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九    

师曰:吸而微数,此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吸气微数,此中焦盛实,肺气不降,下之腑清而气降,则愈矣。若中虚而吸数,此气败而根绝,法为不治。气逆于上焦者,其吸促,气陷于下焦者,其吸远,此皆中气之败也,升降失职,最难治也。呼吸动摇振振者,真气拔根,脱亡不久,此不治也。

1 上焦者,肺胃之逆,气逆而不降,则见吸促,下焦者,肝脾不升,气陷于下而不升,则见吸远,总是中气不交,则病难治。吸不达肝肾,木郁风动而振摇,此阳气拔根而亡脱之状。难治。

2 此也闻而知之之法。

脏腑经络十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如肝虚得春而愈,心虚得夏而愈,燥盛得湿而愈,湿盛得燥而愈也。五脏之病,各有所恶,恶则不喜,本其所恶而反得之,则随其所不喜而为病。如病者素不应食,是食为所恶,而反暴思之,是必脏腑之发热也。

1 此问而知之之法。

脏腑经络十一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诸病在脏,欲攻下之,当随其所应得而攻之。如渴者,是内有湿邪,格其君相之火,上烁肺津,应得猪苓汤,则按法与之也,余皆仿此。

1 诸病在脏者,风湿寒也。当随其所应得而治之。假如病消渴,渴因湿得,猪苓汤利小便之法以泻太阴之湿,湿泻则渴止。

2 此也问而知之之法。

脏腑经络十二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寸口脉动者,因其五时而动,如木旺于春,则肝脉动,火旺于夏,则心脉动,金旺于秋,则肺脉动,水旺于冬,则肾脉动,土旺于四季,则脾脉动也。动者,一气独旺,鼓动而有力也。脉即应时,四时各随其色。假令春季肝旺,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应时之色脉,是木衰而金贼也。凡色不应脉,皆当病也。

1 春则肝旺,脉弦色青,夏则火旺,脉钩色赤,秋则金旺,脉毛色白,冬则水旺,脉石色黑,此为四时之脉与其色。论

论;肺脉毛,或是肺脉浮或浮涩之义。

2 此望而知之,脉而知之之法也。脉色相参。

脏腑经络十三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气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1 冬至起,六十天为一甲子,每一甲子时令之气,对应六经之气。六经六气,六甲子也。每一甲子之经气,都有太过不及。

2 有未至而至者,是甲子不至而经气至,有至而不去者,甲子至而经气不去。

有至而不至者,甲子至而经气不至,有至而太过者,甲子至而经气太过。

  总之,甲子之时令至,而经气太过或不及。或甲子之时令不至,而气太过或不及之义。以其时应其脉而诊之。

3 天人同气,人之六气,随天之六气而递迁。人气不正,则脉不应时,而太过不及之诊见矣。此切而知之之法也。

论;本条接上条,对应王时之脉,四时之脉。脉不应时,皆当病也。

脏腑经络十四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寸在前主表,尺在后主里,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表病则腰痛背强不能行,足太阳行身之背,挟脊抵腰而走足也。里病则短气而极,手太阴肺主宗气而行呼吸也。前后俱浮,则表里兼病,肺之脏与太阳之经气逆而不降故也。

1 浮在前者,其病在表,此为太阳伤寒。(以太阳篇理法治之则可)浮在后者,其病在里,也是伤寒,脉阴阳俱(浮)紧之义,浮者表闭,浮在后者,经脉束迫,表病则腰疼背强不能行,足太阳行身之背,挟脊抵腰,而走足也。表病则腰痛背强不能行,里病则短气而极也。 

前后俱浮,表闭里郁,则表里俱病,太阳之经,皮毛外闭,内遏肺脏之气,上逆不降,必短气而极。太阳表寒闭其肺脏之里气,故俱上逆不降也,必短气而极。(表里俱病而发哮喘)

2 本条是切而知之之法。前后俱浮,表闭其里,表里俱病。

论;太阳经病,必见脉浮,此参考《伤寒》太阳十九二十两条提纲。

脏腑经络十五

问曰: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1 沉大而滑,沉则为肾水之实,滑则为肝木之气之陷。水寒则木陷,木气欲升而不能,则见沉滑。水寒之沉与木陷之滑相抟,必伤中焦血气,(水木合邪,而贼中气)血气伤深而入脏即死,伤浅而入腑即愈,此为卒然厥仆。寒(阴)沉入脏,则唇口青而身冷,阳滑入腑,则身和而自汗出。唇舌者,肌肉之本,唇口青者,是土败而木贼,身冷,是火败而水旺,此为脏阴之盛,入脏即死。如身和,汗出不冷,此为腑阳之盛,入腑即愈也。

2 厥者,中气不交,阴阳不相顺接也。卒厥者,卒然厥仆也。水寒土湿,阴盛而厥,故发卒厥。水寒木陷,则脉沉滑,沉滑相抟,贼伤中气,则见卒厥。沉滑之脉,也是互搏,沉实滑微,则入阴脏而死,滑大沉虚,则入阳腑而生。

3 此切而知之之法。水寒之沉,木陷之滑,大者,沉滑相抟之义,也或为阳明之阳虚。

脏腑经络十六

问曰:脉脱,入脏则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1 脉脱者,脉虚脱而不实也。入脏者阴胜,则死;入腑者阳复,则愈。

  凡病在外者伤浅,可治;入里者伤深,则死。浸淫疮,解见卷十八“疮痈”。

论;脉脱,则阳气虚微,阳陷入脏则死,阳微入腑则能生,升则发于外,陷则沉于里。

2 此也切而知之之法。所谓四诊也。

3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内经》言百病生于风也。生则为风,郁则为害。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六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 ...

  • 《金匮悬解》——四诊之法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1 此是先救新病还是先治旧疾之先后顺序.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

  • 《金匮悬解》李可老中医——治疗癫痫医案

    附二,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医案.选自<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 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有个男孩,13岁,生下来后由于脑部受伤,诱发癫痫,严重的时候一天三十多次,折腾的孩子命 ...

  • 『中医古籍』金匮悬解

    作者:黄元御 清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自叙 自叙 后叙 后叙 叙 叙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卷二・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 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 十九章 积聚 二章 卷三・外感杂病 中风历节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倪海厦老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是最基本的一个功夫,也是最深的一个功夫.所以你要深入地了解就会知道,中医对"望闻问切"--四诊呢,在一开始,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