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看过的电视
虽然家里买电视机时间比较晚,那是80年代以后的事,可我看电视很早,早到70年代中期。
那时候,码头上每天晚上都有较大型的货船停泊,船上都有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在驾驶舱后面放,船要是贴着岸停着,我们几乎可以站在岸上看电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厚着脸皮去船上,蹭着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就是看个热闹,那时候好像还什么都不懂。
最理解不了的就是电视里转播足球赛,人那么小,在屏幕上不到回形针那么大,还跑来跑去的,那能看出个什么?可看电视的,眼睛盯着屏幕眨都不眨一下。
电视里好像还没有广告,放完正片后,屏幕上就出现再见或者晚安,表示一天的电视节目就结束了。
我看电视不是很专注,他们在电视里看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
再后来,村里的邻居家买了电视机,那个人是搞船的,我不知道他的电视机是从船上搬下来的,还是因为在船上看电视看习惯了,回家不看电视不行。
自从他家买了电视机之后,全队里面的人,就像看电影一样,晚上全部赶到他家去看电视。冬天的时候在客厅看,夏天的时候在门口的平台上看。记得在他家看过《排球女将》和《雪疑》。
再往后,电视机就多了起来,很多村子里都有了电视机,晚上下自习的路上,都能看见沿途有人簇在一起看电视。好像电视上在放映《射雕英雄传》,由于当年金庸的书还没有引进到大陆,很多人看电视时就看了一个热闹,具体看了什么好像都不清楚。
我在电视上真正认真看的电视连续剧是《霍元甲》《陈真》《霍东阁》,那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同学们喜欢谈论武术和武打,这些电视连续剧要是不看,回头都没有跟同学交流的话题。
再后来,港台片和国外片在内陆泛滥,有《魔域桃源》等古装武打片,有日本的《血的锁链》,还有很多其他的,我不太记得了,最著名的还是我读高中时,电视里面放映的《上海滩》。
我家是84年买电视机的,当时舅舅在一家供销社当负责人,父亲在年前赊了一台电视机,价格是432元,那是一台黑白的14吋的电视机,印象中,电视机的钱是父亲在开春后将结余的棉花卖掉还账的。
那台电视机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是,电压低了就抖动不清晰,每年三十晚上,别人家高高兴兴看春晚的时候,我们只能开着电视机听热闹,因为屏幕一直处于抖动和波浪状态,声音也是不清楚的。
为了那台电视机,父亲让木匠打了一个电视机柜。机柜是个三层的立式结构,上面一层放电视机,中间一层放燕舞牌的收音机,下面一格到最后一直是空的。
电视机柜非常有意思,这是一个可以前后和上下开门的柜子,上面的顶板可以往后掀起,前面的挡板可以往前倒下,电视放在柜子里,看的时候打开柜门,不看的时候关上即可。有时候,父母为了防止我们在家偷看电视,还会将电视柜锁上。
家里有电视机后,我就开始读高中了,一个星期只在家一晚上,我基本也不看电视,因为连续剧只要看上就丢不掉。像那么被追捧的《上海滩》,我也是断断续续看的。
记得那时候看电视最多的是我母亲,她那时候身体不好,晚上坐在火桶里,看着又长又臭的墨西哥电视连续剧,母亲最后看完的一部剧叫《卞卡》。印象中,母亲对情节记忆非常清晰。
我看电视还是非常少,读大学期间,好像没怎么看电视,也没有地方看电视。参加工作后,集体宿舍的值班室门口有台电视机,由于跟大多数人看不到一起去,我也就不看电视,后来同学买了一个12英寸的彩色电视,不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也看一下电视,不过,那时候都是看新闻。
第一次买彩电是结婚当年,那年国庆,老婆参加国庆检阅方队,我们买了一台电视机,目的是为了看国庆阅兵。也用来看足球赛,有段时间我特别酷爱足球,尤其是周末的甲级联赛,白天没有地方看电视,我和老婆去商场里卖电视的地方蹭。
有时候遇到搞怪的业务员,她看见我们看球,就故意将电视机调到别的台,搞得我们只能望着电视机发呆。
买了电视机之后,每到周末,我和老婆就尽情地看球赛,比如周六晚,先看半场英超,再看半场德甲,再转回英超看完比赛,接着再看完德甲,周日晚就安静地看意甲,有段时间,老婆特别喜欢德国的波鸿队,而我当年喜欢升班马凯泽斯劳腾队,每到这两个队的比赛,我们俩都非常紧张,别因为一个球打起来,那就有点不值当了。
有了孩子后,偶尔看电视,不过我大多数时候都是买光盘回家看电影了,因为电视连续剧太磨叽,我受不了,即使看,我也是买盘回家看。最疯狂的时候,我给每间房屋里都配了电视机和DVD,为的是看盘的方便。
再后来,我开始写作,盘也不看了,慢慢地,电视机待在家里默默地接灰,以至于机顶盒都不知道坏了多少年了。
好多年前,岳母说把客厅的电视卖了吧。她问了收旧电视机的,人家说只给200块钱,岳母有点不甘心,因为,那台电视机是我们资金最紧张的时候花了5500元买的,当时是最新产品,没想到,转眼就变成了垃圾价。
再后来,好像岳母又问了,不给钱,收旧电器的都不要。现在假如再找人问,估计他会找我们要垃圾搬运费的。
估计我不会再轻易打开电视机了,因为,即使想看电视,也可以在手机上通过APP完成,何况,基本没有要看电视的时候。
电视机,年轻时那么眼巴巴地盼着,现在,已经快从记忆里消失了,这年头,都不知道马上会丢掉什么宝贝。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