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公庄,寻访水东陂先民的遗迹
因去年冬以来的干旱,惠州最大的水库——白盆珠水库水位下降,上周我们去寻访了新庵布心老街的遗址(这里说明一下:我原以为我们去的是新庵老圩,但经当地知情人士纠正和核对历史地图,我们去的地方实际上是新庵布心老街遗址,而新庵老圩则是在今碗窑围附近,现在仍在水库底下)。想到博罗公庄水东陂水库也有不少移民,于是,趁着这个龙舟水间歇期的周末,我们一行人又来到公庄水东陂水库,来一探究竟。
果然不出所料,水东陂水库的水位同样下降了不少,平时沉在水库底下的村庄遗址,有一部分也显露出来了。这些村庄遗址,尽管都已只剩下一点墙根,但是,原来的村庄布局依然是历历可辨。
已经迁移出去的水东陂移民,不忘祖先和曾经居住过的故土,于2002年6月,在水东陂水库边上,树立了一座水东陂村旧址纪念碑,纪念碑后还用碑石详细描画了原居住地的村落布局地图,介绍了原水东陂村的历史和移民情况,为该村后裔和世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和历史资料。
根据石碑上《水东陂村简史》介绍,原水东陂村有张、刘、吴、钟四大姓氏,他们的先祖来自兴宁、五华,于清朝中期在水东陂开基,生枝散叶。1972年,国家在杨枚坑口筑坝建水库,1976年冬,在库区居住的水东陂村民响应国家号召全部迁出,共计201户,1206人,由政府安置,分别迁入博罗公庄、泰美、石湾、福田、罗阳、汤泉等地。
自1976年迁出至今已有40多年,当年的孩童如今也是人到中年了。再过40年,曾经在老村生活过的人还剩多少?他们的后裔是否还能记得祖辈的足迹?幸好,水东陂水库的移民们,怀着对故土的浓浓情怀,在故居的旁边树立了纪念碑,让大家永远记住祖辈走过的路,慎终追远,这样他们即使飞得再高,都还能记住自己的根。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位于水库边的水东陂村旧址纪念碑
水东陂村移民前(1976年)村民住地分布图
在纪念碑前,树着两对古代的功名碑,上面刻着“光绪廿二年,丙申岁进士张仁寿立”。实际上,“岁进士”并不是真正的进士,而是岁贡生的别称
远看水东陂老村遗址
走近老村
从老村看纪念碑
老村只剩下一段段残墙
寻访
伸入水里的断墙
在水里的一段墙壁
流连
水边
当年的古树
旧址边长出一片绿油油的磨盘子树
绿草茵茵
记录
沉思
被遗弃的门墩
岸边
历史的印记
水东陂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