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天地宽 金石交合乾坤大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别字冷君,号铁三,又号悲庵,无闷。浙江会稽人。是晚清杰出的篆刻家。精于金石碑版考证,在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卓有成就,他的篆刻被人称为“赵派”。他的印章布局,初学浙派,继法秦,汉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后于印外求印,广采博纳,成一家面目;印文取秦诏,汉镜,泉布,碑额等文字的结构,字体为之一新,或方整而不失“就形”之古法,或舒展笔势而在邓石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朱白疏密的构成均不同于时俗。吴昌硕在《悲庵·印存》中题词:“悲庵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烂熟胸中,故其凿印奇肆跌宕,浙派为之一变可宝也。”在边款的刻制上,他开创了以北魏书体刻朱文款识,以汉画像入款的新风。实现了他“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的抱负。他的创新实践,影响和启迪了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赵之谦在篆刻使上的创新精神和作出的贡献,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款上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造像,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款上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造像,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在边也作了开创性的变革,他首次将魏碑书体,佛龛变形走兽,马戏杂技引进边款艺术之中,具有石上浮雕之美。而他用小篆,魏体等边款,笔情刀势极为清俊峭拔,很有金石碑刻之意韵,精美而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