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取消施工图审查”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的内在联系!

01

楔子

山西、南京、青岛(西海岸新区)取消图审后,近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取消施工图审查。

一线城市取消施工图审查的示范作用非常大,全国取消“审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而所有的设计人员(项目负责人)却越来越紧张。大家都在担心“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这个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实良子也很关心这个事情,不然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了。到底“取消施工图审查”“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02

正本清源

在展开两者的关系的论证前,我想先把这两者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在那里、如何配套应用等问题一揽子说明下。

01. “取消施工图审查”的目的是精简审批环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被明确。

02. 图审取消之后,政府就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出了一系列的”补强措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等。

对于上述专有名词,良子也是陌生的,所以查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明晰。

这些术语连起来要表达的大致意思是:审图取消之前是事前100%监管现在转变成事中和事后监管,随机抽查。
对每个项目的申请人进行信用分级、建立信用档案(类似芝麻信用)。对于信用好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审批通过;对于信用差的,要进入黑名单,让其无路可走。
从大的指导思想来说,没有问题。那为什么所有的设计人员都那么紧张呢?难道图审没取消前,图纸的质量就不用设计人员负责吗?只有审图公司才能把关图纸质量吗?
答案显然不是,那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03

挡箭牌

审图制度取消前,审图公司在把关图纸质量的同时,对于设计公司和设计人员来说,还有“挡箭牌”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可贵。
我们的业主(甲方)不管是公的还是私的,总是能够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而设计师在这个博弈中,完全处于下风。毕竟我们都是靠画图养家糊口的,一旦不配合就断了生计。
而设计单位在员工和业主的博弈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充当的是看客和“和事佬”的角色,也无法阻挡业主的无理要求。
前段时间, 柏涛员工殴打甲方代表的事情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因为不合理的要求。我相信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爆发吧,后面这个员工只能在公司的调停下回家休息,反省!

方案公司不涉及到终身责任的问题都这样了,而做施工图的设计公司就更没反抗能力了。还好有审图公司,图审不取消,设计人员可以把责任推到审图老师身上
X总,你看,不是我不想改,是审图老师挡你们的财路。他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呀。我们还是正规来,行不?

现在图审取消了,这个无理要求,设计师可就挡不住了哦。毕竟你不按照业主的无理要求来,自然有“不怕死的”愿意接。因为出问题不是“现世报”,而且还有个概率问题在里面。
这个你不做,那个你也不做,只有等着饿死了。就算你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们公司老板也不答应啊,他还要买豪车,住豪宅呢。
也许有人会问,五方责任,业主责任更大,就不担心嘛。答案是是业主的老板不担心,项目负责人还是害怕的,但一样的道理,还是要吃饭啊!
一直以来,审图公司其实是充当了“挡住甲方无理要求”的作用,解决“强条”只是它的副作用。现在好了,审图取消了,改由建筑师负责了,还是终生负责。这才是设计人员战战兢兢,对审图取消意见那么大的原因。“操着白粉心,挣着白菜价”的表述,真的很形象。

04

市场走势

既然取消审图已经成为必然,那么后续设计市场将走向何方呢?
我做了几种假想:
第一种,设计师被迫签城下之盟,兜进所有的不合理要求,承担随时“爆雷”的终身责任。建筑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事故不断,牢中“五方责任制”的五方人员,人满为患。政府被迫改变现行政策,谋求出路。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最小的,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可能市场会出现专门背锅的公司和个人,用其有限的“终身”狠捞一票,然后消失。而大多数的建筑师变成了代工者。
第二种,建筑师联合起来,不同意任何的违规操作,业主无奈、变得越来越规范,温顺的和小绵羊一样。建筑市场变得异常规范和安全。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有多少次建筑师们在屏幕前同仇敌忾,但是回到生活中,又不得不英雄气短啊。当然这样的“害群之马”不会少,既是生活的无奈,更是人性的使然
第三种,市场开始分化,一部分设计师抵制住了“威逼和利诱”,另一部分选择了妥协,建筑市场还是事故不断,政府默认这种状态。

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国有大院的设计师可能会做到合规合法的做项目,因为项目本身都比较“干净”,项目都是政府投资,业主也不愿意为了“公家”的事把自己搭进去。所以大家可以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大家相安无事。

民营院多数做的私人开发的项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人的本性,也是商业的本质。设计师基本无法反抗,只能兜进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一定会出现一种新“形态”(机构)来取代图审机制,我认为是保险公司。国外也是这么操作的,给项目买保险。深圳的文里就提到了保险制度。

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也是盈利性质的,它虽然是个博概率的行当,但老是出事故,也赔不起啊。那怎么办呢?

如果我是保险公司,我会成立一家审图机构,来评估每个投保项目的质量情况,控制风险。对于违反强条的,要么不同意投保;要么天价保费博不出事的概率。

因此,我大胆假设,保险公司将成为设计师拒绝业主无理要求新的“挡箭牌”建筑市场审批即使精简了,但项目的进度并不会显著加快。

05

业务分类

回到现实中,我梳理了一下大家目前会碰到的实际项目。我将其分类并标注了危险级别,供每一个从业者参考。

第一类:政府投资类公建(低危)

此类项目一般都是地标或者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请一些大师大院操刀。在博弈过程中大师大院还是很有话语权的,能够保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操作。

另外,这些项目与执政者的“前程”息息相关,不能出事,一定要确保安全。

第二类:政府投资类旧改(中危)

城市更新的声浪越来越高,此类项目出现的也越来越多。但受限于政府预算和项目影响力,业主还是会提出一些“强人所难”的要求,你还无法完全拒绝,毕竟国有院也不是你们一家。还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做好说服工作,把项目做到合规合法。

第三类:民营投资类住宅、商业(高危)

前文也说到了,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越是做的大的,改革开放的越彻底,路子也越“野”,这类项目要做到完全的合规合法比较难。而大多数的民营院赖以生存的都是这类项目。所以,赶紧把保险买起来吧,另外经常烧烧香,期待不要出事情了 。

第四类:民营投资类改造(最高危)

这类项目一般体量不大,房子(既有建筑)又在那里了。业主会觉得风险很小。

其实,恰恰相反,这类项目风险最高。而且流程繁琐,我还特地写了一篇流程的文章。《“既有建筑”装修流程,你也许想了解!

不仅需要前期资料齐全(不全的要补充全),还要进行法律风险的规避,千万不要装在“装修”的外衣里做改造。“昭化路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可能还有一些业务类别也有风险,良子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参考着看!

06

结束语

对于已经到来的“建筑师终生负责制”,设计师们无力反抗,但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应的项目保险制度,把整个体系完备起来,也免除设计师的后顾之忧。

对于业主的“不理性要求”,设计师们也无力抗争,但希望业主代表们也掂量下风险,不要一意孤行。不要用牺牲自己和家庭的代价为老板背锅。

对于设计师“终生负责制”,设计师们还是欢迎的,毕竟和国外国际接轨了。但请“权力”和“义务”对等起来,把10年不长的设计费提起来,用制度来保证和国际看齐!

最后,建筑师们,把我们的内功修炼起来。要想真正负责,还是要打铁自身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