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十四)青海湖边 · 望洋
因为难忘的2020年冬季、春季和夏季,在那些众志成城的日子里,无心再回忆游山玩水,所以开始重新整理以前拍摄的国家宝藏,当再次回到《大美青海》时,发现真的已经过去了一整年。一年的时间很长,但一年的时间也很短,虽然现在还时不时有些惊扰,但相信我们又可以同行出发了。重新回到青海,回到青海湖边。
与黑马河里的与天地斗其乐无穷的湟鱼们挥手而别,顺着公路不远就来到黑马河景区。其实整个青海湖就是一个天然景区,一边是湖,一边是山,山湖之间是无尽的油菜花和青稞田,而且所有这一切的美景都顶着最透澈的蓝天。
从一个不大的路口呈拐,开下去就是青海湖畔的黑马河景区了。不过,说这是一个景区,倒更像一个宿营地,数不清的帐篷从公路边一直扎到远处的青海湖。因为,黑马河是观青海湖日出最理想的地方,这里东方正对着青海湖最开阔的湖面,对岸的的高山都因为太远而可以忽略不见,因此很多游客都选择在这里过夜,方便第二天一早看日出。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概还是青海湖周边的接待能力太有限了,能提供热水和比较干净的酒店不多,而且在旺季价格也很高,实在安排不下的团队或是对住宿能比较将就的游客,夜宿在黑马河的湖畔帐篷中,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不过,我对旅游住宿的要求比较高,我的同行伙伴要求更高,对于难得的能提供热水的酒店都不大满意,可惜青海湖边真没有星级酒店了。
所以,我们看不到黑马河日出了,只能欣赏蓝天白云下的青海湖了。于是,我们就来到了青海湖边,触碰到辽阔而清澈的青海湖水。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关于青海湖的由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最有名的是说文成公主入藏时,投掷宝镜而成。不过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有连续几千年文献记载的国家,在远远早于唐代的史书中就有了关于青海湖的记载。原因很简单,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吸引了无数的游牧民族在此生息,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的地方势力,从西周时期的戎狄,到汉代的西羌,再到唐代的吐谷浑,这一个个不算大却很麻烦的边患,让中原王朝在头疼之余不得不注意这里。
根据地质研究,青海湖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最初是一个与外河相连的淡水湖,后来由于外泄通道堵塞,成为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有意思的是,地质学家发现,青海湖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曾先后几次出现淡水湖和咸水湖之间的反转。青海湖因为水域广阔,从被人认识起就以海相称。汉代时称为西海,北魏时称为青海,直到民国时因设立青海省,才为避免重名而改称青海湖。
中国自先秦起就有非常丰富的大地测量活动,因此凡是平定了这里的中原政权,都对这片高原大海的大小很感兴趣。北魏时测量青海湖周长为千里,唐代测量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建国后测量湖周长为300余公里。从历史来看,青海湖呈萎缩之势,这大概与青海地区人类活动增多,对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截流增加有关。
不过,进入21世纪后,通过遥感卫星测量,青海湖在慢慢变大,2000年时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多平方公里,2013年测得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公里,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2020年4月,湖面积达到4543平方公里。确实,黑马河这里是观青海湖最好的地点,水面最为辽阔,湖对面基本看不到,只能隐隐看到湖心岛,再配上一轮轮冲击岸边的湖浪,真正的大海的感觉。
青海湖增大,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造成青藏高原常年积雪加速融化所致。从长远看这将导致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巨变,但恐怕也是短期内无法阻止的。不过,至少在现在,青海湖更加宽阔了,变得更青了,旅游者可以在海边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觉。
有兴致的可以骑马在这片湖海里溜溜,不过我还是不想用自己来试试青海湖有多深了。还是盘腿坐在湖边,天海蓝蓝,海风习习吹过,一天的奔波疲劳都没了。
不死心地用手沾点湖水放在舌头上舔,果然是咸的。真是望洋兴叹了。
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