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周恩来在长征路上“病危”背后的真相
漫漫长征路,其间有掩埋于风沙中的苦难、不被遗忘的历史、我党不断蜕变后的升华……一切的一切交织成一首史诗赞歌,凝聚成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长征精神。长征,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一段我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通过这段伟大征程涌现的诸多历史事迹之中,关于周总理在长征路上险些病危之事,无疑是最为牵动人心的历史画面之一。
然而关于这件事情的诸多著述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毕竟即便同一幅画面落在不同人眼中复又通过语言转述,其间结果便必然存在偏差。那么相对真实的历史画面又是如何?周总理在长征路上“病危”背后的真相。
一、周总理患病
长征路上的某一天夜里,周总理的卫士将准备好的晚饭送了过来,然而周总理却并没有吃饭的打算,只说不想吃饭同时要求卫士去搞一杯开水。
早已对周总理忙于工作而废寝忘食见惯司空的卫士,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诧异,只当周总理忙完手头的工作就会吃饭,然而实质上此时周总理的身体已然感到不适。与此同时遵照周总理的请求他去寻找开水。
当卫士带着一杯开水回到周总理身旁时,周总理一如往常那般,在那微弱的灯光下埋头处理着文件。不过“反常”的却是,周总理让他放下开水之后便叮嘱他去休息,自己也会马上休息。随后卫士便就此离去,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火亦没过多久便熄灭了。
经过体温计的准确测量,周总理的体温竟然高达39.5摄氏度,顿时令所有到场的人为之悬着一颗心。
“警卫员!”然而周总理办公室熄灯尚且不足一个小时,卫士便听到了周总理呼喊的声音,由此他迅速地跑到了周总理的跟前。
看到卫士来到身边,躺在床上的周总理让卫士再去找一杯开水,然而无论紧皱的眉头、瘫倒在床的无力又或者声音之中明显的气若游丝……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了周总理此刻的身体状况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之后,卫士一边询问周总理身体状况如何,另一边随手摸了一下,由此他瞬间便发觉周总理应当是发烧了,而且非常严重。由此卫士迅速将周总理生病的消息向外传达,与此同时找来了随队医生。
经过体温计的准确测量,周总理的体温竟然高达39.5摄氏度,顿时令所有到场的人为之悬着一颗心。
而作为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亦很快得到了周总理生病发烧的消息。因为早在长征开始之时,两人便分开了,所以邓颖超接到消息之中也需要四五公里距离才能见到周总理。
与此同时,邓颖超实质上早在长征出发之前便已患病,甚至开始长征没多久便开始咳血,此后长征过程中更险些失去生命。
为此周总理考虑到邓颖超的警卫员不够沉稳,特意将自己原本的警卫员顾玉平调到了邓颖超身旁。
同样考虑到邓颖超病情的中央,亦为她安排了担架以及一匹马。最开始她是躺在担架上的,但后来在一次战斗减员之后,果断让自己的担架兵去给另一位被截肢的人抬担架,自己开始骑马前行。
之所以引入这段内容,是因透过其中便可窥见周总理与邓颖超夫妇的崇高思想与精神,与此同时亦能从邓颖超病躯照顾周总理一事看到一份伉俪情深。
言归正传,邓颖超见到周总理之时,他已然躺在了担架上并被盖上了厚厚的东西,两人见面寥寥几句话之后,周总理便被抬回了工作总部。
二、周总理病情治疗过程
翌日清晨,周总理的病况依旧不见好转,已然陷入了昏迷当中。而毛主席、刘伯承、叶剑英等众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亦陆陆续续地赶到现场。
面对周总理的病情,毛主席在向卫生部的同志做出一番了解之后,立即着手寻找相应的医疗资源为周总理治病,在经由一番波折后最终确定医生人选为戴济民医生。
由此毛主席立即下令通过电报与之取得联系,速速赶来这里,而戴济民医生很快得到了消息并赶至现场。
通过一番诊断之后,戴济民确诊周总理所患疾病乃是疟疾。在长征道路之中,疟疾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其间的危险程度亦是非常高的。
与此同时面对周总理的病况以及持续不退的高烧,戴济民提出了冷敷降温疗法,也就是用冰化成的水泡毛巾,给周总理冷敷,至于冰块则由卫士们轮流前往山上取。
既然医生已经给出了诊疗方案,那么疗效如何便需要等上一段时间观察。为了尽可能为周总理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加之为了处理各自的工作,毛主席在内一众先驱在此后陆续离去。
而与此同时邓颖超也在周总理病情确诊之后骑马来到现场,她在旁等待着期盼着周总理的体温能够降下来,然而等待许久依旧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回到了自己的住地,此后的数天时间当中如此往复。
另一边,关于周总理的病情注定不可能通过一名医生的诊断便自此确诊,不过受制于长征过程中医疗资源的极度有效性,难以即时调集配置。
因而数天之后,在红军卫生部部长贺诚的安排之下,陆陆续续赶来的王斌、李治、孙仪之等数位医生共同为周总理开始进行会诊。
而与此同时周总理驻扎的总部要继续向前推进了,因此周总理便被搬到了毛主席周围住下,邓颖超为了便于照顾,果断搬到周总理身旁,由周总理睡在木板床上,而她则以稻草铺在地上休息。与前文呼应,整个过程之中邓颖超实质上是有病在身的。
诊断病情之后,如何治疗依旧是个难题,然而不幸中的万幸,虽然长征过程当中极度困难但王斌恰好携带有相应的便携检查仪器以及治疗阿米巴肝脓疡的特效药易米丁。
实质上结合我党此时所处的困境,能够有这些物资是很艰难的,其中也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幸运成分,而由此实质上也更能够看到周总理身上的天命垂青。
之所以如此说便在于,为周总理会诊的王斌以及李治都是红军长征之初,在江西与国民政府军队作战之时的医官,经过一番思想教育之后便决定跟随红军一同长征,而随之亦缴获了大批的医药物资。由此方才奠定了周总理诊断之时所需要的仪器与特效药。
在确诊周总理所患疾病为阿米巴肝脓疡之后,医生们便提出了治疗方案。不过即便有相应的仪器能够诊断周总理的病情,特效药亦能够有效针对,但是周总理的病情依旧是非常难缠的。
因此结合周总理病情的实际状况,医生们复又提出另一治疗方法,与特效药构成双管齐下之势,力保周总理能够有更大概率的康复可能,而这一方法与此前戴济民提供冰敷法有着相似之处。
此前为了有效降低周总理的体温,戴济民提出了用冰水泡毛巾而后以毛巾为周总理擦拭身体,以有效缓解发烧症状。
而医生们再度提出的冰敷法则是局部冰敷,即以毛巾直接包裹冰块,放在周总理的肝部位置,以压制炎症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周总理的病情变化,令病态向下发展而非向上发展。
为何如此?实质上想要根治周总理的病情,上述特效药以及局部冰敷法两种方法,都只是对症下药之中的“药”,其结果是引起周总理体内的病情发生反应。而医生们所希望在周总理身上发生的那种反应,便是排出肝部的脓。
因此,唯有局部冰敷法压制周总理病情向上发展的途径,迫使病情向下发展,继而通过排便排出,如此方才能够解决周总理的病。
无论用以降体温的冰敷法又或者后来具有针对性的局部冰敷法,殊途同归的是都需要不少的冰块,值得庆幸的则是周总理病倒的地方乃是一座山,而在山头便可以采集到冰块。
获悉这一状况后,战士们纷纷不畏艰险主动请缨为周总理采集冰块,由此冰块的问题当即得到了解决。
由于长途跋涉而融化近半的冰块被包裹起来放在周总理的肝部,人们望着那张憔悴的面孔期盼着周总理能够早起醒来。
如此往复之后突有一日,昏迷之中的周总理醒了过来,向来坚强的周总理呻吟着肚子疼,由此在众人搀扶下入厕,排出了绿色的脓便,然而体温却骤降至35度左右,一切按照医生预想的状况发展……由此周总理初步脱离了致命的危险。
后来的病情发展证明了治疗方案的正确性,然而其间的风险实质上亦令知情者倒吸一口凉气。彼时治疗方案进行时,医生们为了令邓颖超有心理准备已经将实情悉数告知。
他们给了邓颖超一本关于肝脓疡的书,其间100个案例之中99个皆有“预后不良”字样,唯一的可能便是将脓排出。由此再度回头看,实在可叹乃是天佑周总理。
三、结语
“我和恩来都是幸存者,没有想到会活到今天。我们幸存下来了,要完成牺牲同志的未竟事业就得拼命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颖超
通过邓颖超如此一番话,以及上述周总理的病情发展状况,我们不难从中体悟到那段伟大长征过程之中我党所遭受到的磨难,与此同时亦更能够从中体悟到长征精神的本质所在。
那是为了坚持真理不惜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执着,更是为给国家与人民谋取未来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