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焦虑”促进低价整形的发展,事故频发

  有没有感觉到,最近几年里,整形方面的广告、科普、软件等等都变得特别多。记得零几年的时候,整形还真是不招人待见,村里谁要是做了整形,哪怕是个双眼皮,都会被别人说道,甚至还说早晚要烂脸等。

  但随着科技技术的提升,互联网传播力的加强,人们兜里都开始有几个闲钱了,恰好碰上了“颜值焦虑”的热流,整形也再次火了起来。

  上次整形火的时候好像还是因为整形事故火的,但奇怪的是,整形事故现在也有不少,人们却不再相信这是真的了,更愿意相信这是水军互黑。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零八年开始进行手术至今,我遇到的整形患者中超过70%是进行二次整形修复的,这个比例没有怎么变低过,也没有怎么变高过。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当年整形有多少失败的比例,今天还是有那么多。

  为什么现在不太常见整形事故的消息了呢?又为什么整形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失败的比例还是这么多呢?

  整形事故的消息为什么不多了,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信息资源的控制。打开百度,搜索整形,基本全是各大机构的广告,往后数个几页都不过分。那些没有经过后期运营控制的个人发表的负面信息当然被压制住了。

  至于整形技术,负责任的说其实是有变化的,而且变化非常大。在之前,整形的真实度其实是比较低的,而现在,整形的真实度越来越高,后期崩坏的几率也降低了很多。这点从十几年来娱乐圈的变化中便可以看出。

  那既然整形技术提升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失败比例呢?

  随着医疗美容的快速发展,各种整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身边,大到整形医院,小到某美容院,都能进行整形。大多数的小型整形机构均以低价微整、见效快等优势进行宣传,相较于大型整形医院动辄数千数万的整形费用,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对于许多仍处在学生阶段的90后,00后来说,接受这些美容院、美容机构和小诊所的低价整形,是他们快速完成整形愿望的唯一方式。

  然而,这些美容院、美容机构和小诊所其实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执业资质,仅仅是参加过一次微整形速成班,扎了几个鸡腿便开始手术了,在每年的整形案例修复中,其中7成以上均是来自于这些整形机构。触目惊心的失败后遗症、并发症和操作失误等其实原本均可以通过正常的手术方案和器材进行避免,然而许多非法整形机构并不具备该条件,最终酿成惨剧。

  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现存的10万多家医美机构,却仅有1.3万家拥有相关资质,所占比例仅为12%,而中国黑诊所(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已超8万家。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平均每天约110起。正是由于大量存在

  这些非法整形机构,才致使如今如此之高的整形事故率。

  那为什么国家并没有进行管控呢?

  事实上,国家是有对这些非法整形进行过打击的,但总体来说,审查的虽然严格,却没有相关法律能够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致使违法成本并不高。在高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宁可交罚款,也不想放弃这棵摇钱树。所以,直到今天,非法整形的数量依然占据着不小的分量。

  对于患者来说,整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但失败,轻则毁容,重则丧命。但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作为求美者的我们,又该如何辨认该机构是否为正规的整形机构呢?

  一、查看医生和机构的资质,

  机构是否真正应有资质,求美者根本无法从该机构悬挂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营业资格证”来判断。能将非法行医堂而皇之的张开起来,做一个假证也不是什么难事。因此,求美者必须通过在政府网址查询最真实的信息。

  通过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询该机构是否具备医美营业资质和该手术的开展资质,并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查看该执业范围是否为外科专业。

  二.积极进行沟通

  专业的医生都具备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知道所做手术的方式方法和优缺点有哪些,求美者可以通过与医生的沟通,判断医生的医疗知识水平,并根据其口碑、资质、等级等认证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自己所需的要求。

  三、检查是否具备必要的设备和产品

  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代表改整形机构拥有基本的设备,但有些手术,例如隆鼻和隆胸,可能还需要专业的辅助设备。此外,医院还应当配备专业的抢救设备、麻醉设备,只有拥有了全面的手术器材,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手术的成功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