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逻辑自洽的事,经不住你的追问!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 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原文太长,略过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春季,伊邪莫演朝贡完毕,回国前,自称想归降汉朝,说:“如果汉朝不接受我归降,我就自杀,我至死不敢回匈奴。”使者据实奏报。成帝让公卿讨论。有人说:“应该按照旧例,接受他归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则认为:“自汉王朝兴起以来,匈奴多次为害边疆,因此才设立黄金、爵位的赏赐,以优待归降者。如今单于低头称臣,匈奴成为中国北方的藩国,派遣使者朝贺进贡,没有二心。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就应与过去不同。如今既然接受了单于朝贡的诚意,却又收纳他的反叛逃亡之臣,为了贪图得到一个人,而将失却一国之心;为了拥有一个有罪之臣,而与一位仰慕仁义的君王绝交。此外,还可作这样的假设;单于新即位,想依靠中国,但不知这样做的利害,暗中指使伊邪莫演诈降,以占卜吉凶。中国如果接受,便有亏道义,败坏美德,使单于同中国疏远,不与中国边疆的官员友好相处。或许是单于故意设下的反间计,想借此生仇,如果中国接纳他的归降,正好中了单于的计策,使匈奴可以把过错归到中国头上,从而理直气壮地责备我们。此事实在是边境安危的本源,是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不可以不慎重。我的意见,不如不接受,以显示我们光明磊落的信义,抑制欺诈的陰谋,安抚单于的归附亲善之心,这样才有利!”他们将此意见上奏,被采纳。派中郎将王舜去查问归降的情况,伊邪莫演说:“我有发狂的病,只是胡说罢了。”汉朝遣送他回国。回到匈奴后,他的官职仍和从前一样,但单于不再准许他会见汉朝的使者。

【解析】

前面匈奴五单于之乱,加上呼韩邪单于入见皇帝,之后王昭君和亲。

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基本上算是安定了下来。

此时,发生伊邪莫演事件,说投降不算,说叛逃也不算,如果是普通民众或许没什么。

不过,伊邪莫演的身份很不一般。

按照以前的做法,就是接受投诚,然后授予高官厚禄,吞并其部族。

因为当时汉朝和匈奴一直打仗,接受这种投诚,是为了统战,笼络匈奴内部亲汉派,以瓦解匈奴力量。

时过境迁,现在不打了,这个办法不是不能用,而是对于当下,以及汉朝与匈奴未来关系并不适用。

材料中出现两拨人,一波建议用原来的方法,参照惯例,另一波就是谷永等人建议因时而异。

从他们的说法中,其实反应了两种遇到事情的典型处理思维。

建议参照惯例,给匈奴高官厚禄的,是典型的针对事情本身怎么做来提办法,目光聚焦在这件事上。

如果有制度就按制度,没制度就按照惯例,没惯例就参考以前发生的处理办法。

而谷永等人并没有集中在这件事上,而是集中在这件事所可能衍生出的影响上。

两种处理思维一下就高下立判,前者聚焦小,后者需要通盘考虑。

既然如此,再看事情就清晰多了。

伊邪莫演投诚不能接受,但是怎么回绝?怎么处理?

直接和伊邪莫演说:“汉朝不接受你,你从哪来回哪去吧。”

不是说不行,只不过这么说算是做了一个极坏表态。

即,现在汉匈是友好和平,但是将来呢?这个说不准会不会再打起来。

招降纳叛这个手段虽然会因时而异,但是却是一条潜藏可用的手段。

如此相当于说,匈奴贵族你们可以搞事情,混不下去了还能跑到汉朝爸爸这里来。

如果汉朝生硬的拒绝了,把话说死了,对于匈奴贵族中而言,等于是汉朝这条退路断了。

这个是材料中所没有提及的,当然这种东西不能拿到台面来说。

谷永给出的说法是换了一个角度,站在伊邪莫演为什么投诚的可能性上做推论。

可能是伊邪莫演真想投诚,也有可能是匈奴单于想试探汉朝对匈奴态度等等。

先把事情搞明白,然后再看怎么把对方给推回去。

于是有了中郎将王舜询问伊邪莫演投诚原因这一段。

果然,王舜一问,伊邪莫演就说自己有病乱讲。

这里的两点不在于谷永的推论与猜测,而是为什么王舜一问伊邪莫演就说自己有病。

这里有两种可能。

其一,王舜见伊邪莫演,开场不会是问伊邪莫演为啥投诚,因为伊邪莫演是匈奴使节,替代单于出访。

所以,王舜大概率一番外交辞令,比如现在的,重申汉匈友好睦邻关系、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匈奴人民选择等等。

在伊邪莫演看来,潜台词就是这个时候汉匈关系当先,任何破坏汉匈关系的都不被允许。

得了,话都这样说了,伊邪莫演还投降什么?

所以,王舜继续问话,为啥要投诚,伊邪莫演还怎么说?还能说什么?闭嘴吧,说多了,还是不接受,回去搞不好等着就是伸头一刀。

其二,材料中有所隐藏,即王舜和伊邪莫演不可能就寥寥数语,中间必然有一大段对话。

而这一大段对话中,必定是透露出许多,让伊邪莫演有点招架不住,话语间漏洞百出,没有办法再扯谎,于是以自己有病结束了问话。

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了。

扯谎很简单,随便一说即可,但是想要把一个谎说圆了,很难。

俗话说,一个谎,你要用几百个谎来圆。

你说的越多,破绽、漏洞就越多。

况且,此时汉朝匈奴和睦,彼此交流也多了起来。

如果伊邪莫演是真投诚,说的东西里面有假,你当汉朝好忽悠?

如果伊邪莫演是假投诚,一求证什么都清楚,这还能接受你?

所以,从最后匈奴单于对伊邪莫演的处置来看,让其永远不再与汉朝使节见面。

大概率,的确如谷永说得那样,是匈奴对汉朝的一次双边关系试探。

至于伊邪莫演回到匈奴后被看管起来,这个就更有意思了,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启发】

感触最多的有两点。

基于自己的目标,来处理遇到的事情,而不是针对事情来办事,这样路才不会偏。

想想自己以前办的不少事情,都有点走偏的感觉,为了办事而办事,没有结合自己的目标。

再一个,任何事情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必然是逻辑自洽的。

随着你深入的问,不但会触及到本质,而且还能感觉得到环环相扣以及因果关联紧密。

但是,如果是假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基本上就要露馅。

当然,你也要有一定的常识和基本辨识能力。

这么一说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骗子用拙劣的话术、操着一口广普还能骗人。

这本身就是种筛选,把有常识、基本辨识力的人给彻底排除去除,留下的就是精准目标!

(0)

相关推荐

  • 王昭君出塞的重大意义

    王昭君是公元前三三年(汉元帝竞宁元年)出塞的.根据<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她的出塞是自愿的,她出塞的动机,是因入宫数年,生活孤寂,遂积悲怨,同时她对汉匈两族之间必须和平友好,也有较深刻 ...

  • 汉朝是如何打败匈奴的?汉武帝起了个头,但方法却用错了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从而拉开了前后近三百年汉匈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匈奴人来势汹汹,再加上匈奴军队都是骑兵,机动性很高,汉朝方面吃了不少亏.无奈之下,汉朝皇帝决定以和亲加 ...

  • 雷炳钧 | 王昭君“美人救国”,不可忘却的功劳

      - 岭南文化交流之窗 -   王昭君"美人救国" 不可忘却的功劳 作者:雷炳钧 汉与匈奴和亲,取得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将"四大美人"之首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单 ...

  • 汉匈之间的一场战役,汉武帝出动三十万大军,最终却徒劳无功!

    对于西汉王朝而言,匈奴是其长期面临的严重边患.由于汉初经济凋敝,自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汉朝四代帝王均对匈奴采取了具有妥协性质的和亲政策.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凭借着历代先帝积累的 ...

  • 如何让角色的行为逻辑自洽

    逻辑的英文是logic,其中log是语言的意思,所以logic就是"语言的规则",或者说"语言的可分析性". 因此"逻辑自洽"其实是一个语言 ...

  • 你永远无法说服文学套子里逻辑自洽的骗子

    从撰写毕业论文以来,便和猥亵扯上了关系.但,写论文的我还能够近乎客观,而读这本被害人视角的书,我获致了一种超乎"猥亵"带来的窒息感,非常难受. 她说,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

  • 猎豹思维:看穿复杂事务的底层逻辑,“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猎豹思维:看穿复杂事务的底层逻辑,“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 语言缺少逻辑

    这是2019年的例子.某女测儿子病,于丙子月戊戌日 (旬空:辰巳),得火水未济. 朱雀 兄弟巳火′应 青龙 子孙未土″ 玄武 妻财酉金′ 白虎 兄弟午火″世 螣蛇 子孙辰土′ 勾陈 父母寅木″     ...

  • 5本设定流小说,世界观宏大、逻辑自洽,设定党不可错过的仙草!

    5本设定流小说,世界观宏大.逻辑自洽,设定党不可错过的仙草! 第一本:<旧神残梦> 作者:恒星仪 书评:背景:西西里黑邦+美国禁酒令黑邦+新大陆殖民+超凡隐秘+教会超凡监控世界杂糅.主角魂 ...

  • 新钉钉改变协同逻辑:先把事“办了”

    来源:懂懂笔记 "钉钉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让所有业务环节的微小创新变得更容易,让进步发生."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14日钉钉6.0版本发布会上的这番 ...

  • 常识、逻辑自洽和世界工厂

    最近有研究人员试图从病毒基因演化角度来描绘病毒的传播路径,并将相应的初步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上. 但是,仅从实验样本来看,该文的严谨性就存疑. 总共93个患者样本当中 ...

  • 语言缺少逻辑(王虎应写)

    ​语言缺少逻辑(王虎应写) 这是2019年的例子.某女测儿子病,于丙子月戊戌日 (旬空:辰巳),得火水未济. 朱雀 兄弟巳火′应 青龙 子孙未土″ 玄武 妻财酉金′ 白虎 兄弟午火″世 螣蛇 子孙辰土 ...

  • 4本智商在线的小说,考据严谨,逻辑自洽,节奏明快,书荒自取

    第一本:<重生之神级学霸> 作者:志鸟村 短评:一本非常好看的科研文,上辈子是一只科研狗,这一世逐渐成为科研界的大拿,甚至拿了诺贝尔奖.看点一定是关于科研的描写,生动细致,对实验室的内部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