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
“评先”“评职称”,是幼儿园对教师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此手段用得好好,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的正确发展,反之,则有碍于幼儿教师专业的正确发展。
近年来,本人有幸参加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骨干教师考核与遴选工作和一些幼儿园内部“评先”工作。参与这些工作,使我了解到管理者(包括主管部门领导和幼儿园领导)对幼儿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幼儿教师评价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具体评价标准,其中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具体评价标准引起了我的深思甚至忧虑。本文拟将相关的评价项目与标准以及我对这些评价项目与标准的思考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对幼儿教师评价工作的关注与思考。
一、“该教师有许多论文发表、获奖,……”
园长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教育研究论文水平是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并且获奖的级别越高,说明教师业务水平越高,甚至有的园长强调,申报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者必须有论文公开发表或者在省级及其以上比赛中获奖。
从理论上讲,教育研究论文是检验写作者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认识能力、教育理论修养的一个“窗口”,是考核写作者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水准和幼儿教育业务专长的标尺之一。
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
我认为,论文获奖级别的级别等次或发表与否不能与论文的质量划等号。因为一篇论文能否获奖,能获得什么级别的奖励,或能否发表,只与论文比赛的评委或报刊编辑的个人爱好及其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有关,并不能说明它的水平如何。
二、“该教师正在从事××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许多园长认为,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的级别(她们所说的所谓“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课题)越高,在“评先”或者职称评定时越应该优先考虑或照顾,甚至有的人提出,将“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作为申报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的先决条件。她们的理由是: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已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并不反对“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但我反对将课题研究的级别机械地与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水平挂钩。据我了解,许多幼儿教师研究的课题级别很高,可是这些课题与其实际工作毫无关系,即研究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研究,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毫无意义,只是赚了个名声而已(许多教师甚至其所在幼儿园到处张扬“某某进行了国家级的或省部级的所谓课题研究。”)许多幼儿教师为了所谓的课题研究花了许多心血,但对保教工作却毫不用心,这样的教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可能确实产生了不少的“成果”(论文或甚至论著),但这样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个好的教师,甚至还有可能是个不称职的教师。因为幼儿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教育好孩子,而不是进行所谓的研究。幼儿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某位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研究工作中,那么,他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地减少,同时,由于经常被研究中的“问题”所困扰,他无法专注于工作,他的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研究型幼儿教师”逐渐成为许多幼儿教师热衷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或者说成为幼儿教育界的一种时髦口号。我觉得我们提倡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其应然之义是“教师要形成研究的习惯,教师要以其工作及其工作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成为其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其研究是为了改善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郑金洲)
幼儿园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研究,应该是基于教育实际工作需要的研究——“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远离幼儿教育实践的所谓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的一个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这种研究对幼儿教师而言,是“'挨’研究”,幼儿教师进行这样的研究是没有内在动力的,这也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该教师带班成绩突出,他所带的班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个,省级奖励×个,市级奖励×个,……”
许多园长认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水平很难考核,很难确定其水平。所以她们确定以教师带领本班幼儿参与各项比赛活动获得的奖项的级别(园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和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她们认为,如果一位教师所带的班在各种比赛活动获得的奖项越多,级别越高,那么,这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就越高。
我觉得上述观点不妥。理由如下:
第一,教育教学效果,并不一定都能通过看得见的技能技巧表现出来的。比如,幼儿的许多内在素质,如,态度、人格、情感、兴趣、责任感、爱心、创造性、价值观等就不能通过比赛来比出高低,并且这些看不见的素质可能比看得见的素质(如,弹琴技巧、绘画技巧、跳舞技巧等),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而言更为重要,影响也更为深远。
第二,通过幼儿形成的技能技巧比赛的获奖来评价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容易导致幼儿教育中出现“应'赛’教育”——赛什么,就教什么;不赛,就不教,甚至为了取得好的比赛结果而不择手段。
第三,只据幼儿比赛中的技能水平来评价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不在乎教师和幼儿为此而付出的身心代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甚至不利于教师和幼儿的身心健康。我就曾见过,许多教师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常常使用一些“非人道”的训练手段,来让幼儿动作准确到位,整齐划一。如,某教师为了能在中班体操比赛中得奖,所有的课都停止,每天带领小朋友在室外排练3个小时以上,且为了保证排练效果, 排练期间不允许幼儿上厕所,有一天,甲幼儿在排练过程中要小便,但他怕老师批评,始终忍住不敢去,结果尿了裤子,后又因体力不支,当场晕倒。我也看到过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在训练孩子时不停地咆哮吼叫,场面非常严肃,甚至有点恐惧。
第四,有些技能也是没办法比出个高低来的。比如,许多幼儿园举行幼儿美术作品比赛,我认为,这是一件极不严肃的事情。因为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那都是可笑的,因为我们无法断定幼儿所画的哪幅作品是高水平的,哪幅作品是没有水平的。许多幼儿的作品,我们认为它没有水平,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幼儿的作品所致,而不是幼儿的绘画作品真的没有水平。我觉得,只要幼儿认为他所画的画中有自己故事、有自己愿景在里面,那么,他的画就是一幅好的画——当我们看不懂幼儿的作品时,我们不妨问一问幼儿:“你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如果幼儿能说出其画中的故事,或者说出画中所蕴含着的他的愿景,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幼儿的这幅画就是一幅好画。成人常常取笑孩子的画“你画的是哪个星球来的怪物呀?真是乱七八糟……”“你所说的故事画在哪里呀?我可看不出有什么意思……”……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说明成人不理解幼儿,更不理解幼儿的画,而非幼儿画得没有水平,比如,幼儿画中的一个黑点或一条不规则的弧线,在幼儿看来就有无数的含义在里面,而我们成人看到的只是那个黑点或那条不规则的弧线——这可不是幼儿不会画,而是我们不理解幼儿及其绘画作品。
三、“该教师群众关系不错,……”
许多园长认为,教师的群众基础很重要,她们每年“评先” 和“评职称”时就采用了群众投票的方式来解决——至少要有半数投票者同意才能算通过。我和园长们进行最后的职称材料审核、评定时,园长们也极为关注申报高一级职称教师在幼儿园初评中所获得的票数比例——如果参评者初评时获得全票通过,就没有问题;如果参评者初评时仅仅获得半数以上的票数通过,那么,她们就认为申评者肯定不行——当然,在这种思维定势影响下,她们也能从上报材料中找出许多“问题”来。
我不同意她们上述想法和做法。我认为,幼儿教师的职称反映的是幼儿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工作水平,而非幼儿教师的“群众关系”,而幼儿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工作水平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应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其是否“通过”,幼儿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工作水平必须通过内行的专家团才能确定。如果专家团认可的,即使初评时通过的票数少一些也没问题。
如果在最终评审时,将幼儿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工作水平与初评时“群众的票数”挂钩,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师们不是专注于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而是专注于“群众关系”的疏理,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对于有“个性”的幼儿教师,只要他们行为不违法,只要他们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别人对他的“个性”有看法,但不应以票数来否定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水平。
五、“该教师还年轻,以后机会多的是,……”
许多园长认为,如果让教师过早地获得“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这对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讲的是一生中最高的职称),她们就会变懒,专业发展上就会不求上进,工作上就会没有积极性,因而不利于幼儿园管理,也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大多数园长主张,尽可能推迟幼儿教师职称“到顶”的年龄。
我不同意她们上述的观点及其做法。
幼儿教师的职称反映的是幼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水平。如果幼儿教师已经具备了“幼儿园高级教师”这一职称所要求的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水平,就应该给予通过;如果因为年轻而将其职称往后推延,那就等于导向大家未达到一定的年龄不要“急着”优秀,反正年龄未到,优秀也“没用”。至于幼儿教师获得“幼儿园高级教师”这一职称后会变懒,那是幼儿园管理的问题,与当前的职称评定工作无关,幼儿教师“变懒”问题,应该通过改变管理制度甚至体制来解决,而不应该通过“推迟”教师的职称获得来解决,如果管理上不作相应的改革,那么,教师“变懒”那只是个迟早的问题而已。
防止教师“变懒”的根本办法是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而不应是通过职称评定这些外在因素来解决。
六、“该教师是位很严格的教师,她管理孩子真的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评审会上,曾有一位园长向评委们夸她们的一位“优秀教师”在组织和管理幼儿方面“如何如何'有方’”,她说,不管怎么“乱”的班级,只要让她们这位“优秀教师”去“整理”,她不久便能把小朋友们“镇住”,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小朋友们就会变得乖乖的——一动不动地安坐好......
对此,许多来自幼儿园评委都觉得这位教师教育能力强,真是位优秀教师。但我觉得孩子们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这位“优秀教师”的出现,对所有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不幸!他会在心理方面给幼儿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幼儿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紧张状态,在这样的老师带领下,孩子们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他们是快乐不起来的,因为该教师不会让孩子们有快乐自由的机会,他们在该教师带领下只能做“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过于严厉的教师给幼儿的压力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如,有一个小女孩从她自己的家到外婆家,她想开草地上的喷头,她非常想玩水,但非常矛盾,犹豫着。外婆说:“你可以开。”但是小孩说:“不,我不能开。因为老师告诉我们不可以玩水。”她外婆说:“老师不在呀,外婆让你开。”她说:“不,那也不行。” 可见,过于严厉的教师对于孩子而言,永远附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无法自由,无法快乐。
七、“该教师很敬业,为了孩子们,她经常喊破了嗓子,声音经常沙哑,……”
说声音沙哑的教师很敬业,我不反对,但说声音沙哑的教师是好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我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有:①声音沙哑,说明该教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能力不高,由于教育能力欠缺,他只能通过提高声音的分贝来维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②声音沙哑,说明他可能经常通过高分贝的声音来吼孩子们,她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肯定是一位喜欢咆哮的令孩子们觉得恐惧的老师;③声音沙哑,说明他组织孩子们的活动时,说得太多,孩子们也因此而失去了许多自己活动的机会;④声音沙哑,说明他不会科学使用嗓子,不会保养自己的嗓子。
所以说,好的教师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教师不动声色中获得发展。
八、“该教师经常偷懒,不做教具,不做玩具,不对活动室环境进行美化,就只知道让孩子们疯玩,……”
上述观点是许多园长用来贬教师的。但我却认为,这是在表扬这些会“偷懒”的教师。因为他们“偷懒”也能让孩子玩疯起来,“玩疯”是孩子们专注于他们“工作”的最佳状态的体现,同时教师会“偷懒”又能让孩子们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获得最佳的发展,这说明这位教师教育能力很强——以极少的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换取孩子们极佳的发展;会“偷懒”的教师定会觉得工作比较轻松,因而往往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这样的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会以愉快的情绪对面对孩子们,他们对孩子们会更加宽容,更富有爱心和耐心;另外,制作教具、玩具、美化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教师不制作教具、玩具也能很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发展,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去制作教具、玩具呢?!
所以说,自己工作又轻松,又能让孩子们获得很好的发展,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而那些工作得身心疲惫的老师至少不是教育水平高的老师。
因此,特别倡议大家都来做个会“偷懒”的幼儿教师,这样,教师轻松了,孩子们才会轻松,教师们享受到职业快乐了,孩子们才能从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葛辉,孙河川.教师评价目的研究[J].前沿调查,2008,(11):47
[2]王丽华.幼儿园如何进行教师年终工作评价[J].幼教园地,2006,(3):19-20
[3]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J].2005,(7):71-74
[4]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孙瑞雪.爱和自由: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集.新蕾出版社,2004,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