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他说:“这个‘病机十九条’很实用,字字珠玑,含英咀华,中医的病机就从这里开始,辨证就从这里开始。”在以后的长期临证中,我对此深有感触。“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开方用药如此,针灸处方同样如此。

针灸取穴分循经取穴、辨证取穴、按时取穴三大类。谈经络与辨证取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病机十九条。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涉及如何在临证中准确把握经络的病理变化规律问题。

比如,经络循行部位与其所络属脏腑功能的盛衰;经脉的顺逆起止、阴升阳降的失序或者逆乱;经脉气血运行的阻滞或络脉的瘀血(如十二经是动、所生病)等。临床如何应对驾驭?这里有个方法、门径问题,即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序》所谓:“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针灸临床大夫尤其如此。

所以,从经络与临证结合的层面上,《素问》“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较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就是根据这十九条病机,潜心玩味,探微诀奥,洞悉五运六气之常与变,演成《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力倡“六气皆从火化”,创制凉血解毒、泄热益阴诸方,对明清温病学说的形成影响深远。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这十九条病机归纳起来: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各一条;属于火者五条;热者四条;风、寒、湿的病机各一条。

以下按此顺序进行针灸处方并简要析之。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转动,指猝倒痉痫抽搐震颤之类;眩,目眩,视物发黑缭乱,此指眩晕。肝为风木之脏,凡风病皆属于肝。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通脑与督脉会于颠,故眩晕从肝论治。若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盛生风,灼津伤血,则见肢体震颤抽搐,猝然昏仆。

治则:息风清热,平降肝阳。

针灸处方:百会、风池、外关、足临泣、合谷、太冲。

释义: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肝风内动之证最易上犯清阳而头晕目眩;且肝经上连目系与督脉会于颠顶,故针刺百会,息风宁神以清上、平降肝阳而治眩晕;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针刺既疏散外风而清热,又降少阳胆火而息内风;外关、足临泣属八脉交会穴,交叉取之针用泻法,同经同气一以贯之,疏泄少阳而清头目;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泻头面之热,针对肝阳上亢取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直折其火,且两穴配合谓之开四关,开闭通窍,对头晕目眩、阳亢面赤者效果显著。若风火夹痰上扰,气粗而喘、蒙蔽神明者,加丰隆;并急刺厥阴经井穴中冲、大敦,点刺出血,开窍醒神;若后期肝肾阴虚者,取太溪、三阴交,调补肝肾之阴。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引:收,收曲、拘急;引,引亸、软缓。形容肢体关节拘挛、屈伸不利,或软弱无力。肾主骨,肾气足则骨体舒展,步履轻便。肾虚骨病则拘急而收曲,或亸缓而引长。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寒邪伤人,流注经络血脉,每致筋骨失养而收引。肾为水脏,肾中真阳可散寒化气利水。少阴寒化证表现为肢厥、身冷、蜷卧、腰痛、下利、脉微等。

治则:回阳救逆。

针灸处方: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

释义:募为阴,俞为阳。取膀胱经背俞穴肾俞,针用补法,乃阴病行阳之所在,补肾益气;灸关元小肠募穴,温补元阳,壮火以制水;且二穴又属俞募配穴法,激发脏腑功能而祛寒。取任脉气海穴,配督脉命门穴,灸之以补命火而益元气,且疏通任督二脉以调阴阳。取足三里胃经合穴,针用补法,养胃益气,协同诸穴以强先后天之本。此外,身痛可加绝骨、阳陵泉舒筋活络;下肢肿加三焦俞、膀胱俞、阴陵泉祛寒利水。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膹,喘急,气乖于皮毛也。《说文解字》谓“形恶”,如皮肤褐斑、紫癜、黑痣一类;郁,气遏于内不得抒发也,即痞闷不通义。肺居胸中,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故某些皮肤疾患当从肺治。肺为气之主,凡五脏六腑之气无不总统于肺,故凡治气,皆当治肺,是为本条重点。病则气逆痰滞,肺热喘咳或痰浊阻肺,日久由肺及肾可见气虚作喘。

治则:清肺化痰;或健脾化浊。

针灸处方:肺俞、大椎、曲池、尺泽;或太白、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释义:取肺俞穴刺络拔罐放血,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取大椎针用泻法,清热散邪,配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导热邪外出,以助肺之肃降;尺泽肺经合穴,针刺以泻肺热;若肺热盛者,加合谷、列缺穴清热宣肺止咳;痰壅气促者,取少商点刺出血,配鱼际,平喘清肺化痰。若慢性咳喘痰白量多者,取脾经原穴太白、胃经络穴丰隆,为脏腑表里原络配穴法,功能健脾祛湿,化痰止咳;阴陵泉、足三里乃脾胃两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健脾化浊利湿;若久病肾虚者,加肾俞、命门、气海、太溪穴,以培本固元。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指皮肤或四肢浮肿;满,指腹内胀满。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而停于内也。诸湿者,或头重如裹,或虐暑泻痢,或周身困重,或痰饮痃癖,皆属土不制水也。脾主运化水湿,无论外湿或内湿,伤及脾阳,则容易水湿内停而见肿满。

治则:温中燥湿,健脾利水。

针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释义:取膀胱经背俞穴脾俞、胃俞,募为阴、俞为阳,乃“阴病行阳”的重要穴位,健运中焦,养胃益脾;配胃募穴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激发脏腑机能而温中化湿;继取胃经合穴足三里,配脾经合穴阴陵泉,合主逆气而泄,健胃消胀,利水消肿。

若中焦升降失司,症见胸胁腹胀满闷痛者,可加足太阴脾经穴公孙,配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二穴八法相配,调运胸腹气机以消胀泻满,效果满意。若兼见肾虚水泛者,加肾俞、关元、膀胱俞,以温阳利水。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疮,血凝结阻滞其气,气与血争则痛,血热夹风则痒,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是也。故凡痛痒的皮肤疾患,当从心治。心主血脉,乃君火所居。热郁脉中,气血凝滞,轻则为痒,重则为痛。一般疮疡见红肿热痛者属阳;若阳虚痰凝见阴疽流注者属阴,色白不红、漫肿不痛,可资鉴别。

治则:清热解毒,清心降火。

针灸处方:巨阙、心俞、内关、曲池、合谷、膈俞。

释义:巨阙为心经募穴,配膀胱经背俞穴心俞,属俞募配穴法,则心脉祛邪的力量大增,解毒清心降火;内关为心包经络穴,配合谷大肠经原穴、曲池大肠经合穴,导毒火邪热下行;因阳性疮疡,血热肉腐成脓,血分有热,故加膈俞血之会,点刺出血,则血中热毒可清。

按:阴疽流注属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特征是漫肿疼痛,皮色如常,每每此处未愈,彼处又起,缠绵难愈。多因气血衰退,瘀血夹阴毒凝滞于肌肉深部使然。一般针灸起效缓慢,当主以方药(如阳和汤一类)调治。

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厥有二义,一是厥冷,二是昏厥;固,腹中瘕积、寒疝、大小便闭一类;泄,下利不止;下,指肝肾。肾主水,肾阳虚则厥冷,阳虚失于温熙则泄,水不化气则寒冷固结。治宜温阳利水。肝藏血,主疏泄,其脉与督脉会与颠。肝气逆则厥;肝阳化风冲犯脑络者,《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论治当辨清阴阳虚实。

中风闭证治则:清肝降火,开窍醒神。

针灸处方:人中、中冲、涌泉;内关、合谷、太冲。

释义:急取人中、中冲、涌泉,点刺出血;必要时加内关、合谷、太冲,针刺均用泻法。

中风脱证治则:回阳救逆固脱。

针灸处方:人中、百会、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

释义:若属脱证,取人中、百会、足三里针用补法,重灸关元、气海、神阙,以回阳固脱。若证属肾阳虚,水不化气,固摄失权,往往表现为尿频,肾虚及脾,脾失健运则大便稀溏;抑或阳虚寒凝,浊邪盘踞大肠,传导无力,腑气不通,又当温阳润肠通便。

肾虚尿频治则:补肾温阳,固摄津液。

针灸处方:百会、中脘、气海、关元。

释义:取百会、中脘,针用补法;灸气海、关元穴,温补肾阳,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义。加肾经原穴太溪激发肾气,脾经原穴太白,健脾摄津,足三里养胃益脾,又属培土制水之方。

肾虚便秘治则:温肾益气,养血润肠。

针灸处方:中脘、气海、大肠俞、上巨虚。

释义:取胃募穴中脘、任脉穴气海,补中气益元气;配大肠俞,属俞募穴相配,协调脏腑功能,促进大肠传导,取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通腑调肠;加脾经原穴太白、胃经络穴丰隆,是为主客原络配穴法,协调脾为胃行津液之能。

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二义:一是肺痿,肺热叶焦也;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痿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上,指上焦肺。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津液,津液由阳明下润宗筋,足乃能行。因心主血脉而肺朝百脉,周身血液循环与津液输布,肢体筋脉皮肉的营养状态,都与肺行津液有密切关系。若因外感或内伤导致肺热伤津,津液无以下行而筋脉失濡失养,肌肉逐渐枯萎而成痿证。《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又,肺失肃降则喘,胃气上逆则呕。痿证在采用针刺治疗时,病情一般已进入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这时的肢体大都是痿软无力甚至痿废不用,虚多实少。本证病机燥热、湿浊、气阴两虚,病位以肺、胃、脾为主,兼顾肝、肾。临床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肝肾阴虚,甚至还有脾胃虚寒的证型,当随证选择配穴。但基本病机是“痿证皆因肺热生,阳明不能润宗筋”。所以《素问·痿论》说:“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按照《素问·痿论》的治则,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而治之。

治则:清热润肺,独取阳明,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针灸处方:

主穴——列缺、照海、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

辅穴——大杼、阳陵泉、绝骨。

辨证选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三阴交。

释义:肺热津伤叶焦,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配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取肺肾金水相生义,二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行肺系,阴照海膈喉咙”,滋肾生津润肺最为恰当;取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疏调阳明经气为主;加大杼(骨会)、阳陵泉(筋会)、绝骨(髓会),强筋骨而益髓;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为治疗腰髋部痿软之要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会,调补三阴经气血,实有气血双补之功。

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瞀,含义有二:一是神识昏蒙,一是视物昏花模糊。瘛,指筋不得伸,手足抽搐。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火伤气分则热,火扰心神则昏瞀,目见昏乱;瘛乃筋为火所灼,而肝主筋,故火热耗津伤阴伤血,最易引动肝风而善行数变,每见于小儿惊风,甚至逆传心包。

治则:清热降火,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针灸处方:人中、大椎、曲池、合谷、太冲。

释义:人中通督脉,为手足阳明之会穴,大椎为诸阳之会,配手阳明之合穴曲池,针刺上穴共奏清热开窍醒脑之功;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解表清热开闭宣窍,配太冲肝经原穴,平肝息风,引热下行,且两穴相配通达四关(开四关)。救急时,可加刺十宣和涌泉穴,速泻阳经的邪热,且涌泉为肾经最下的井穴兼根穴,升肾水以降火甚好。

9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禁,口噤,牙关紧闭;鼓栗,即寒战、战栗、颤抖。凡是症见口噤不开,寒栗颤抖不止,状态神不守舍、恍惚不安、惶恐之至者,大都是火邪内攻、上犯神明、损伤脑络所致。

治则:清心降火安神,滋肾益气生津。

针灸处方:人中、涌泉、劳宫、合谷、太冲。

释义:督脉循行脊柱正中而通脑髓,且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颠顶,取人中配太冲,清火安神,息风醒脑;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荥穴,可清心除烦;配涌泉水升火降;面口合谷收,对口噤牙关紧闭者甚为恰当,且与太冲相配可开四关,恰和病机。临证可酌加间使穴以宁心安神,配太溪、三阴交滋肾生津更为完备。

中风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腹针治疗选七穴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咽僻不遂为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常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中风的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髓,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症候。中风之发生,病机虽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淤)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此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突然发病。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又称真中风或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内风,又称为类中风或类中,从临床来看,本病以内因引发者居多。

腹针疗法一: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

取穴: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建里、健侧商曲、健侧气旁,双侧滑肉门,患侧外陵、上下风湿点。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引气归元(中脘、下脘、关元、气海)4穴均深刺,建里、商曲、滑肉门、外陵中刺,上、下风湿点浅刺,针刺同时活动患肢,活动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腹针疗法二:腹针治疗中风后失语、吞咽妨碍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双)、中脘下、建里。配穴:内关(双)、三阴交(双)、廉泉透金津、玉液。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1.5寸32号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者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针感,引气归元(中脘、下脘、关元、气海)4穴均深刺,滑肉门、外陵中刺,中脘下、建里均浅刺,若存在偏瘫,则取患侧上、下风湿点浅刺。针刺同时嘱患者发“啊”等音节,或者配合张口、闭口动作及吞咽动作。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腹针疗法三:腹针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

取穴:中脘、下院、关元、气海、气旁(双)、气穴(双)、水分、天枢(双)、大巨(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1.5寸32号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只捻转不提插或者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针感,引气归元(中脘、下脘、关元、气海)4穴均深刺,天枢、气穴、气旁均中刺、水分、大巨均浅刺。若存在偏瘫,可浅刺患侧上、下风湿点,存在失语,可浅刺中院下、建里等,艾灸神阙、下脘、中脘、气海、关元。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腹针疗法四:腹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取穴:中脘、下院、气海、关元、关元下、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气穴(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1.5寸32号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者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针感,引气归元(中脘、下院、关元、气海)4穴均深刺,滑肉门、外陵均中刺;关元下、大横、气穴均浅刺。可艾灸神阙、关元、气海。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图19)。

腹针疗法五:腹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

取穴:中脘、下院、气海、关元、气穴(双侧)、中极。

操作规程: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取32号I.5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直刺0.5~1寸,缓慢进针,进针后,先停留5分钟候气,然后施轻轻缓慢捻转,不提插以行气,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均深刺,中极、气穴均浅刺,再隔5分钟行针1次以催气,可艾灸神阙、中极。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腹针疗法六: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双)、上风湿点(右侧)、上风湿外点(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1.5寸32号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者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针感,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右侧)均深刺,滑肉门(双)、外陵(双)均中刺,上风湿外点(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均浅刺,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腹针疗法七: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健侧商曲、气旁。

操作规程: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取32号1.5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常规皮肤消毒后,直刺,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手法要轻缓,患侧穴位及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均深刺,健侧商曲、气旁均浅刺,并嘱患者活动患侧,以患者肢体张力降低或肌力得到即时改善为标准,留针30分钟,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气味腐臭,瘟疫传经。
浊涕腥臭,鼻渊头疼。
胃中实热,口腐味腥。
消渴口香,糖尿可能。
矢臭食积,胃肠寻因。
吐物酸臭,宿食内停。
膀胱有热,尿臊不清。
崩漏恶臭,病重不轻。

(0)

相关推荐

  • 擅长化脓灸——严定梁临证经验

    严定梁,男,浙江省平湖县人,1924年9月出生于针灸世家.1941年至1944年就读于上海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平湖随父开业.1954年在省立杭州医院 (即省中医院前身)开办针灸科.1958年调嘉 ...

  •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脑中风引起的偏瘫,针灸取穴:百会(六阳之会),廉泉(说话有问题),天突(祛痰),他患病有 4 年了,先扎健侧,再扎患侧.  合谷(扎头部针有麻醉止痛的作用),外关(心包经之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二)

    小编导读 7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二义:一是肺痿,肺热叶焦也: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痿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上,指上焦肺.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津液,津液由阳明下润宗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续集)

    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指逆气上冲,如呃逆.嗳气.呕吐.呛咳等:凡是冲脉气逆,或肺气上逆作咳,或胃气上逆见嗳气呕吐,或肝气横逆.郁结不舒见咳咳连声,乃至自觉有气上冲胸中.咽喉.头目者,均系心肝之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导 语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小编导读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qu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续二)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鼓,敲击义(名词活用).鼓之如鼓,就是敲击腹部(叩诊)有膨大而空的感觉(呈鼓音).此因热邪或食积化热,热积中焦,进而脾胃纳化失常:或三焦水道不利,携相火游行于胸腹腔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1

    '病机十九条'很实用,字字珠玑,含英咀华,中医的病机就从这里开始,辨证就从这里开始."在以后的长期临证中,我对此深有感触."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上(经典干货)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一叶知心 巫娜 - 茶界 II  导读: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开方用药,也能用 ...

  • 《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上

    灵素馆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一叶知心巫娜 - 茶界 II  导读: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开方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