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禁止出境文物(十)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
他本名李重照,后来为了避祖母武曌的讳,改叫李重润。他是李显的嫡长子,刚生下来就被立为皇太孙,如果没有跟七妹夫的那顿小酒,坚持到恢复李唐,自然就能再成为接班人,也就没有小妹妹安乐公主闹着封皇太女的惨剧,也不会让叔叔李旦占了便宜,也就更没有后来李隆基和杨贵妃的长恨歌了。可惜,公元701年,他跟妹夫还有妹妹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年他也只有19岁。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追谥其为“懿德太子”。第二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
1971年至1972年,考古人员清理了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虽然历史上被盗,但很幸运地有6个小龛没被盗扰,因此出土了众多精美的唐三彩陪葬品,其中甚至还有贴金陶俑,非常难得。
不过,最珍贵的还是墓道东西两壁的两组气势恢弘的《阙楼仪仗图》,画面上196个人物仰首以待,有56面彩旗、16面旒旗和6驾马车,展现了唐代三军仪仗的浩大阵容,表现出当年天子出城时的浩大气势,是唐代壁画中场面最大的传世作品。
因为当时保存技术有限,两壁的壁画切割成四块,收藏入陕西历史博物馆,分称为《阙楼图》和《仪仗图》。2013年,《阙楼图》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唐代单元,有《阙楼图》的复原展示,从方向上看应该是复自西壁上的那幅。
因为王勃的千古名句“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中国人对阙这个其实并不怎么用的字倒很熟悉。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到汉代后逐渐与城门结合在一起,形成城阙,因此曾有古人不正确地认为阙就是城楼。现在北京故宫的午门就是城阙结构。
阙作为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三出阙是只用于帝王的最高等级。《阙楼图》高约280厘米,宽约280厘米,反映了唐代王宫阙楼建筑的形象,以门阙构图为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由此可见,懿德太子墓是以皇帝之礼待遇的。在清理懿德太子墓之前,曾对西安大明宫的含元殿遗址进行清理,最初还原认为是二出阙形制。懿德太子墓的《阙楼图》出土后,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考量,再次发掘后又发现了一处地基,证明含元殿是最高等级的三出阙。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因此难以经受风吹雨打和虫蛀水泡,更经不起兵火之灾,因此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古建筑学家们,穷尽一生,才发现了三座半唐构,还都是殿宇。而《城阙图》再现了唐代壁画中罕见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完全采用写实手法,阙楼砖砌台基、雕刻花纹、阙楼挑檐、斗拱、鸱尾等都描绘的清楚可辨,是唐代建筑绘画之佳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十分珍贵。
因为有了《阙楼图》,高速路收费站、城市要道口、旅游景区大门等必经之地,就都纷纷建起了高大的仿唐建筑,真是建筑领域的一股最炫民族风。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