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利涉大川”是什么意思
利涉大川;不利涉大川。不可涉大川;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谦之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颐之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颐之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未济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涉过大河去收获,或是会有收获,动态的,大河不好过,过了收获也将硕。凡利涉大川,要么有巽卦,为船为风,船顺风行而过川。要么有乾卦,乾三阳健行而过川,基本上不会出此圈。涉大川之利为《易》里利之极也。
《周易》卦爻辞“利涉大川”析
“利涉大川,是《周易》卦爻辞中的常用语,它在《需》、《同人》、《蛊》、《大畜》、《益》、《涣》、《中孚》卦的卦辞与《颐》卦上九爻辞、《未济》卦六三爻辞中出现,共九处;《谦》卦初六爻辞的“用涉大川,吉”,取譬与“利涉大川”亦同。而《讼》卦辞“不利涉大川”及《颐》卦六五爻辞“不可涉大川”这二则反面训诫之语,则与“利涉大川,形成对照。“利涉大川”在“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上传》)的卦爻辞中于不同的“卦时”“爻位”多次出现,其取象设譬的象征意蕴、具体内涵及其所体现的哲理启示,值得深人探析
一、“利涉大川”的象征意蕴
“大川”指大河巨流,它横亘于大地,形成难以涉越的天堑。《大过》卦上六爻曰“过涉灭顶,凶.《讼·彖》称“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都指出了“涉川”的险难。《周易》之象,至于履险险难,必曰涉川.”这也是历代《易》学家共持之说。而《周易》卦爻辞称“利涉大川”者,是对卦(爻)德、卦(爻)象中体现出具备履险济难的主、客观条件的肯定(称“不利涉大川,则与之相反),如此则不忧险阻在前,或义当履险济难,且济难必获成功。从相关诸卦的《彖传》所做的解说中也可看出卦爻辞中的“利涉大川”,蕴含着激励人们勇于排险克难、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积极意义。
《周易》卦爻辞定型于殷商覆灭、周朝鼎盛时期。作为配合卦形符号象征系统以形象地显示阐发幽隐之蕴的文字,卦亚辞的撰制,同样运用了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的方法,摄取大量的与现实环境、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行为作为象征客体,从而构成了反映先民生活形态、蕴积古代思想智慧的文字象征体系。从这个意义上,笔者对“利涉大川”之取象设譬的现实生活来源作以下的探析
《淮南子·祀论训》日“古者大川名谷,冲(通“衡”)绝道路,不通往来也,”《周易,系辞下传》称“黄帝、尧、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此谓古之圣王,由《涣》卦之象(下坎为水,上翼为木,组成木浮行于水上之象)得到启发而发明了舟楫。这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它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就已经利用舟楫越水涉川了。《周易》卦爻辞多以卦象呈“木”舟”而称“利涉大川”,其来有自也
值得往意的是:“涉大川”行为,有不少是对先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尚书·盘庚》中有“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的记载,《诗经·大雅·公刘》中有“笃公刘,于幽斯馆,涉渭为乱(乱,意为“横渡”)”的咏唱,就是两个典型事例。盘庚率商部族由奄(今山东曲阜)涉越黄河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公刘率领周人涉越渭水,拓垦幽地,这都是整个部族大规模的迁徙,其“涉大川”,的艰险困难可想而知。盘庚涉河迁殷,结束了商朝一再迁都的历史;公刘涉渭居幽,几十世不迁徙,可见其意义之重大。此外,重大的军事战争,也必涉及“涉大川”行为,“涉大川”往往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之一。
可以说;《周易》卦爻辞中“利涉大川”的设象取譬,正是对先民现实生活的摄取反映。“涉大川”在现实生活中是充满艰险的,但它又是安邦定国、建功立业所必须的行动。履险济难与开拓进取这两方面的意蕴,在卦爻辞“利涉大川”的象征旨趣中得到了保留、体现。
二、“利涉大川”的具体内洒
《周易》之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传》,体现了变化、辩证的思想“利涉大川”在卦爻辞中多次出现,因其具体情境、条件(亦即卦时、爻位、卦德、卦象)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内涵。比如《需》卦“利涉大川”是说乾德刚健,临于坎险;心怀诚信,而守持正道,己具备履险济难的主观条件,但不贸然遽进,而是耐心“需待”以把握适宜的时机,所以涉川必利,往而有功。《讼》卦“不利涉大川”的训诫,指出处“讼”之时,若恃刚犯难,将陷落深渊遭灭顶之灾(此依《篆传》之说)。《同人》卦“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强调履险济难时团结众人、同心协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守持君子正道的附设条件.《谦》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即是从谦逊的美德有助于克服险难的意义上阐说。《蛊》卦“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突显了义当前往以济难建功的意义。《大畜卦“利涉大川”其义理为:能够优遇、畜养、倚重贤能之士,就能履险无忧、济难有成。《颐》卦,“不可涉大川”和“利涉大川”,指应安居守正,不可率意涉险犯难。《益》卦“利有牧往,利涉大川”,说明居上位者能够广施利益于下,从而使上下相应、同心行动,则能济难成功。《涣》卦“利涉大川”,可从理、象两方面进行解说,引申为凭借外物帮助济难必获成功(即《象》日“乘木有功也。”)。《中孚》卦中的“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也可以从理、象两方面进行解说。从义理上说心怀诚信,则能感应万物,以齐心协力、履险济难从卦象上看;下兑上巽,“卦虚中,为虚舟之象”程颐《伊川易传》),所以“利涉大川”。《未济》中的“未济,征凶,利涉大川”,是指六三当“未挤”之时,以阴柔居坎险之上,力弱失正,不宜躁急涉难,这也应是反面训诫之辞
三、“利涉大川”的哲理启示
对“利涉大川”(包括“不利涉大川”的反面训诫)的不同指涉意义进行整体、综合的考察,可以把其中的哲理启示归结为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一)强调履险济难的主体因素;刚健进取的精神,禀持正道的品格,谦逊诚信的美德
《周易》崇扬的是一种体天道而重现实的进取精神,指导人们以阳刚正气来立身行事、拯难治世、建功立业。阳刚充沛的内在素质,发而为强健奋进的开拓精神,从而在“涉大川”―――履险济难的行为中得以呈现。王弼说“乾德获进往辄亨也。”(《周易注》)虽是就《需》卦而言.却具有一定的涵盖性。《淮南子·览冥训》记载;“武王伐封,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铖,右秉白旄,镇目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这一传说,不无神奇的色彩,但其精神内涵,却正是对阳刚正气“利涉大川”的领扬。在“涉大川。这一履险济难的过程中·禀持正道的品格起着把握方向、规正行为的重要作用。《周易》卦爻辞出现“利涉大川”时,其前后大多以“利贞”或“贞吉”、“厉吉”、“利君子贞”等)之辞相随附,其限制、匡正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二)注重履险济难的协作效应聚合众力的作用,广施利益的意义,依靠贤才的举措
履险济难,固然要以阳刚正直者为核心、主导,但聚合众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尚书·盘庚》记载了盘庚对臣属民众的训辞“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沉”这就是以乘舟涉川为喻,指出若不能齐心协力,必遭沉没之险厄。观《中孚》、《同人》、《涣》等卦所含义理,都体现了对聚合众力之作用的注重
对如何聚合众力的问题,相关的卦爻辞也提供了某些启示,其中,广施利益的行为尤受推重。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孔子读《易》至《损》、《益》两卦时,曾慨叹日:“《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广施利益于下,能使“民说(通“悦,’)无疆”,上下同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此排险克难必能获得成功。再联系《颐》上九爻辞来看,也正是因为上九为天下之所“由颐”,故能聚合众力,“利涉大川”。
《大畜》卦突出地表明了依靠贤才可致“利涉大川”的观念。贤能才士,是履险济难的中坚力量,“大畜”之时,能积蓄排险克难的人才资源,故遇险无忧,足以济难
(三)把握履险济难的客观条件:凭借外物的辅助,细致分析相关形势,耐心等待适宜时机。
在《益》、《涣》、《中孚》三卦卦辞中,称“利涉大川”者,还因其卦象与“木”“舟楫”相关(可参看《彖传》)。舟楫为涉大川所必备的重要工具,从这一点上看,《周易》卦爻辞实际上包含了这样的哲理启示;履险济难的行动,离不开客观的条件,必须凭借外物的辅助。
《蛊》卦辞在“利涉大川”之后,又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语(“甲”为天干数之首,象征“始终转化”之时),此谓治蛊之道,应究其所以然而虑其所将然。《蛊》卦主旨为拯弊治乱,固然是义当前往,但事先却要深谋远虑,细致分析相关形势,其启示意义颇为深刻
《需》卦与《讼》卦,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履险济难过程中把握适宜时机的重要性。《需》卦有内在刚健禀性,足以涉难,但又避免急躁冒进,表现出审时度势的智慧。《讼》卦的阳刚却乘凌坎险之上,在不宜涉入的“争讼”之时,处置不当则有“入于渊”的险厄。
以上三个方面,形成了何以“利涉”如何“涉川”的系统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时代中如何正确地面对险难,进而运用适宜的方法、把握适宜的时机以排险克难,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