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与“冰冰”:贪凉过度会伤肾
今天是中伏的第5天,不知道大家这个夏天过得怎么样呢?
近几日因为几场雨,北京的天气还是相对凉爽舒适的,可是屋外不时响起的蝉鸣声,还是提示着我们现在是夏天。
夏天解暑都谈得太多了,其中解暑方面有一些误区,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写过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暑天辨暑:这些“解暑方”不治暑。
夏天大部分时间是暑热难当的,人们总是很向往寒凉。于是,空调、电扇、冰水、冰激凌、冰西瓜、冰啤酒之类大受欢迎。
大家解暑都有妙招,我在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即使是夏天,或者说正是因为是夏天,贪凉过度的后果很严重哦!
大家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吧——贪凉之后,有可能腹痛腹泻,体质稍微弱一些的,来一场胃肠型感冒,这是即时的后果。
大家能感觉到,贪凉会引起脾阳虚,内则运化失司,寒湿不化,引起腹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虚,则卫阳不充肌肤,外则御邪不能,风寒内侵,则恶寒发热。
不仅如此,我要告诉大家,贪凉过度的最终后果则是伤肾。
房劳过度会伤肾,地球人民都知道,大家对“恐伤肾”也有所耳闻。但为什么贪凉过度也会伤肾呢?这要从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说起。
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是由于阳气的变化所引起的。
夏天阳气是向外向上的,因为阳气到了地表,地下的阳气当然就少了,所以地面温度增高,地下温度相应降低,人们感觉到了地表的炎热,地下的井水却是很凉爽的。
而冬天阳气是向内向下的,因为阳气到了地下,地表的阳气自然就少了,所以地表温度降低,而地下温度升高,人们感觉到了地表的寒冷,地下的井水却是温暖的。
人体阳气的变化和自然界是同步的。
夏天人体的阳气也是向外向上的,因为阳气都到了体表,体内的阳气自然就少了,人们感觉到身体是热的,但体内却因为阳气减少而呈现偏于寒冷的状态,但是体内的偏寒是人体无法感知的。
这时如果因为体表的炎热难耐而大量进食的寒凉冰冻的食物,就会使体内呈现雪上加霜的局面,人体内部的阳气会因为冰冻食物而大量消耗。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因而上,卫外者也。”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大宝论》中提到“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大家可以看到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而肾为先天之本,内藏人体之元阳,换言之,肾阳恰恰是人体阳气的根本,阳气消耗过度,最直观的是伤及脾阳,久而久之,最终损伤的便是肾阳了。
民间流行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萝卜是凉性的,冬天吃萝卜就是因冬天外表寒体内热,吃萝卜可以清内热;姜是热性的,夏天吃姜是因为外表热而体内寒,吃姜可以温补体内的阳气。
《黄帝内经》中还有一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虽然历代医家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它在一方面提醒着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因为夏天炎热就一个劲地吃凉的,用凉的,洗凉水澡,而是要有一个度。
相对而言,夏天比冬天更加有“损伤阳气”的机会,所以,需要强调“春夏养阳”,解暑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分寸。
那需要怎样护阳呢?是不是就要捂被子穿长袖呢?这也是开玩笑嘛!
前段时间的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说是产妇坐月子期间被热得中暑了,这是一个悲剧,也提醒我们,解暑、护阳都需要有一个分寸。
夏天体表温度高,“阳加于阴谓之汗”,夏天就是比其他季节容易出汗,那么,在夏天穿宽松透气舒适的衣服,使汗出畅快,体表的温度自然就会散出去。
关于具体应该怎么度夏,《黄帝内经》已经告诉我们了,大家可以看之前的文章:《黄帝内经》告诉你:夏天应该这样过!
解暑,护阳都要把握一定的分寸,相信这样你会过一个不那么凉爽,也不那么炎热,但是健健康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