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聊一些我读书的感受吧。
1
从十几年前走进大学起,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断断续续读了一千多本书。
如果说有什么感受,第一条,也是最大的一条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是非读不可的。
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你不喜欢读,就放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喜好不同很正常。
拿我自己来说,早年间,我曾经试过很多次,想要通读《红楼梦》,但是每一次都失败了,搞得心里很焦虑,很有负罪感:
这可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四大名著啊,我竟然都读不下去,太失败了。
有意思的是,我读不下去《红楼梦》,但《金瓶梅》我却非常喜欢,最近四五年里,每一年都会拿出来重读一遍。
慢慢我也就想开了,有些人生来就是喜欢吃大蒜,不爱喝咖啡。不必强求,也不必内疚,有那个时间和自己较劲,还不如把喜欢的书拿出来重读一遍。
你的蜜糖,我之砒霜。
就像谈情说爱,有些人长得那么帅,那么漂亮,但是你偏偏就是喜欢隔壁家的傻根傻姑啊。
至于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名人推荐“一生必读的50本书”“绝对不可错过”之类。
十个里面,估计有八个他自己都没有读完。
再说了,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境遇、口味、情感都不同,他推荐的“必读”,也只是他认为的。
我们拿来参考可以,照搬就是没脑子了。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的,正如也没有什么人,是非你不娶不嫁的
2
没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但我们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品味,这是我的第二点感受。
许多人一辈子,读了成千上万本书,故事会读、红楼梦也读、侦探小说也不嫌弃,像一个来者不拒的杂食动物。
这也算是一种读书风格,当然没有错。但我个人的经验是:
人生之涯太短暂,好书浩瀚如烟海,非常有必要确立自己的品味,强化自己的偏好,这会让你获得更大的阅读快感。
而且,很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品味,是你打造独特性的关键。
从最功利的角度说,大多数人读书,主要目的还不是为了放松,而是希望通过阅读,增加一点见闻、知识。
要做到建立品味这一步,就要在读书中,尝试着寻找自己的兴趣、偏好,有所取舍。
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比如你觉得自己对“盗墓”题材的小说有兴趣,那就主动多找一些,集中读一读,想一想它们的桥段设计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这本你读的很舒服,那一本你放弃了。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就强化了偏好,很自然就会成为盗墓的高手了。
再拿我个人的经验来说。
我最开始喜欢读的都是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但读着读着,觉得它们安慰人心可以,要回答现实困惑不够。
于是,我有意识地将阅读的中心转移到了社科类作品上,更具体的说是转移到了当代中国历史上,再细一点就是当代中国历史的一些知识分子的日记、回忆录上。
这两年因为有了阿呆,我还有意识的多读了一些育儿、亲子方面的书,收获也不小。
钻到一个领域里,读的多,读的深了,那种智性上的愉悦,远比当初广撒网的泛泛而读,要强烈的多。
3
第三点感受是:读书也是一种娱乐,并不比打麻将、玩游戏高多少。
我见过一些人,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就不自然地带上了一种傲骄之气,好像不读书就是低人一等。
这种心态多少可以理解。
确实,读书长知识,长见闻,训练思维能力,好处很多。
但读书,如不能自省自警,也会让你心生傲气、骄气、戾气、狂妄之心,再进一步,如果还以为老子真理在手,你们都是什么王八蛋,那就不仅无益,反而大害。
其实,就是书呆子了。
事实上,我自己身上以前也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现在佛系多了,我就觉得:
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书也不过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快乐罢了。本质上,它和打麻将,玩游戏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娱乐罢了。
你觉得打麻将爽歪歪,那你就打麻将。你觉得读小说容易高潮,那你就去读小说。
无所谓谁高谁低,也完全没必要互相鄙视。
4
当然,上面的三点感受,都是我个人的体会,谈不上什么对错。
一个人一辈子,能看多少书,是能算出来的。
前几天我发现,自己在豆瓣上标记“读过”的书,超过一千本了。
我是2006年开始上豆瓣的,十五年看下来,也就一千来本,推算下去,一生能有三四千本就不错了。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按照古代卷的标准,一千本书,我至少已经破了十万卷了。
但为什么我每次要下笔写文章,依然还是抓耳挠腮,找不到一点神呢?我破过的那些书,都到哪里去了?
今日互动