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真的是种的规模越大产量越高么?

规模化种植“单产要高出附近农民10%以上” ——其实这也是近年主流媒体谈到规模化种植时必提的一个优点,规模和产量的真的成正比关系?

关于一组关于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的稿件的疑问

3月21日,农民日报刊登了一组关于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文章,组稿中写道“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

文章指出,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让农民遭受“这是一笔最大的损失”,幸亏这些种植大户有的搞了复合种养,有的种植有其他经济作物,使得这些农户面“即使粮食收购价再走低”,“心里也不慌”。

说实话,作为中央级媒体,这组稿件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状况,但笔者觉得还是有点不太合适的地方。

1.首先,关于2017年稻谷托市价应该是在2月中旬公布的,至今应该已经过了一个多月。

2.其次,与玉米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不同,稻谷价格仅仅是比往年每百斤调低了那么几块钱(玉米可是降价幅度30-50%左右),所以用这个来讲明只要多种经营就不怕低粮价,显然不太合适。

3.最后一点,笔者一直不太理解文中说的规模化种植“单产要高出附近农民10%以上” ——其实这也是近年主流媒体谈到规模化种植时必提的一个优点,规模和产量的真的成正比关系?

我们知道工业化生产下,规模化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但种植业怎么也有种的越多产的越高的说法呢?

记得之前袁隆平老先生也谈过农业种植中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但也仅仅提到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米能实现质、量双赢。

而从全球农业发展来看,规模化最大的国家美国和典型小农经济代表日本相比(为什么说日本是小农经济,详见日本大米价格高 是什么让我们的粮食卖不上高价格?),明显日本单产要高于美国的。

当然,以上所述前两点是觉得不太合适,造典型一方面要有事实,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逻辑合理,一片树叶不能代表整个森林。而至于第三点,则完全是小编的个人猜测,没种过低,也希望大家留言提供相关资料,让小编也学习下,看是不是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真的是种的规模越大产量越高。

文 粮小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