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拾遗07:废弃汞矿显示的末日景象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2月11日除夕的下午,我和朋友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和扬武乡的南部,寻觅隐藏在大山深处被网友戏称为世界末日展览馆的废弃汞矿。因为地方政府要把这里开放成旅游景区,并且新修建了路况良好山路,很容易就发现了目标。
在半山腰上就能看见山谷里有一座死气沉沉的小镇,楼房排列整齐但是房顶却千疮百孔,整个小镇看不见一丝一毫的生命气息,附近有一潭碧水格外显眼,但是碧水无法与城镇形成互动,更加显得诡异神秘。这里的景象难免让人联想到战争废墟、甚至史前文明痕迹。当然我们知道,这里只是一片被废弃30多年的工业厂矿及其家属区。
有人考证说,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丹寨出产的水银以及银饰等文字记载。清乾隆二年官府开始在丹寨汞矿办水银厂。1940年7月,中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贵州省政府矿务局直管三合(三都)八寨(丹寨)两县汞矿,开设“三八厂”。1952年5月,都匀专署公安处劳改科到矿区接管办厂。1953年由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建“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现在厂区里还保存着贵州省丹寨监狱的牌子。1956年,苏联专家进驻矿区指导工作,对矿山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丹寨汞矿在生产、建设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各类技术人员达到九千多人,加上家属有一万五千多人。汞产品远销亚、欧、美等国家。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矿源开始出现枯竭,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亏损,1990年转产建成“丹寨金汞矿”,因生产成本过高,1991年停产。厂区逐渐荒废,现在被称为“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址,地方政府已经投入巨资清理矿渣进行环境治理,很快这里将成为一座户外工业遗址展览馆。
丹寨汞矿工业遗址地处山谷,山脉为南北走向, 地形坡度较大。我曾走上矿区对面的山坡近距离查看那一池碧水,发现山坡平台上有强烈的酸碱味,可以猜测这里曾经是堆放矿石或洗矿后废渣之地,水的色彩一定来源于强酸与矿物质的结合,比如硫酸铜之类。那片平台已经被腐蚀的非常脆弱,外围有警告牌严谨入内,不过我看见地上有脚印还是大胆地走了进去,但可谓步步惊心,脚下看似岩石的地面居然像沙滩烂泥一样承受不住体重,想起不作不死的名言我也不敢在里面多做停留。
一座延续亿万年的矿脉在三百年内被开采一空,一座风光无限的小镇在几年内销声匿迹,这个曾经号称亚洲第一的汞矿如今只剩下一片工业废墟。厂矿的主体建筑依旧完整,当年的老汞矿人对昔日繁华景象也已然记忆尤新,然而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正所谓沧海桑田。据说有几部电影涉及战后废墟或世界末日景象时来此取景,这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参观完这座工业遗址心里沉甸甸的,因为时值除夕不便与大家述说,如今过了元宵节,终于可以分享给大家一起反思了。
(下面的内容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