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颍‖路遥: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了干渴的路上。
——贾平凹
1991年3月29日,路遥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入选的28部小说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这是当时唯一一部入选的当代小说,排在它前面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曾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及“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这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像画家般大笔一挥,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乎十年间的广阔画布上,画出了当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大变革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精神面貌。打开书细读,这画卷随着路遥漫长的文学苦旅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都用在劳动诠释生命的尊严与荣耀、挫折与伤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两个同样有梦想、但不同追求的两个人为中心,反映出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与社会冲突摩擦出来的剧烈怆痛和精神火花。人物的命运轨迹同样地曲折,却同样地在劳动中获得灵魂的救赎。读来荡气回肠,感同身受。
从1970年开始创作到1992年谢世,路遥发表了尽五十篇诗歌和三十余部小说。他死后,所有作品都畅销海内外,生前却食不果腹,甚至连去北京领奖的路费都掏不起,更别提买自己签名的书了。
要说命运坎坷、贫困窘迫,这世上,还有哪个作家,能比得上他?
路遥活着的时候永远衣衫褴褛,没钱买衣服,穿得永远都是别人的旧衣;没钱买饭,他常常用一根大葱夹着一块冰冷的馒头充饥。无论走在榆林还是西安的大街上,他像是一个农民,浑身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路遥说:一个人,只有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用弟弟给他吃饭的钱,换成烟,经常饥肠辘辘地坐在昏黄的台灯前,把自己的伙食费一点一点燃尽,燃出黄土高原上荆棘的声声不息,燃出小人物生活的离合悲欢,燃出青春之花的绚烂夺目,燃出平静岁月里的惊心动魄……
路遥并非天才,每一部作品都倾尽他所有的气力。他始终笔耕不辍,手不释卷,《惊心动魄的一幕》如一颗启明星般划破他人生的漫漫长夜。
十余年的文学远征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篇小说的过奖,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随后,不到三十二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二十三个昼夜,创作完成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人们对城乡问题的广泛讨论。就在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是路遥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的时候,路遥拍案而起,他跟自己说:这辈子一定要写出一个百万字的长篇出来,并且是在四十岁之前。
建造《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的艺术大厦,工程量相当宏大。首先解决材料的问题,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翻阅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的所有报纸,遇到精彩之处便剪贴或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他视力变得,手指都磨出血泡来。为了小说的艺术真实,他好多次回故乡,去大牙湾煤矿体验生活,穿着同样的衣服,与工人们做着同样的脏活、累活,并同他们亲切地交谈,每到精彩之处便很快记下来。对于这史诗般的巨著而言,他的笔记绝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第一部完稿了,路遥却没有赢得喝彩和掌声,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一棒。再加上当时正在闹文学运动,路遥的心情跌入谷底,那时候他就感觉到身体的严重不适。但对他如他书中的人物一样,总是在最深的痛苦里寻找最美的风景。在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中,他三番五次地吐血、昏迷不醒。王天乐劝他立即停止写作,路遥却说自己已考虑好了,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
历经六年的文学远征,《平凡的世界》终于在他顽强毅力的支撑下圆满面世,并一举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获奖的第二年11月,这个原本可以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作家病逝于北京,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家本质上不是谋生的职业,路遥写作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爱。从小体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他,不仅没有抱怨,还用他的作品去拥抱故乡,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陕北黄土高原凄凉而哀婉的信天游。在他去世后的多年,仍有一群平凡而朴素的人们,一边读着他的书,一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
春天的道路看起来繁花似锦、风光无限,走得时候依然充满泥泞。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的,不只有路遥还有我们。
个人简介:孔颍,笔名沉年墨语,91年出生于商洛市山阳县,2008年开始诗歌、散文创作。文章散见于江山文学网、公众号、百家号、简书等平台。现为自由撰稿人,居住西安。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方子蝶 五谷文学社
松风阁语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往事余味 纪录商洛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