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悲切之声,也是一种破天的能奈

上卷 第四十二回 第七节:

【原文】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端木持易见解】

十一长假,我没有出去,就在大观园呆着,天下的良辰美景没去看;十一长假,我没有学习,就在大观园看了些“不正经”的书。这只是我八天的生活,我都已经很不爽了。

那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只能呆在院子里,天下美景没法去看;还得被逼着看些“正经”的书。你们觉得她会是什么感受呢?

实际上,过着这样生活的人,并不是一个,而是很普遍,很多很多。

《牡丹亭》就是以杜丽娘为代表,讲述了这样一群以“囚徒方式”活着的人的故事。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是《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中的一段,讲的是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很久的人生欲望。通过游园,杜丽娘看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山色,这壮丽山色惊起了杜丽娘的人生之梦,使她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并不只是暗淡无光的,而是一如这壮丽山色。表面看是她发现了园林春色如许,实际上是她对生命的觉醒。她找到了什么?找到了“梦”,找到了一个人本该具有的所谓生命。这就是杜丽娘旅游一趟所获得的意义。一旦杜丽娘她们觉醒过来,她们就晓得,既然不能让春色付与断井颓垣,又怎能让她们自己的生命低贱的似水流逝呢?

林黛玉在听到鸳鸯说“左边一个`天'。”立即就想到了这个天,就是“奈何天”,可见她内心深处早已经和杜丽娘一样觉醒了。这才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又听到鸳鸯说“中间`锦屏'颜色俏。”“锦屏”什么意思?古代女子不能见男客,比如王太医来,她们都只好躲在锦屏后面,“这里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儿,宝钗姊妹等见大夫出去,方从橱后出来.”你看,王太医走了,她们才好出来。所以,“锦屏人”就是古代闺阁女子的代称。鸳鸯说锦屏颜色俏,黛玉马上就想到自身,俏又能怎么样呢?“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就是说,没有人帮她忙,空负了佳人颜色啊!实际上,这句话来自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的唱词:“候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人家是有红娘报,这里黛玉却没有红娘报,所以她特别难过。

这充分表达了黛玉对“天”的抱怨和无奈,渴望有红娘一般的人来帮助她,解放她。她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觉醒——那就是不靠神仙皇帝,也不靠红娘,要靠自己来解放自己。这是她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自然也是曹雪芹本人的。

抛开爱情不谈,其实作者主要是借此表达了“侯门不许老僧敲”,“忒看的这韶光贱”,就是说,作者已经不被允许参加科考,毫无政治上的希望和前途了,这是他的梦断烂桥。

杜丽娘也好,林黛玉也罢,都和作者一样,只能看春园姹紫嫣红,空悲切!

过去我不喜欢“空悲切”,语文课本上都是这样的词作,比如陆游,李白,杜甫等等,一抓一大把,我总觉得这类人没出息,人应该起而抗争。但长大一些,世事理解的深一些,就晓得,轻易笑不得别人,为什么呢?

因为“哀莫大于心死”,比“空悲切”更可怕的是,没有“悲切”,只剩下“空”了。人有感觉,哪怕是悲痛的感觉,总比没感觉的麻木好嘛。“空悲切”比“空”多了点“悲切”,那也算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是值得称赞的嘛,对不对?

当我看到了悲切对于麻木的进步性之后,我才从内心接受很多事情。世事经历多了,才能体会到,进步,哪怕是一丁点,也是值得称道的。当万事皆空的时候,悲切就是划破空天的利剑,因此,认识和接受世间的悲切之声,才能了解红楼梦的伟大意义,才能接受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

悲切能打破“奈何天”,发出悲切之声,也是一种能奈,你们说,它的意义不大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