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当直面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安徽宁国市 高维公
家校合作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家长是孩子教育的法定监护人,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落实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仅是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合作共赢,实现共育的需要。
但就笔者多年的观察,家校联动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差异巨大。多数学校和家长的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有的学校做事居高临下,缺乏家校沟通。有的班级班主任一厢情愿,和家长关系显得不协调甚至紧张。以致个别家长遇事动不动就是举报、寻求网络舆论,缺少与学校、班主任的交流沟通,对孩子、对学校、对社会均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解决家校联动不足的诟病,笔者兹以为“家校联动”应引起学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直面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其一,直面孩子的情感需要,增强家校沟通认同性。在家校联动活动中,设计好“亲子互动”环节很重要。如让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互相倾诉,隔辈爷孙之间表达感恩之情,单亲家庭诠释自己的心结,更有对父母提出要求或对子女提出期望……监护人与孩子互动不仅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同时还使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孩子。作为学校,通过开展活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老师跟父母一样真诚地关爱自己,也向家长传递一个信号,学校跟家长一样为了孩子的一切而努力。
其二,直面孩子的学习差异,增强家校沟通针对性。在家校联动活动中,通过参与式家长开放日或小专题对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会更有针对性。比如在课堂上针对孩子的课堂行为习惯、答题积极性、作业速度、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真实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从而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如在预习的准备上、作业的完成上、课外阅读的主动上,哪些方面是需要家长助力的,家长应做到心里有数。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家长要不要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要不要给孩子必要的辅导,尤其是在习惯培养方面,仅仅依靠学校的说教、教师的指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正视差异,给予必要的督促和指导。
其三,直面孩子的现实问题,增强家校沟通有效性。在家校联动活动中,针对孩子遭遇的现实问题,贴近实际需求,学校应举办相应的主题性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家校沟通的有效性。比如当前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睡眠问题、儿童学习压力过大问题、劳动教育缺失问题、近视问题等等。通过讲座引领,一方面可以对部分家长以警示教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面可以对家庭教育行为进行指导,引导家长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促进家长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效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教育实践证明:“家校联动”必须直面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正视个体差异,才能通过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减少家校矛盾,产生共育效应,同时有助于解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