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南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植物染设计

继续牛年中国名画牛系列的文创设计。

今天的题材取自南宋李迪的《风雨牧归图》。

此画为宋代画家李迪所绘的一幅绢本浅设色人物中国画,尺寸为纵123.7厘米,横102.8厘米。作品原属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牧童骑牛迎风而行,身穿蓑衣,都带斗笠,弯腰手扶斗笠,可谓是栩栩如生。画中笔墨精细,有工有写,尤其牛身上的细毛能一丝丝勾出,密而不乱,又足见画家描绘事物的深厚功力。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图只取戴斗笠骑牛的一个牧童,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舍去,虽未见风催大树,但牧童及牛的神态更为突出,此文创作品彰显“有风不见风”,给观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同时还隐去原图色彩,只留黑白两色,是为后面作植物染空出位置。毕竟作这个是文创,是为使用需要有意为之的设计。

这样做了设计以后,后面就可以有底色了。

将黑白稿数码印刷于白布上,再加以植物染料染色,可作多种作品所需。

设计制图:染匠黄荣华

布料:麻棉

染料:蓝靛、苏木、茶叶、五倍子、大黄等。

辛丑年正月于汉口

(0)

相关推荐

  • 高师读史【167】| — “颇具妙笔”《风雨归牧图》 —【宋代花鸟】李迪(2)

    风雨归牧图 纵120.4厘米.横10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风雨归牧图>描绘的是两个牧童赶牛归家的场景,整个画面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带来了风雨欲来,细雾先到的清润 ...

  • 一天一首唐诗:崔道融《牧竖》

    唐诗宋词元曲赏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 4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唐诗诵读:牧竖 崔道融 启春 - 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 ...

  • 《风雨牧归图》 李迪(北宋) - 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五十三)

    风雨牧归图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北宋李迪的<风雨牧归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局部图 李迪,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 局部图 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年七 ...

  • 非遗文创:无二原品植物染休闲包

    人类从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如果只是静态不动的或者是存在于博物馆中的,与人类没有联系.没有互动,就只能成为遗产,只有当这些遗产与现实生活挂钩,并且可以联系社会实际,这才能称之为资源.创意,让非遗有趣更 ...

  • 每日一赏||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5)南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

    (115)南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 南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绢本浅设色123.7x102.8台北 因此全幅首先做风势,风起天末,不可捉摸,故以景物之态揭示之,此造型艺术之规律,即以有示无,方有想象之域.且 ...

  • 植物染非遗文创——苎麻多色鸟叶图

    非遗技艺与时尚结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印染本就是笔者的专业,将植物染的印染用于文创是个不错的选择.曾经看过韩美林老师的印染图案,一直记在心里. 从去年开始,尝试将中国名画重新设计构图改作文创作品,如茶席 ...

  • 非遗文创:植物染茶席,曲水流觞又重现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 ...

  • 非遗文创:植物染餐垫一组​

    发了好几个桌旗文创,再来几个餐垫吧. 素材取自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和"骑牛图". 使用中国名画素材做文创的不少,各有各的取材和做法,毕竟不能照搬原图,那就失去 ...

  • 植物染非遗文创:天青色桌旗

    继续植物染桌旗文创品的发布. 素材取自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这幅五米长的长图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主要是三个组成部分.这个作品取材于中间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以虹桥为中心. 这是一块比较 ...

  • 植物染非遗文创桌旗设计之清明上河图虹桥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观看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八百多年前的北宋市井生活气息瞬时迎面扑来,将人们一下便带入了这片繁盛喧 ...

  • 非遗文创:明 沈周《牧牛图》植物染设计

    继续牛年中国名画牛系列的文创设计. 今天的题材取自明 沈周<牧牛图>>.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 ...

  • 植物染非遗文创:中药眼罩

    非遗文创是这几年兴起的潮流. 从故宫博物院开始,国内很多的博物馆都进入了这个领域,还有更多的设计公司,文化公司,传媒公司加入了这个行列. 非遗+文创激活了传统的非遗项目,让非遗活在当下成为一种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