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匠人(连载之四)
乡间匠人(连载之四)
文/程守业
皮 匠
皮匠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用在马车上了,要将一辆车上的骡马装扮起来,得好多东西,套裀、夹股、小鞍、搭腰、塌布、坐鞧、边股、笼头、笼嘴、嚼子、拍绳……这么多挽具里,嚼子是铁匠打的,小鞍是木匠做的,笼嘴是铁丝扭的,拍绳是绳匠绞的,其余零零总总,都是皮匠制出来的。
从一张皮子进来,到做出挽具,皮匠累呢。先要塞到缸里沤,沤出来要铲毛,去了尾巴和边角,鞣制成熟皮。比划,裁割,缝制,编圪瘩,都是马虎不得的工作。
比方编鞭子吧,将四根皮条绕来绕去拧成一根皮鞭很费力气。编一下,用一下劲,紧紧地扭住,一条鞭子编好,末端还得系上一根打稍——约两根挂面长的那么一根细皮条儿,这样,才能挥出叭的一声。竹鞭杆有拇指那么粗,上端又用三根铁丝样的细竹扭一段,不然,甩鞭时不会颤。全部做好,上头配上红缨,下端,皮缠了手柄。鞭子的长度,必须打在拉边套的马耳朵上,有时候,车倌心疼牲口,只在耳朵上方,甩个响鞭,叭!“哦嗬……”牲口就快步走了起来。
手勤车倌,牲口喂得毛色缎子般亮,鬃毛剪得刷子般齐,笼头上有红缨子,脖子下有铜铃子,车下吊着帆布兜,晚上亮着马灯。他们夏穿白布汗衫,冬着羊皮大衣。听见串铃刷刷响——来了。
搭他的车进城或回村,他若心顺,让你坐在前头。若心不顺:“辕重了,往后!”坐在后面,颠一身土不说,下坡时还得替他吱哇吱哇揪磨杆。
现在,大车早走得没影儿了,皮匠也老的老了,死的死了,乡间小路上跑的多是冒烟的车。倒是还有不少毛驴车,可没了皮匠,毛驴儿车也没了好挽具,农民胡乱找些皮带,尼龙绳,平车外胎去代替。没了大车,车倌这个称呼也消失了,赶毛驴儿车的也没人称他们倌,好象小孩玩打仗,自称是司令,谁还真拿他当司令。
不过,毛驴儿车也有毛驴儿车的好处,耕地时,犁不用你扛,收工时,人不用你走,你在地里干了点坏事,比如偷了个香瓜,拔了个萝卜,它也不对人说。当然,没了皮匠的挽具,绳线一断,掉下来时,它也扔下不管。你不喊,它照样走开,寻草吃去了。(注)
套裀:牲口脖子上用的,防硌脖。
夹股:套裀前的两段木棒,后系着拉绳。
小鞍:牲口背上垫的。
搭腰:辕骡驾车背上用的,在小鞍上搭着。
塌布:牲口屁股上的一块三角布片,前系小鞍,后系尾巴。
坐鞧:辕骡屁股后下方的一根皮带,防止它退到车下。
边股:拉稍牲口使力的绳子。
笼头:牲口头上套的。
笼嘴:牲口嘴上戴的。
嚼子:牲口口里系的小铁绳。
拍绳:拉稍牲口,左右各一根,作用等于汽车方向盘。
文字责编:康所平 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