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李重光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共5个含义
-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 电影《十月围城》中角色
- 电视剧《十月围城》中角色
- 上海电气公司秘书
- 廊坊师范学院教师
李重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副会长。多年来在教学之外,经常应邀到电台、电视台、音乐院校、社会团体举办专题讲座,根据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与需要,先后发表歌曲、器乐曲140余首,文章百余篇等。四十多年来,在教学之外,经常应邀到电台、电视台、音乐院校、社会团体举办专题讲座,录音、录像、灌制唱片,根据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与需要,先后发表歌曲、器乐曲140余首,文章百余篇;出版教材和理论著作16册。
个人经历
自幼好学
1929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李重光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寨里镇北洛汤村一个农民的家里。[1]
“我的父亲兄弟四个,除大伯家有一个男孩外,其余都是女的。我的三伯家连个女孩也没有。我有两个姐姐,二姐的小名就叫领弟,希望能领个弟弟来,我就是这样被“领”来了。全家高兴得不得了。我也就成了全家的宝贝。真正的宝贝。
爸爸妈妈怕我养不大,就在村里找了一个最穷的、孩子最多的人家认了干妈,干妈送我一个讨饭篮子,一根打狗棍,这可就是我一生总想去讨饭的一个原因吧。我干哥哥会画鹰,画出的像真的一样,这对我喜欢画画恐怕有关系。”
李重光教授(中) “我家里没有什么音乐环境,父亲会拉点京胡,会唱几句京剧,姐姐们会唱《苏武牧羊》,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唯一歌曲。小学一二年级也没上过音乐课。三四年级会唱几句《义勇军进行曲》。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的飞机扔下炸弹,也见过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汽车,子弹就在头上飞,从小就恨日本人。六年级时会唱贺绿汀的《四季歌》。也听过戏匣子放出的京剧。13岁那年,八路军在村里宣传抗日,孩子们聚在一起,就唱歌,于是我对歌曲发生的兴趣,还把歌曲抄在小本上,自己也试着作过曲,现在想来实在可笑。”
作为独生子,李重光在家里的特殊地位集中体现在父亲对他早期教育的极端重视——6岁进小学,9岁被送到大姑姑家去上学,11岁离乡上学,并开始学英语,这在当时农村实属罕见。至今,他还铭记着启蒙老师的那句话:学汉语让人睁开了一只眼,学习外语让人睁开了另一只眼。
幼年时期的辗转求学培养了天资聪慧的李重光坚韧的品格、强烈的文化上进心和顽强的自学能力。
13岁时,他面临了一次选择——“八路军县大队队长与我的父亲是好朋友,极力劝我父亲让我去延安学习,我父亲不放心,最后还是送我去青岛我舅父家。到青岛后,上了半年小学,我不愿意寄人篱下,提出要去做生意,自力更生,结果我就去一个棉布做学徒,学做生意。站柜台,送货、跑腿……一直干了3年,成了账房先生。”
“在这三年里,我学会了吹口琴,出去办事,路上就会瞎吹一气。当时对《风流寡妇》很感兴趣,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是寡妇,又很风流。”
向往音乐
在青岛舅父家寄读时,表妹的钢琴激发了李重光对音乐的无限向往。然而当时每小时1美元的钢琴课学费,对他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日后,音乐成为他人生的终极梦想,自学也成为他走上音乐之路的惯常途径。
1945年抗战胜利,李重光感到做商人没出息,转而求学。插班到市立男中初二年级,经过两年的努力,初中毕业,免试升入高中。半年后因舅父家中经济有困难,再次辍学。
“两年半的中学生活里,我对音乐、美术、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冰心、臧克家、艾青,马凡陀的诗歌都认真学习过,自己也试着写过,还抄写在一个小本上,可惜这些东西都丢失了。要是现在能看一看学生时代的习作一定很有意思。”
这段时间李重光学会了五线谱,自修钢琴,并到电台直播、参加音乐会上表演。至今李老师还清楚地记得演出的曲目:《致爱丽丝》。当时的音乐老师李铮及夫人成为他音乐人生的向导和楷模,他们的示范作用以文明进步为基础,而不仅仅停留在音乐层面——“我和音乐老师的关系很亲密,也常到老师家去,老师还把他写的带伴奏的歌曲抄在我的纪念册里,我也用很漂亮的彩色纸画上音乐家的头像,写上音乐家的生平,送给老师。”
“李铮老师是老志诚的学生,他教我们唱老先生的歌,讲老先生的故事,对老先生又会弹钢琴又会作曲,我十分崇拜,没想到40年后我能和老先生在一个单位工作。
李铮老师的夫人是女中的音乐老师,钢琴弹的很好。我们两个学校成立了一个合唱团,我们唱《黄河大合唱》,唱马思聪的《祖国》,还有《长恨歌》、《蓝色多瑙河》……”
“我当时的梦想就是像我的老师那样,有一间小屋,有一架钢琴,一个留声机、一个温暖的家。”
旧上海,南京西路,地摊少年
上个世纪初,欧风东渐。上海滩奢享于东方巴黎的荣耀,居于时代文明及风尚的前沿。
1948年6月,因家中生活困难,在亲戚的帮助下李重光和父亲去了上海,在繁华的南京西路摆地摊卖针织花边维生。李重光时常手里捧着字典或口琴,不时要躲避印度巡警的驱赶,引来过往的行人投过诧异的目光……地摊少年的求知欲望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地带生动绽放。
每每看到上海音专的校车自身边驶过,怀揣音乐梦想的李重光愁肠百结。上海,如同青岛一样,成为他人生传奇的另一个舞台。提起这段辛酸往事,李老师不仅笑称自己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下过海了。
“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进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更没想到的是我是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的身份,去上海音乐学院开会发表对音乐教育的意见。在中央五七艺校时,还到上海住过国际饭店。”
少年求学的坎坷经历,让李重光在饱尝艰辛的之外,积累了丰富的自学经验,这也为他日后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研究奠定了难能可贵的天然基础。他笑称自己是个“笨老师”,并且认为,太聪明的老师无法从学生的角度去耐心细致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唯有“笨老师”才能顺应和了解初学者的学习思路,并为他们打开音乐之门。
参考资料
- [1]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作者简介200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