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之十四)——绍兴不应忘记他们

绍兴不应忘记他们!

他们是谁?他们是一群外来和尚,一群非同寻常的外来和尚。

倘若没有他们,大禹的归宿地就势必成为千古之讼;倘若没有他们,无神论的开山之作王充的《论衡》早已沉于海底;倘若没有他们,王羲之也就无法登上无人撼动的书圣宝座;倘若没有他们,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徐渭也许成为惨遭闲抛闲掷的荒漠沙粒……

名城绍兴的灿烂光环,诚然来自本土历代名士的光辉业绩。然而倘若没有他们这一群外来和尚的发现推崇传播光扬,名士的光辉或许是昙花一现,或许是尘垢秕糠。

大禹以其治水之功成为古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后人由衷地赞叹感激:“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龟乎!”——大禹功高德远!如果没有大禹治水,我们恐怕早已变成鱼龟了。

大禹治水13年,足迹遍布各地,他的遗址也遍布九州,其遗址和纪念建筑不仅数量忒多,而且分布甚广,遍及大江南北十余省。“禹穴”是大禹人生航程中最重要的停泊港湾,如今留下名正言顺的禹穴就有四处:四川北川禹穴是大禹降生之地;浙江绍兴禹穴是大禹下葬之地;湖南衡山禹穴是大禹藏书之地;陕西石泉禹穴是大禹憩息之地。至于禹庙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特别在唐宋时期禹庙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后,建禹庙呈风起云涌之势,使禹庙数量大增。

走在四千多年前的大禹,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朦胧模糊、扑朔迷离的背影。人们听到的关于他的身世和经历,除了神话,就是传说。在《尚书》、《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文献上虽对他有一些记载,却是零星而残缺。将大禹纪念地定格于绍兴,应该归功于两位伟人:一位是勒石记功的秦始皇,一位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秦王嬴政出游,在现绍兴境内,“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颂秦德”。此刻石世称“会稽刻石”,由于系由李斯撰并书,故俗称“李斯碑”,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

然而对秦王的会稽之行的记载,还是有赖于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在其不朽巨著《史记》中不仅将“会稽刻石”的来历及全文载入《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在《史记卷二·夏本纪》中记下了夏禹业绩和夏王朝兴衰。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名山会稽。因此夏朝初期,“禹封泰山,禅会稽”,在泰山举行祭天典礼,而祭祀土地神即国土之神的典礼,就选择在会稽山举行。按禹的遗嘱,他死后也葬于会稽。司马迁是真正为大禹纪念地一锤定音的外来和尚。

曾奋笔写下《讥俗节义》、《政务》、《养性》和《论衡》等四部著作杰作的东汉会稽上虞人王充(公元 27~96),以其独树一帜、光芒四射的巨篇,以及横扫迷信、涤荡虚妄的高见,为中华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的是,前三本书均已亡佚。所幸的是,最重要的一部共计85篇、20余万字的哲学著作《论衡》,除佚亡《招致》一篇外,近乎完整地得以保留,流传于今。对此又不得不感谢几位外来和尚。

在王充死后的近百年里,《论衡》仅局限在江南一带转抄传读,一直没有机会传到政治文化中心之地中土(中原),自然也未能被学界所了解、关注和重视。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因在朝廷得罪权贵,于公元178年避难江南。人在会稽其地,闻说王充其名,蔡邕为访求其遗著而到上虞,如愿获得《论衡》,遂将书密藏而归。蔡邕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感受益匪浅,称“真乃奇书也”。于是《论衡》不胫而走,在儒林中广为传读、传抄,从此官方与民间都有收藏。

其后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曹魏司徒王朗,被汉献帝任命为会稽太守,在任四年期间,又得《论衡》其书,如获至宝。蔡邕、王朗二人对于《论衡》“北上”,功不可没。从汉到唐,谢夷吾、虞翻、抱朴子等文人学者,都将此书认为是一代伟著。

    东汉的外来户王羲之缘何能在绍兴一篇成“圣”,有赖于三朝至高无上的外来和尚——三朝帝王的推崇。王羲之“书圣”的成名史,在于历史上出现过的三次大规模学王高潮。

第一次学王高潮是在南北朝时期,主推手是梁武帝萧衍。尽管梁武帝把当时的书法排位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但他的评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成为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学王高潮在唐朝,主推手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史称唐太宗秘派监察御史萧翼诱使王羲之的七世孙辨才出示《兰亭序》真迹,从而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太宗得之,下令当时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临摹,从此得以传播。而真迹则殉葬于昭陵,使王羲之的不世之作遂成绝响。

    自宋太宗赵光义起的宋室300余年间的诸帝王,掀起了第三次学王高潮。由于宋代诸皇帝都对王羲之,对《兰亭序》重视,使当时出现了士大夫家家都有《兰亭序》刻石的局面,丞相游氏一人就收藏了《兰亭序》各种版本上百种。这在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帝王推崇的学王高潮,一步步夯实了王羲之千古“书圣”的盛名之基。

    到宋朝时,王羲之已经被推上了“书圣”地位,明清以后只是承唐宋之余波而已。在中国书法史上,以帝王之尊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一例。

一代奇才徐渭去世前后,一件怪事出现在浙江一带,那里的书香人家家中,相继挂起一幅幅署名“田水月”的字画。此人的作品骨力苍劲,画风狂放,水墨淋漓,意境深远,透着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绘画艺术,引起了著名文学家、明朝文学一大流派“公安派”的领袖袁宏道的注意。作为一位文坛领袖的他,几经查询也始终未能弄清这位“田水月”究竟是何方仙家。

在徐渭去世四年之后,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五年到绍兴访问好友、哲学家陶望龄。一天晚上,他坐在陶家书楼,漫不经心地浏览他的藏书,无意中发现了一卷纸粗质劣、字迹模糊的《阙编》诗。在灯下翻阅几首之后,竟大为惊叹,急问作者是今人还是古人,这才使已成烟尘的徐渭终于浮出史海的水面。

从未与徐渭谋过面的袁宏道,逢人便称道徐渭“有明一人”,应列明代第一。在了解徐渭的不幸身世及其超人的才略品行后,怀着由衷钦佩和深刻同情的心情,决定为其刊印文集并为之立传。在被收录于《古文观止》的《徐文长传》一文中,袁宏道为徐渭的平生不得志而三发叹息之声:

(文长)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恃才傲物,世间一切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然而却始终没有机会一展身手。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诗坛的领袖人物,文长都加以贬叱,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使人感到悲哀!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然而文长最终却因在生前的不得志,怀着一腔怨恨而死去了。

在结语中,袁宏道记下了他和徐渭之友梅客生说的一段话:“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并引发了他的又一次悲叹: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正因为徐文长是无处不奇特的人,无处不奇特,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无处不艰难坎坷。真是悲哀啊!

惺惺相惜,大恩大德。袁宏道出于公心,出于爱才惜才之无私之心,打捞抢救了沉没于史海之底的“有明一人”徐渭,才使一颗璀璨的星辰跃升古城,光照中华。

“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尽管古城还熟视无睹

却因他乡名人的盛赞

惊动了整个中国——

(0)

相关推荐

  • 绍兴大禹陵

    大禹是中原人,在阳城一带建立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开启了中华家*天下.就是现在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登封的阳城遗址.王城岗遗址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一带.大禹最著名的不是建立了中华第一个 ...

  • 会稽山之旅:散心放松游玩,俯瞰绍兴全景

    提到绍兴,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山水风光,其次就是故居和乌篷船了,其中比较热门就是会稽山景区,会稽山还有个名字叫大禹陵,大禹陵在古代被称为禹穴,是华夏民族的立国之祖,也是大禹在中国唯一的纪念墓地.它背靠会 ...

  • 【每天老照片】-1万-3833-1906年浙江绍兴老照片 大禹陵兰亭百年前的风貌

    分享一组清末民初时期的浙江绍兴老照片 ,让我们得以看到百年以前鄞县太白山天童寺及阿育王寺美丽风光的. 本组照片出自日本常盘大定 & 関野贞 合著<支那文化史迹>第三辑.该书图片基本 ...

  • 【原创摄影】古越绍兴(大禹陵)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绍兴城区3公里.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五)----《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 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 ...

  • 盘点绍兴王陵,皇帝陵,将相、名人墓园!有的宏伟大气,有的杂草丛生...

    作者丨月老 明日清明 扫墓祭祖向来是 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传统 说到扫墓 在绍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许多王陵,皇帝陵 将相.名人墓...... 你知道多少? 01 大禹陵 全国文保

  • 天星风水二十四山吉凶应事篇

    风水四大贵峰:   丑.未.辰.戌四方高 风水四大财库:   丑.未.辰.戌四水流                                                 24山吉凶应事 子山 ...

  • 【小巷记忆之十四】湿雨仓街听风寒

    雨中的仓街,在这个冬天显得有点孤冷. 已是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的印象异常冷清,稀少的行人,残旧的小巷,感受不像是在一个城市,倒有几分农村集镇老街的寂寥. 小巷的两侧是低矮.破落的老房子,斑驳碎陈的小 ...

  • 二十四山吉凶应事

    子山 五行属水,代表耳朵和肾,膀胱等秘尿系统,若犯煞影响性功能,出耳聋之人男风流好赌,应吉有出官信息,二房发富.砂形破军的是寡妇,贪淫破家. 丑山 丑,纳卦于兑,为少女.为小房,年龄相当于20岁.丑, ...

  • 南京记忆(十四)

    南京记忆 (十四) 我们用了整整两篇文章的篇幅去介绍了明故宫的历史.建筑形制和建造风格.利玛窦曾言:此一城市之(北京)规模,其房舍之布置计划,其公共建筑物之结构,以及其防御工事等,均远逊于南京.南京明 ...

  • 【大荔文学·散文·杨梦宏】金华研学游 ——温馨大中记忆之十四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53 金华研学游 --温馨大中记忆之十四 文/杨梦宏 大荔中学的青年才俊李志忠可谓数学奇才,智慧超群.所带班学生高考成绩突出,荣获大荔县高考突出贡献奖. ...

  • 二十四山中线应凶

      二十四山的中线,即坐山朝向一点都不兼,在风水上叫做"坐山空亡",地理家对此均忌用,所以在定向立坐之时,总是会兼左或兼右,以避开"坐山空亡". 如果阴阳宅定向 ...

  • 魏瑞金:东北的记忆二十四 唯美雾凇

    [总第130301期] 东北的记忆二十四 唯美雾凇 作者:魏瑞金 说起雾凇,人们首先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吉林雾凇. 我要说的雾凇,是乌苏里江支流的七虎林河两岸,在冬季合适的气候条件下,也会形成美丽的雾凇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十四 儿时的玩具》

    [总第040502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十四  儿时的玩具 作者:魏瑞金 儿时的玩具很匮乏,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机械玩具,电子玩具,塑料玩具,木制玩具和毛绒玩具等.玩具开发者,还在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玩具.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吕群 朱克融 王涯 温造 李宗闵 柳公济 王涯 王潜 韩约 王氏 王哲 杜牧 卢献卿 卢骈 封望卿 崔彦曾 崔雍 庞从 吕群 唐进士吕群,元和十一年下第游蜀.性粗褊不容物,仆使者未尝不切齿恨之.时过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