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学案
一、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期间写的一首新诗。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十月革命也接连爆发,他受其影响决定从日本渡海回国,面对浩瀚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这他的胸怀。于是诗人笔下出现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 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三、学习字词
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
四、学习课文
(一)整体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二)内容探究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三)诗歌形象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四)诗歌主题
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写作艺术
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微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是我自己在心理学上求得的一种解释,前人已曾道过与否不得而知,将来有暇时拟作详细地论述。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
真正的诗,真正诗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哀情、抑郁。我们读了,都足以增进我们的人格。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这种冲动接触到我们,对于我们的人格不能不发生影响。人是追求个性的完全发展的。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
总之,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的裸体更好!拘于因袭之见的假道学先生们看见了罗丹的裸体雕像,恐怕不是狂吠起来,也要掉头不顾了;他们只讲究的是“衣裳哲学”,所谓“只重衣冠不重贤”。
(郭沫若《论诗三札》)
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在他的影响之下,应着白华的鞭策,我便作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粲》《天狗》《心灯》《炉中煤》《巨炮之教训》等那些男性的粗暴的诗来。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
1.在文中圈出郭沫若的主要观点。
2.举例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在哪些方面佐证了以上观点。
答案:
1.例如: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真正诗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哀情、抑郁;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是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任感情的宣泄,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以惠特曼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