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汤,好喝吗?大补吗?
上卷 第十二回 第五节:
原文:
自此满心想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贾蓉两个又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ěr)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倏(shū)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回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凤姐听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然后回王夫人,只说:“都寻了来,共凑了有二两送去。”
端木持易见解:
清朝的平均寿命:男45岁,女50岁;清朝政府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就达到结婚年龄,可以自便。这项法令,继承了宋、明的立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那么,为什么贾瑞“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
因为他爷爷,整个社会,都提倡考取功名,然后再找个门当户对的,岂不是两全其美?那时候流行的不就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吗?
比如现代,很多人为了读研究生,读博士生,读博士后,然后工作以后还要谋求晋升,于是结婚日益延后,那方面的生活就成了“空白”,或有些人“精力”旺盛,无奈身体已经未老先衰,自己的那个东西早已经一蹶不振,抬不起头来。
于是吃药,“鳖甲,麦冬,玉竹”以滋阴,“肉桂,附子”以壮阳,滋阴壮阳,好不热闹。怎奈每个人债务缠身(房贷、车贷、微粒贷等),日间工作又紧,父母催逼婚事,领导督促进度,报告紧要稿子,更兼下属气恼,“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很多人是不是这样?晚上熬夜,白天疲倦,眼睛发干发酸发胀,感觉脚下疲惫,口中没有滋味,心内发急发胀发慌,是不是这样?我知道有些人还会“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这是更严重的了。天天过这样的日子,怎么能不这样?
很多人说贾瑞是心病,但实际上是社会名利的价值观引导,现实生活又没有结婚。所以才会有此心病。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都是由社会状态和自己生活所决定的吗?否认这点儿,才会沦落到胡说八道的地步。明白这点儿,就能搞清楚自己的心理状况。很多人总是责怪自己的心态,怪自己心理有病,哪里晓得,不改变社会状态和自己生活状态,心理又怎么能够改变呢?
贾瑞如果能够被送到乡下劳动,或者让他去边疆参军,他还会这样吗?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贾瑞无法自拔,什么药都没有效,不可能有效,他是社会病和生活有病才导致的心理疾病啊!最后的法宝,他们还是找什么“独参汤”,有人说要是这人参是真的,或许他不会死。问题是,寻找“独生”的道路,本来就是死路。人人都求“独生”,凤姐独生,贾母独生,杨都督太太独生,谁管谁啊?谁都不管谁,谁都想“独生”,结果怎么样呢?最后一个个都得死。
“独生汤”,我们现代不还是喝吗?喝了好多年,全国人民都“爱喝”。最后怎么样?让大家搞“独生”的人,其无后乎?自己一定会断子绝孙的!
如果贾府里面,人人相互关心,人人互相帮助,人人相互友爱,贾瑞在大家的关怀之下,找到心爱的人,他还会胡思乱想,还会走入歧途,还会最后灭亡吗?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贾瑞在人民的团结友爱之中,在祖国广阔的天地里奋斗,他还会沉浸在个人得失,功名利禄的迷茫失落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