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不是“哄蒙”,多点耐心才能做出好产品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国人很期待,而华为一次次对鸿蒙操作系统表述的变化,显得扑朔迷离,这种热情也出现了分支,有人提出了质疑。

众所周知,google的GMS套件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本来就不能使用,但是对于国外用户是必不可少的,google断供,影响的是国外市场,从最近陆续放出的数据来看,这种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华为想留在android阵营主要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谷歌断供,对国内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对国外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没有谷歌套件的android缺失了很多服务,而习惯用这些服务的海外用户肯定会选择其他品牌手机。虽然华为也在努力减轻由此造成的影响,比如鼓励开发者进入华为应用商城,但收效甚微。

随着局势的变化,华为对操作系统定位的表述的确在前后有些变化,而人们的焦点始终没有离开鸿蒙操作系统,因为这似乎成为一个关键。人们已经忘记了方舟操作系统,实际上很多人把鸿蒙和方舟等同起来,而从华为公开透露的信息,包括在国内外商标注册机构网站上的注册信息来看,都显示出两者的定位不同,一个是临时应急,一个是战略的一部分,方舟是应急,鸿蒙是华为管道战略的一部分。

随着华为对操作系统表述变化,一部分人始终相信华为,而另一部分人显得没有耐心,质疑鸿蒙就是“哄蒙”。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操作系统非一日之工,我们虽然可以理解那些质疑华为在“哄蒙”的人的焦急心态,不过,反观我们的历史,很多事情不就输在心太急,今天播种明天就想收割,不适合科研。

结合google于近期推出的Fuchsia操作系统,我们发现,其实已经研发数年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和Fuchsia的定位一样,都是在5G基础上能发挥最优效果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速度,在5G推出3年,形成完整的生态以后,手机由现在的互联网的一个终端逐步过渡为物联网的一个胖节点时,才会同步将现有的android为替换为谷歌的Fuchsia和鸿蒙,看来android本来就是一个即将被替代的操作系统,因为手机的角色变化了,对系统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任正非曾经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形成生态,我们判断他所说的生态,并非指手机生态,因为手机生态即将融入另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中,那就是物联网生态系统,手机生态只是物联网生态中的一部分。

这次危机,至少把手机更换操作系统提前了3年,不仅逼着华为拿出本来不是为了手机开发的鸿蒙,还逼着谷歌提前推出Fuchsia。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华为是以方舟操作系统(不是方舟编译器)作为临时应急的手机操作系统,而鸿蒙一直就是定位于下一代的操作系统,的确不是为手机而生。如果没有美国的打压造成谷歌的断供,按照既定计划,3年后华为才会开始逐步推出,并建立鸿蒙操作系统立生态。而现在最有可能的是,随着局势的缓和,鸿蒙争取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不是为手机而开发的鸿蒙已经可以用于手机,方舟就没有必要启用,如果危机加剧,就会提前推出鸿蒙替代android。

之所以那么多人关心华为的鸿蒙,一方面是对华为寄予期望,在国内做手机的公司中,华为不是唯一有能力研发操作系统的,但可能是唯一有希望形成生态的,因为华为的产业链需要操作系统。

华为可能在某个阶段使出一些计谋,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要知道,生意是生意,道德是道德,只要合法经营就没有问题。

看看历史,多少事情就是太急功近利出了问题,今天栽树,明天伐木,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规律,这种心态永远也无法强大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