一直影响到隋唐。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解保明造佛碑像
北魏永兴(熙)二年(533年)
石灰岩
112X37X28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发愿文:夫大魏永兴二年太岁在癸丑二月已未朔十五日癸酉日,佛弟子解保明,劝化上下邑子五十人等,敬造石像一区,告四尺。上为皇帝陛下、□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四□眷属,复为亡者往生西方,上生兜率,会遇弥勒、下生人中公王长者,衣食自然,德如是。清信士……(邑子姓名略),永兴无二年,然干支不误。
石造三尊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石灰岩
高95.1厘米
美国华盛顿菲利阿博物馆藏
发愿文未详,佛像体躯短胖,衣纹较浅,已与东魏风格相似。
佛三尊立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石灰岩
62X38厘米
现流落国外
| 东魏、西魏 |
永熙三年(534)高欢强迫孝静帝将北魏的都城自洛阳迁往邺都,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据河北临漳为都城,西魏据长安。
东魏(534年-550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王朝。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邯郸临漳西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东魏历时十七年。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王朝。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东西魏虽然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也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相较之下西魏的造像风格仍可说是北魏晚期的余风,造像风格上偏潇洒飘逸,佛、菩萨面相较为消瘦。特别是造像碑雕刻成就较为突出,其内容丰富,构图紧凑,刀法纯熟。运用高肉雕,减地阳刻,阴刻等多种技法,使佛碑能最大限度地扩充容量,继承发展了汉代画像石的传统。东魏则整体风格和佛的面相稍显丰满些。 造型端正,技法纯熟,有不少精美的铜、石之作流传于世。
观音立像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
金铜
高20.5厘米
英国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藏
张白奴造石弥勒立像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
石灰岩
高179厘米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臧
发愿文:大魏天平二年……乙卯十月……甘六日高阳郡□县张白奴寺尼□钦造弥勒像一躯……祚永隆万□……忝七世师僧……现在宗亲……□学徒众生,世世常与佛会,一切众生,咸同斯福。比丘净钦,比丘净姜。
坐佛七尊像(存疑)
东魏天平二年( 535年)
石灰岩
105X84X18厘米
郑州二中学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此像与后面天平三年像构图和形象完全一致, 高度亦相同,估计当年为同一组雕刻而后分散的。
残石佛碑像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
石灰岩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魏天平三年岁次丙辰正月朔廿三日……。
一僧人端坐寺内禅定,左方一人持绳帚,生活气息浓厚。
石释迦坐像一铺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
高103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北魏晚期碑像较多,以佛为中心,周围为弟子、菩萨、力士、狮子等。
乐氏造弥勒立像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
金铜
高61.5厘米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发愿文:天平三年三月三日定州中山上曲阳县佛弟子乐□、乐□龙、东檀□乐道....敬造弥勒像一区愿天下太平...一切众生,俱成正觉。
东西魏流传石雕较多,金铜佛亦有出色者,似这尊金铜佛褒衣博带,衣带飘扬,仍有北魏中晚期遗风,其光背的精美与顶端尖锐形式,仍是从正光时期风格延续而来的。
三尊佛坐像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
石灰岩
高60.5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天平三年岁次丙辰八月十日,合邑五□等敬造石像一区……。
石佛立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
石灰岩
46x28.5厘米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臧,关野贞自山东曲阜搜集。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著录。
发愿文:(前略)大魏天平四年正月敬造。
元宁造石佛三尊立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
石灰岩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发愿文:……唯大魏天平四年发次丁巳十二月辛卵朔五日乙未,散骑常侍、河南尹使持节都督、羸华沧光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羸华苍光四州刺史、右卫将军、侍中史部尚书、右仆射、太尉、司徒司空公、高平王元宁,为亡妻司马妃,性崇三宝,志乐真净……为造释迦石像一区……。
朝阳村人造佛坐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
大理石
高49.5厘米
河北曲阳县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天平四年三月丙寅朔廿八日,朝阳村邑仪田子母卅人等,谨造释迦像一躯。上为皇帝,祚隆无穷。下为无边众生,离若得济。后愿邑仪人等,生生世世,直佛闻法,道心日增,俱时成佛。(后十七人名略)
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薛安颢造交脚菩萨像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
黄花石
高66.5厘米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
发愿文:元象元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前荧阳太守薛安颢,为亡女魏氏造玉像一区。愿亡者三途,莫迳八难,勿历生生之处,值佛闻法,一切众生,咸同斯福。
东西魏乃至北齐,北周,石佛像中有一支多受印度笈多王朝(4-7纪)马土腊佛像特别是萨尔那特地方制作佛像影响,佛像肩部宽圆,四肢明显,而穿着物很浅薄,衣纹亦不重过分立体刻化,此佛像即具此风格。
铜弥勒立像
东魏元象二年(539年)
金铜
高12.7厘米
日本浜松市美术馆藏
发愿文:元象二年三月甘九日,佛弟子□,为亡息造弥勒像一区,愿□从心,所求如意。
二重四足的方座,在东西魏也较多可见。
惠照造思惟菩萨像
东魏元象二年(539年)
大理石
高46.5厘米
河北曲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元象二年正月一日,佛弟子比丘尼惠照,造思惟玉像一区。上为国主、先亡父母、已身眷属、合家大小、一切有情,同升妙乐。
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康生造金铜观音一铺
西魏大统五年(539年)
金铜
高26厘米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统五年岁次已未八日廿二日,□府弟康生,为父母造象主天道佛十二区。
铜观音立像
东魏兴和元年(539年)
金铜
高20.5厘米
现流落国外
石三尊佛坐像
西魏大统六年(540年)
黄花石
高33.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黄花石多产陕西,是西魏较贵重的佛像石材,铭文未见,当是西北地方所造佛像。
僧颙造石三尊像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
石灰岩
高30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参见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发愿文:惟大魏兴和二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右僧颙,为七世父母、□□父母、家眷大小、造像□□。□地终生, 普同□□愿愿从心,所□□。
铜观音立像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
金铜
高12.8厘米
日本个人藏
发愿文:维大魏兴和二年岁次申三月甲□廿三日,清信□弟子□□□为□□□子造观世音像一躯。愿亡□同□道,讬生凝神□境,普前死没亡清神,神愿□龙花
会,觉□登先。
乐零秀造观音立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
大理石
高44.5厘米
河北省曲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兴和三年正月廿三日,京上村佛弟子乐零秀,敬造观世音像一区。上为皇帝陛下,七世先忘,现在眷属、边地含生,等同福愿。
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铜观音并坐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
金铜
高1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兴和三年二月....观音像……见存□福。
四足方座上配以汉式屋顶,很为别致。并坐二观音亦较少见。
比丘道恩造观音像
东魏兴和四年(542年)
金铜
高15.8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兴和四年四月八日,比丘道恩造观音像一区。上为国王檀主,复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边地众生,一时成佛。
杨□爱造三尊石佛坐像
西魏大统八年(542年)
黄花石
高23.5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统八年岁在壬戎□月□未佛弟子杨□爱一心时,妻马金丑一心时。
石佛立像
东魏兴和四年(542年)
石灰岩
高135.5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东魏的佛像优秀者虽亦可见,然普遍佛碑雕刻精美。其上用汉代以来的阴刻手法刻供养人、车马舆服、飞天等,极为精美细腻,颇有可令人驻足细赏者。
石佛碑像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
石灰岩
高308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佛碑虽为浮雕,然多层雕镂,运用减地和阴阳多种刻法,使画面极富立体感与变化。碑首为佛及供养人,二婆薮仙人很为生动。下部为维摩诘与文殊对坐斗法。碑背有千佛。碑座四面刻山神王、树神王、风神王,珠神王等共八位神王,此碑内容丰富雕镂精美,是佛教雕刻史上的名品。
骆子宽造石佛立像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
石灰岩
77x62x31厘米
伊萨贝拉 斯切瓦特 嘎特那美术馆藏,见罗氏《海外贞珉录》。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发愿文:唯大魏武定元年岁次癸亥五月庚寅朔十五日甲辰。夫圣觉凝渊,非形像无以视其真。是以清信土佛弟子骆子宽等七十人,仰为皇帝陛下、七世见存、敬造释迦石像一区。愿使法界众生,息心归无,功兼物我,舍著两躯,有无名一,乘实驾权,十方思运矣。比丘尼僧志邑老程伯宜(邑子姓名略)。
此像造型端庄,衣纹流畅,是上乘之作,可注意者为碑座背面及两侧浮雕之十尊神王像,均有神王名字榜题,可为推知其它处神王名字的珍贵标尺,如龙门宾阳洞、巩县石窟、响堂山石窟等处窟内神王均赖以定名。目前仅发现此一件标明神王各名字的佛碑。
石思惟菩萨像
东魏武定二年(544年)
大理石
55x31.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北齐时河北曲阳制作的大理石思惟菩萨像很为流行,其背景当与弥勒净土思想流行有关。
戎爱洛造思惟菩萨像
东魏武定二年(544年)
大理石
高54厘米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发愿文:武定二年太岁在甲子十月甘日清信士佛弟子戎爱洛、妻赵阿睹、女慈仁、敬造白玉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下为亡父母、亡息善□、普及法界众生,一时成道。
苏丰洛造菩萨立像
东魏武定二年(544年)
大理石
高35厘米
河北曲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武定二年太岁在甲子,信士苏丰洛造玉像二区。大家父母,为大家、兄弟、眷属、所造玉像,拳高齿半□ 愿□。
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李洪演造三尊佛立像
东魏武定二年(544年)
石灰岩
高92.5厘米
原在河南获嘉县南二十里法云寺,现藏英国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此又名邑子李洪演造像颂。见《金石萃编》、《中州金石记》,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发愿文,邑子李洪演造像颂:夫灵光郁烈,虽体洞□尘。然一乘覆运,则十缠竟发,故释迦出后,有其初也。是以邑义等皆集出兰蕙,秀贯烟霞,悼纯晖之日削,恻重闇之年深。遂捐率舍,爱图嘉石,于此夹塏造像一区。庶钟万品,等阶十号,颂日: 湛矣澄源,攸哉宝观。息彼摸拟,迈兹陈讚。事等手足,道犹花干。远迩□津,清浊交判。有释迴兴,体苞圣达。净乐萧然,常我无遏。三迳是填,王盖终脱。六 度告□, 双林显末。于穆邑义,广夏之梁。爱树填像,仿佛遗光。功崇先祀,福润见方。咸□□吉,永拔宿霜。武定二年三月日一造讫。
此像为低缓肉髻,体态凝重,为典型东魏造像特征。惟大衣内着僧衹支为左衽式,较为少见。
比丘道和造观音立像
东魏武定三年(545年)
大理石加彩
高45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武定三年五月甘三日,比丘僧道和共计人敬造观世音像一躯,都维那皇甫阿、妇姬、阿眉。刘婴姬……。
慧法等造菩萨三尊立像
东魏武定三年(545年)
石造
高105厘米
现藏日本香雪美术馆
发愿文:武定三年七月十三日为法阴造像一区,慧法、知空,保光、法海、慧如、知财、妙敬、惠岩、惠妙、惠如,惠□、惠光、法果、惠照、明教、檀越住、姜先进。铭文未亲见:“为法阴造像一区”疑为为“观世阴”造像、此像之缯带已高度装饰化。失去原纺织物制宝缯飘拂之原形矣。
报德寺七佛碑像
东魏武定三年(545年)
石灰岩
残高208厘米
原在洛阳,现藏日本。可参见《环宇贞石图》、《陶斋藏石记》、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松原三郎《中 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发愿文:(前略)大魏龙飞恒代,创基帝业,王有九土。至高祖孝文,定鼎崧洛,装饰宇宙,津梁四海。礼乐更新,雅颂汙溢。于是逆旅星□. 林墅华殿,广兴塔庙,绍隆三宝。始造报德寺,洸洸济济,与舍卫竹园同风。宣武皇帝,剖玉荆山,贾重连城,雕镂莹饰。模一佛二菩萨,石基砖宫,树于寺庭。法鼓于是,始闻世间;中止之轮,再转于大千。半月之仪,流晖于东夏;沦影余光,亦仿佛初旭。沙门曇昌,蒙国慈矜,无由仰谢,共慧云、洛州刺史田景、车骑将军□元标,河南太守司马相、胃□参军杜文敬等建碑,□写金容,后刊灵讚。庶□兹□,崇增川岳。愿七庙□□□域,皇祚遐隆。群僚忠贞,旷劫师僧、七世父母、法界含识、 同需斯庆。龙华之□,□登初会。……(后略)。武定三年岁在乙丑四月丁丑朔十五日建。
比丘道颖等造佛立像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
石灰岩
石在纽约。参见罗振玉《海外贞珉录》,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希菜《中国雕刻史》。
发愿文:大魏武定四年岁次丙寅戊戌朔八日辛已怀州栖贤寺比丘道颖僧云等敬造。夫灵觉幽凝,真容玄寂,以感赴应。咸尽应迁,连偏 像化。是以比丘道颖等,愧不遇慈辰,训授别记,故 尽资竭力,敬造砖天宫一区。复造玉释迦像一区,光趺九尺并二菩萨,迦叶、阿难。斑伺素人,雕呙圣容, 严仪自天,炎漏七佛,变现胁生。龙王吐馥,庆瑞云 堂,光照赫奕,乃登启嘱云腾□不称愿也。二法师万彰云消,亿庆响集,俱登三会,以斯微福,仰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内外眷属,□□遐迎,尊荣极世,俱 契真宗,神遐八解,一切合识,等愿正觉,比丘法因、比丘道旷、比丘惠化、比丘道□、比丘大道业,比丘小道业。
高门村人造二佛并坐像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
大理石
高44厘米
河北曲阳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大魏武定五年七月二日,高门村张同柱、张银瓮、张腊等造白玉像一躯, 为七世先亡,后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见杨伯达《瘗理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僧悦造佛碑像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
黄花石
高71厘米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统十三年九月一日造玉像一区, 上愿皇帝陛下,永隆国祚,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同登正觉,因缘众生,威同斯福。比丘日□比丘僧……,化主比丘道辩、像主僧悦。
铜观音立像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
金铜
高20厘米
1986年山西省寿阳县城关镇出土,山西寿阳县文物管理所藏
发愿文:武定六年九月十日佛弟子故六□阿奴造观世音像一区,□□帝王、师僧父母,□生□□、身妻□□大小并及一切法界众生,一时成佛。
| 南朝 |
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共历二十四帝,计一百六十九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后相继更迭齐朝、梁朝、陈朝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因嫡传华夏之正朔,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南朝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亡,历经宋、齐、粱、陈四朝,这一百六七十年里据史料记载,佛教发达,寺庙林立,高僧云集,佛像当然也为数不少,汉晋时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刘宋时已有多位师子国(锡兰岛)和经由阇婆(爪哇)而达建康的印度僧人,又晋义熙中,师子国遣使献玉像等。按理说南朝由海路传人的佛像更应多具有印度本土佛像(或者说马土腊系统佛像)的特征,即螺发,薄出水式衣纹,躯体突现等特征。 长江以南的南朝造像所见甚少,据四川万佛寺和近年来成都商业街出土的多尊石佛像,可以大致窥见南朝佛像风貌之一斑。
韩谦造铜佛坐像(据金申先生近年研究,可能为旧仿)
宋元嘉十四年(437年)
金铜
高29.2厘米
日本永青文库藏
发愿文:元嘉十四年岁在丑邴朔五月一日,弟子韩谦敬造佛像,愿令亡父母、姨子兄弟,值遇诸佛,常与三宝共会。
刘国之造佛坐像(据金申先生近年研究,可能为旧仿)
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
金铜
高29.3厘米
美国华盛顿菲里亚美术馆藏
此像与元嘉十四年佛像仍多相类之处,其衣纹和束腰形四足方座处理手法仍相同,似为此期南朝造像的共同特征。
康胜造石佛辟像
梁普通四年(523年)
石面岩
残高35.8厘米,宽30.3厘米
1954年成都万佛寺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普通四年三月八日,弟子康胜,发心造释迦文石像一躯,愿现在眷属,常安隐,舍身受形,常见佛闻法,及七世父母,合一切有形之类,普同此愿,早得成佛,广度一切。
四川省为西南佛教艺术另一发达中心地区。其佛像比例优美,衣着薄而飘逸,佛像的民族化程度要较北方为高。
王清造铜佛坐像
莫折念生天建元年(524年)
青铜
高17厘米
日本佐野美术馆藏
发愿文:天建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弟子王清造像一区。
天建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羌族民族起义领袖莫折念生年号,见《魏书·肃宗纪》。佛像艺术至此不分南北均已呈中国化。此像之褒衣博带与中原造像风格无异,惟前面大衣下部之U形纹,尚存早期佛像痕迹。
侯朗造立佛像
梁大同三年(537年)
石造
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四川博物馆藏
西南四川佛像制作亦很盛行,且不乏精美之作,其风格秀逸,技法纯熟,与北方黄河流域之厚朴粗壮风格自不相类。
慧影造佛坐像
梁中大同元年(546年)
石灰岩
高3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发愿文:梁中大同元年太岁丙寅十一月五日,比丘释慧影奉为亡父母并七世久远,出家师僧并及自身,广及六道四生,一切眷属,咸同斯福。
铜佛立像
梁太清二年(548年)
金铜
高12.4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太岁戊辰太清二年正月一日褚□敬造□□像愿当命延长。南朝佛像甚少,然此造像风格与北朝并无太大相异之处,此像与此期东魏造像风格颇类似。馒头状的丰圆的俯莲座是此后北齐乃至隋都爱用的形式。
注:发愿文中因部分无法识别或字库中无字体,有些由通假字或相近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