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与分形几何(上)
在说清楚分析心理学与分形几何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先说明什么叫分形几何及其重要概念——分形维度。
早在17世纪,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G.W. Leibniz,1646-1716年)就曾思考过递归问题,虽然当时他误认为只有直线会自相似。1872年,被誉为“现代分析之父”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K.T.W.Weierstrass,1815-1897年)给出了一个具有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这种非直观性质的函数例子,其图像在现今被认为属于分形几何。1904年,瑞典数学家冯·科赫(N.F.H. von Koch,1870-1924年)不满意魏尔斯特拉斯那抽象且解析式的定义,便用更加几何化的方式,在其名为“关于一个可由基本几何方法构造出的、无切线的连续曲线(Sur une courbe continue sans tangente,obtenue par uneconstruction géométrique élémentaire)”的论文中,描述了一个类似函数之构造方法;由于冯·科赫最早描绘出这一分形曲线,故后世以其名命名该函数图形为科赫曲线。
要想完全明白科赫曲线等分形几何图形之维度,在此有必要额外做一些简单的解释。若某图形由边长为原图边长1/a的b个相似图形所组成,则称
而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中,建立于直角坐标系之欧几里得空间中图形之维度称为代数维度。如果一个空间的坐标至少需要n个变量来表示,则该空间的代数维度就为n。比如说平面需要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变量,因此平面是二维的;球面需要经度和纬度两个变量来表示,因此球面也是二维的;而球体需要经度、纬度和深度三个变量,所以球体是三维的。
如下图所示,针对分形维度列举数例:
(1)将线段平分为4段,则每小段长度皆为原长之1/4,此时a=b=4,故线段的维度
(3)想象切一块豆腐,若在纵、横、竖三个方向各在中分线切一刀,则会得到8个完全全等的小豆腐块,而每条边的边长是对应原豆腐边长之1/2,此时a=2而b=8,故豆腐(代表立方体)之维度
但在分形几何空间里,拓扑维度与代数维度往往差异很大。以科赫曲线为例,如图所示:
现代集合论之创立者、德国数学家康托(G.F. Cantor,1845-1918年)也给出一个具有不寻常性质之实直线子集,即康托集,今日也被认为是分形;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康托之研究成果不但得不到其他数学家之认可,还受到以其导师、德国数学家与逻辑学家利奥波德·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1823-1891年)为首的众多数学家之长期攻击;康托因此患上抑郁症,不久后精神失常,并最终死于精神病院。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W.F.Sierpiński,1882-1969年)于1915年构造出了谢尔宾斯基三角,来年又构造出了谢尔宾斯基地毯;法国数学家列维(P.P.Lévy,1886-1971年)于1938年在其论文《Plane or Space Curves and Surfaces Consisting of Parts Similar tothe Whole》中将自相似曲线之概念更进一步地推进,并描述了一个新的分形曲线,即Lévy-C形曲线。
谢尔宾斯基三角
Lévy-C形曲线
虽然分形属于数学构造,但其同样可以在自然界中被找到,这使得它们被划入艺术作品之范畴。此外,将、曼陀罗佛塔与三维分形图相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自相似之结构不断重复。
典型的古印度金刚宝座式塔
南传佛寺笋塔
浙江杭州西湖夕照山之雷峰塔
六幅某些选手曾在分形几何大会上获奖的三维分形几何图
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经幢式塔、宝箧印式塔等,都具有“自相似”结构。楼阁式塔、覆钵式塔、经幢式塔与宝箧印式塔纵向层层相似,而密檐式塔与金刚宝座式塔不但纵向层层相似,而且底座之横向水平褶皱也自相似。正如我们在本书绪论部分介绍关于南传佛教建筑结构时所指出的,古印度哲学观视宇宙为完整而自相似结构,其寺庙(不单单是寺院)之经典造型充满了自相似结构之锯齿状或层层褶皱之“盖帽”,并在后世演化为佛塔或佛殿屋顶上之塔尖。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
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
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
过街式塔、经幢式塔、宝箧印式塔
若研究曼陀罗,就会发现,其中也充满了自相似结构,如在宗教建筑之文化与心理意象(十二)曾介绍过的曼陀罗“文殊菩萨法性敕自在—金刚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