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审美化的《道经》

内容提要

《兰亭序》犹如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太阳,耀眼夺目、万古长烁地高悬于中国乃至世界浩瀚永恒的文化天幕上,普照着人类文化世界。究其原因:它不仅完美体现了纯粹的艺术——中国书法之美,而且文辞优美,是魏晋散文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再现了魏晋名士风流,更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审美化表现。

一、道家思想的书法化

《兰亭序》无论从书写的点画、节奏、章法,还是从书写者的个性气质、书法的意境都表现了形而上的“道”这一本体论思想。道家思想中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指“宇宙的本体”,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道”存在于纷杂变化的宇宙万物之中。

1.《兰亭序》的点画极尽变化之态:或如“高空坠石”、如“游鱼跳波”、如“星子悬空”、如“龙飞九天”、如“虎踞凤阕”、如“大鹏展翅”、如“处子照水”等等。这些波谲云诡、形态万象的点画,无不体现着自然而然的道——不着痕迹,而痕迹无处不在。

2.《兰亭序》的书写节奏,极富音乐性。从墨迹可以看出:书写过程,缓急、行止、虚实、收放等等、气韵贯通。如一曲中国古典乐曲,也如一套完整的太极拳。这些阴阳对偶的矛盾体统一在一幅书法作品中,不就是“附阴而抱阳”“虚实相乘”“有无相生”的具体、形象体现么?

从《兰亭序》的书写节奏感来说,前半部分舒缓,后半部分兴酣,前半部分飘逸,后半部分婉转深沉。

例如第一句的“永和九年”四个字,第一个字,就非常舒缓,几乎就是用楷书写出来的。

这个字的节奏定位,就使得后面的六行字都非常舒缓,这种舒缓从容的节奏,基本上就把《兰亭序》不激不厉的节奏韵味给定了一个基调,所以,后面的节奏结字,也就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

但是,《兰亭序》的妙处就在于,他的章法节奏变化,是根据每一行的布局舒缓之中又穿插一些自由和激越的。

例如,第一行的永字比较舒展自在,而写“和”的时候,有做了一定的收敛,写九字,又舒展开了。我们仔细看,每一行基本上都是张弛有度,在收放之间舒缓行笔的。

3.《兰亭序》在章法上,曲中求值,一字之间,一行之间,数行之间欹正、避让、错落、黑白等,在动荡之间体现和谐匀称;在惊险之中取得平稳宁静。如“崇”之欹侧、“人”之险崛、“丑”之扁平、“和”之左疏右密、“得”之上紧下松、“或因寄所托放浪”几字中正;“形骸”左倾;“之外虽”右摆。

但整幅作品在直觉上又是浑融自然,这正如流水一般,时而平静,时而奔放,时而曲折,时而舒直,但最终归于道,归于自然,归于宁静,这正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乃天下至柔之物”“柔弱胜刚强”的印证。

4.《兰亭序》的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趣,是中国艺术中,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统一后形成的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我们以艺术直觉来审视《兰亭序》,我们很容易就会置身其中,展开无限的想象,点画、节奏、章法似乎鲜活了起来,仿佛有了生命,万象丛生,但有是不明确的,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也是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的体现。

二、《兰亭序》是以至臻化境的书法艺术书写出的精致动人的文字。精致动人的文字表现了晋人外观自然,内省自我的人生宇宙观。《兰亭序》叙事、写景、议论自然交融,如一首曲子,续续而弹,文章第一段叙事,以骈文的形式交代农历三月初三“修禊之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交代时间、地点、人事。紧接着写自然环境,四字句并行,既描写了集会的自然环境,又交代了参会的人员及主要活动,短短数字,毫不拖泥带水,凝练地再现了兰亭集会。

在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间,王羲之却悲从中来,也许是借了酒兴,他产生了对短暂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的形而上地思考。“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他没有沉浸在这种悲观主义色彩之中,而是辩证地去感受宇宙生命,站在整个大宇宙的变与不变中看待自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并能清醒地认识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在悲观中领悟到道家思想的逍遥。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如苏东坡在《赤壁赋》所说:“以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